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隆中对文言文

时间:2024-08-06 07:01:53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隆中对文言文合集13篇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隆中对文言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隆中对文言文合集13篇

隆中对文言文1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11--13题。(10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躬耕于南阳 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3)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

  (4)此人可就见 就: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

  1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2分)

  [答案]11.躬:亲自,自身。卑鄙:低微鄙陋。诣:拜访。就:接近。(每词1分) 12.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每句2分) 13.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答出两点即可)。(2分)

隆中对文言文2

  译文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于是不再说什么了。

  注释

  (1)隆中:地名,今襄阳城西13公里古隆中。

  (2)对:回答、应对。

  (3)亮:即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徐州琅琊阳都人。

  (4)躬:亲自。陇亩:田地。

  (5)好(hào):喜爱。为:唱。

  (6)《梁父(fǔ)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歌词。

  (7)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桓公的国相,帮助桓公建立霸业。

  (8)乐(yuè)毅: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曾率领燕、赵、韩、魏、楚五国兵攻齐,连陷七十余城。

  (9)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莫,没有人。之,代词,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许,承认同意。

  (10)惟:只有。友善:友好,关系好。

  (11)信然:确实这样。

  (12)先主:先,先帝,主,刘备。屯:驻扎。

  (13)新野:现河南省新野县。

  (14)器:器重、重视。

  (15)谓:对,说,告诉。

  (16)岂:大概,是否。

  (17)之:代词,代诸葛亮。

  (18)与俱来:与(之)俱来,和(他)一起来。俱。一起。

  (19)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就,接近、趋向。

  (20)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21)枉(wǎng)驾:屈尊。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22)顾:拜访。由是:因此。

  (23)遂(suì):于是,就。

  (24)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凡:总共。

  (25)乃见:才见到。因:于是,就。

  (26)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27)汉室倾颓:指汉朝统治崩溃、衰败。

  (28)奸臣:指董卓、曹操等。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29)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

  (29)东汉的京城本来在洛阳,董卓强迫汉献帝刘协迁都到陕西长安,曹操又强迫他迁都到河南许昌。

  (30)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

  (31)度(duó)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32)欲信:通“伸”,伸张。想。而:表转折。智术:智谋,才识。用:因此。

  (33)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然:然而。犹:仍,还。已:停止,罢休。

  (34)谓:认为。计:计策。安:疑问代词,怎么。

  (35)出:产生。自:从。

  (36)已来:已,通“以”,表时间。跨:占据。

  (37)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胜,尽。

  (38)比于:同,相比。

  (39)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

  (40)克:战胜。为:以为,变成。者:的原因。

  (41)非惟:不仅。抑:而且;亦:也。

  (42)谋:筹划。今:现 在。

  (43)挟(xié):挟持,控制。

  (44)令:号令。

  (45)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46)此:这。诚:的确。

  (47)争锋:争强,争胜。已历:已经经历。

  (48)国险而民附:地势险要,民众归附。

  (49)贤能为之用:为:被。

  (50)可以为援:为:作为。援:外援。

  (51)图:谋取。据:占据。利:物资。

  (52)尽:全部取得。连:连接。通:到达。

  (53)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国:地方。意思是兵家必争之地。

  (54)殆(dài):大概。

  (55)资:资助,给予。

  (56)所以:用来。

  (57)岂有意乎:可有意思吗?

  (58)险塞(sài) :险峻的要塞。

  (59)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

  (60)高祖:刘邦。

  (61)因:依靠,凭。

  (62)刘璋暗弱:刘璋(当时的益州牧)昏庸懦弱。

  (63)殷:兴旺富裕。

  (64)而:但是。

  (65)存恤:爱抚、爱惜。恤:体恤、体谅。

  (66)胄:后代。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儿子)的后代,所以称它“帝室之胄”。

  (67)信义:信用道义。

  (68)著:闻名。

  (69)总揽: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

  (70)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71)西和诸戎:向西和中国西部各族的和好。

  (72)南抚夷越:向南安抚中国南部各族。

  (73)内:对内。

  (74)修:治理。

  (75)政理:政治。

  (76)将荆州之军:将:率领。

  (77)宛、洛:河南南阳和洛阳这里泛指中原一带。

  (78)身:亲自。

  (79)川:平野。

  (80)箪食壶浆: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

  (81)诚如是:如果真像这样。

  (82)日:一天天。

  (83)悦:高兴。

  (84)之:代词,代与诸葛亮关系变好这件事。

  (85)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86)犹:好像。

  (87)愿:希望。

隆中对文言文3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先帝

  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Zhu :“身”的意思是亲自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等)

  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天下计”,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三)阅读下面《隆中对》中的文段,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字可兴矣”

