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碧磵驿晓思 / 碧涧驿晓思》译文及鉴赏
《碧磵驿晓思 / 碧涧驿晓思》
唐代:温庭筠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碧磵驿晓思 / 碧涧驿晓思》译文
孤灯伴着我没有做完的梦,楚国千里迢迢还远在天涯。
月儿落下杜鹃也不再啼叫,只见庭院里开满了山杏花。
《碧磵驿晓思 / 碧涧驿晓思》注释
碧磵(jiàn)驿:驿站名,具体所在未详。磵:同“涧”。
香灯:燃香膏的照明灯。残梦:谓零乱不全之梦。
楚国:指作者的旧乡吴中。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歇:停止啼叫。
山杏:山中野杏。唐白居易《西省对花因寄题东楼》诗:“最忆东坡红烂熳,野桃山杏水林檎。”
《碧磵驿晓思 / 碧涧驿晓思》创作背景
碧磵驿当是离诗人所往的吴中旧乡尚很遥远的一处山中驿站。作者远赴吴中,夜宿驿中,次日清晨顿生羁旅之感,因作此诗。
《碧磵驿晓思 / 碧涧驿晓思》赏析
在五、七言绝句中,五绝较为近古;前人论五绝,也每以“调古”为上乘。温庭筠这首五绝,却和崇尚真切、浑朴、古澹的“调古”之作迥然有别。它的意境和风格都更接近于词,甚至不妨说它就是一种词化的小诗。
碧磵驿所在不详,据次句可知,是和诗人怀想的“楚国”相隔遥远的一所山间驿舍。诗中所写的,全是清晨梦醒以后瞬间的情思和感受。
首句写旅宿者清晨刚醒时恍忽迷离的情景。乍醒时,思绪还停留在刚刚消逝的梦境中,仿佛还在继续着昨夜的残梦。在恍忽迷离中,看到孤灯荧荧,明灭不定,更增添了这种恍在梦中的感觉。“残梦”,正点题内“晓”字,并且透出一种迷惘的意绪。不用“孤灯”而用“香灯”这种绮丽的字面,固然和诗人的喜作绮语有关,但在这里,似有暗示梦境的内容性质的意味,且与全诗柔婉的格调取得统一。“香灯”与“残梦”之间,着一“伴”字,不仅透露出旅宿者的孤孑无伴,而且将夜梦时间无形中延长了,使读者从“伴残梦”的瞬间自然联想到整个梦魂萦绕、孤灯相伴的长夜。
次句忽然宕开,写到“楚国在天涯”,似乎跳跃很大。实际上这一句并非一般的叙述语,而是刚醒来的旅人此刻心中所想,而这种怀想又和夜来的梦境有密切关系。原来旅人夜来梦魂萦绕的地方就是远隔天涯的“楚国”。而一觉醒来,惟