  1(1分)用“/”给下面语句标出正确的停顿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2(2分)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A)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3(2分)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①曹操: ②诸戎、夷越: ①曹操: ②诸戎、夷越: ①此诚不可与争锋②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自董卓已来 ( ) (2)名微而众寡 ( )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4)利尽南海 ( )

  (1)通“以”(2)而且(并且)(3)挟持(控制)(4)物资

  5.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竹篮、竹筒)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酒水)来迎接将军你呢?(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6.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

  7简答:(3分) (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分) (1)①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贤能为之用”⑧刘备“总揽英雄”(1分,可选其中一例回答)(2)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2分,意同即可)

  文言文(共13分)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B ) A.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挟持,控制 B.利尽南海 利:利用 C.国险而民附 附:归附 D.时先主屯新野 屯:驻扎

  2.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B ) A.①贤能为之用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B.①而其主不能守 ②舍生而取义者也 C.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②辍耕之垄上

  3.句子翻译(3分)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译文: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这个意思吗?(本题要注意“殆”、“资”及反问语气,翻译意思对即可)

  4.填空(3分) 选文中诸葛亮对三方形势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兵力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具有地理和人才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物产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此为刘备争霸天下定下了大计

  7.简答题(3分) 选文中“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一句,反映了诸葛亮什么样的思想?天命观 (或“唯心主义”,意思对即可)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1”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2分) ①由是先主遂诣亮( ) ②不耻劳辱( )去拜访 ②以……为耻辱(认为……是耻辱)(每词1分)

  2.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左右皆笑之

  3.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译文:家中贫寒,常作为受官府雇佣的抄书人来谋生(供养家庭) 或: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

  4.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2分)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通假字是,本字是通假字:研 本字:砚(各占1分)

  5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4分)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而描写和侧面描写,如甲文开头的话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属正面描写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侧而描写不同之处是,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 或:甲文的正面描写有对行为的描写和对外貌的描写;乙文的正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但无对外貌的描写甲文的侧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乙文的侧面描写只有对行为的描写(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均可,异同各占2分,不结合文本扣一半分)

  (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兵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隆中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拜访) (2)由是先主遂诣亮 (到……去,这里有“去拜访”之意) (3)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因为) (2)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总共)

  3、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1)我原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只希望在动乱的年代中苟且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2)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当时一般人没有谁同意他这种比附

  4、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文段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哪两件事?表明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是哪句?三顾茅庐、临危受命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乙文段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正面写诸葛亮隐居时的不平抱负,侧面写徐庶的推荐

  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3分) A 以弱为强者 B 曹操比于袁绍 贤能为之用 信义著于四海 C 此用武之国 D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 此诚不可与争锋 争锋:争强、争胜⑵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资:资助、给予 ⑶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兴旺富裕⑷ 总揽英雄 揽招致、罗致

  7.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 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分)(意思

  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趋:奔赴④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降低身份,指谦卑; ) (2)孤之愿也(愿望) (3)燕国殷富(殷实富足) (4)燕王吊死问孤(慰问)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3分)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3.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2分) 我的理解: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

  4.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我的感悟:示例: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由是感激(此(或“这”,或“这件事”)()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买)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B )(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 B.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士争凑燕士/争凑燕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1)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 (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

  4.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 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意思接近即可)

隆中对文言文4

  隆中对(节选)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译文

  “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几个城池的人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薄弱,但是曹操最终能够战胜袁绍,凭借薄弱的条件成为强者,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争胜。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一带地方,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如饥似渴想得到贤能的人,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向西和各族和好,向南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阅读试题及答案

  17.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 ▲ )(2分)

  (A)利尽南海 (物资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锋利)

  (B)国险而民附 (国都) 此用武之国 (地方)

  (C)贤能为之用 (他)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助词,无义)

  (D)挟天子而令诸侯(表示承接关系)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表示转折关系)

  18.句子翻译(2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9.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①曹操: ▲ ②孙权: ▲

  ③荆州、益州:▲ ④诸戎、夷越: ▲

  20.“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

  17 B

  18 略

  19 此诚不可与争锋 可以为援 夺取、占领 和、抚

  20 示例:选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点即可,3分)

隆中对文言文5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荆州、益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诸戎、夷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为什么要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此诚不可与争锋

  ②可以为援

  ③夺取、占领

  ④和、抚

  2.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

  3.从政权、地位、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

  4.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给了刘备。

  5.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以上意对即可)

隆中对文言文6

  课内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节选自《隆中对》)

  6.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持,控制) B.国险而民附(国家)

  C.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一天天) D.总揽英雄(广泛地罗致)

  7. 下面四个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挟天子而令诸侯 ②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B.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①此用武之国 ②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①贤能为之用 ②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B.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C.本文详略分明,如刘备三顾茅庐,仅用“凡三往,乃见”一句带过;诸葛亮论对策则详写,着力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谋略。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如结尾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答案:

  6. B (国险而民附:地势)

  评分意见:本题2分。 sp; C.①的 ②主谓之间无实义;D.①被 ②结为)

  评分意见:本

  7. B (A.①表修饰 ②表转折,却 B.①②来&nb分。

  8. C(诸葛亮论对策,是从正面表现诸葛亮的谋略。)

隆中对文言文7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日:“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备由是诣亮 诣太守,说如此

  B.欲信大义于天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将军既帝室之胄 无丝竹之乱耳

  D.信义著于四海皆以美于徐公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__》一书。

  参考答案:

  1.A

  2.(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2)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3.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

  4.司马光 资治通鉴

隆中对文言文8

  一、熟读课文,用文中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2、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脉络,理清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思路。

  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2、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其主不能守”。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注意划线字的读音和意思。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常见文言词语古今意思的差异,并能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1、我没有正确估价自己的德行和能力,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但是我的智谋有限,所以一再失败,直至现在。度,估价。遂,于是、就。

  2、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兵力,挟持天子来命令诸侯各国,(我们)的确不能与之争强夺势。挟,挟持、控制。诚,的确。

  3、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指刘备)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就,接近。枉,委屈。顾,看望。

  4、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来迎接将军你呢?箪,名词用做动词,用竹筐装着。壶,名词用做动词,用水壶盛着水酒。

  三、有关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内容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也有相关描述,请你与课文参照阅读,看看小说进行了哪些艺术加工。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一方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初步体会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的差异。可以参考有关资料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三十八回的部分内容。

隆中对文言文9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于是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记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衡量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几个城池的人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薄弱,但是曹操最终能够战胜袁绍,凭借薄弱的条件成为强者,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争胜。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一带地方,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如饥似渴想得到贤能的人,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向西和各族和好,向南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隆中对文言文10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5、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遂用猖獗 ( ) (2)利尽南海( )

  (3)凡三往,乃见 ( ) (4)孤不度德量力( )

  1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然志犹未已 自董卓已来 B、欲信大义于天下 谓为信然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7、仔细阅读上文,小心审题,在下列横线上补充完整有关内容。(3分)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设计了“ ”的`政治蓝图,并为他能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 ”的战略方针,充分彰显了他 。

  参考答案

  15、(4分)失败 物资 才 衡量、估计

  16、(3分)D

  17、(3分)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才的预见能力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前两空必须用文中句子)

隆中对文言文11

  《隆中对》—————陈寿

  一、词语解释

  二、翻译

  1、时人莫之许也。

  翻译: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他这种比法。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翻译:你只可以到他那儿见他,不可以委屈(他)来。将军应当亲自去拜访他。

  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翻译:于是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4、孤不度德量力。

  翻译: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翻译: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先生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6、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翻译:曹操和袁绍相比,就显得名声小,兵力弱。

  7、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翻译:但是曹操终于能虎胜袁绍,以弱胜强,不只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谋划得好啊!

  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翻译: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打算呢?

  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翻译: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

  三、关键问题

  1、文中提到的诸葛亮有何特点?智识卓绝、才华横溢、抱负非凡,料事如神,关心国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2、文中提到的刘备有何特点?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

  《出师表》——————诸葛亮

  一、重点字词。

  二、句子翻译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翻译: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家会有司论其刑赏。

  翻译: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4、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6、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因此我很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7、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翻译:陛下也应自行谋划,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三、阅读理解

  1、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4、《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5、《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9、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11、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隆中对文言文12

  隆中对

  魏晋·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隆中对文言文13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小题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将军宜枉驾顾之( ) (2)欲信大义于天下( ) (3)遂用猖蹶(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小题3】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

  答案:

  【小题1】(1)拜访 (2)通“伸”伸张 (3)因此

  【小题2】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小题3】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下”中可以看出刘备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可以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中可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2分,观点正确,理由中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顾”“信”“用”皆是古今异义字词,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概括语境判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把关键字词“由是、遂、诣、凡、见”理解准确,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文中关键的语句如“欲信大义于天下”,再从刘备“三顾茅庐”的行为来分析说明刘备并非“智术浅短”。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隆中对文言文】相关文章:

经典文言文隆中对12-15

隆中对文言文05-07

《隆中对》文言文阅读及答案04-18

隆中对文言文(13篇)05-08

隆中对文言文13篇05-08

隆中对文言文(集合13篇)05-09

《隆中对》陈寿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6-10

初三语文文言文翻译:《隆中对》06-15

初中课文隆中对原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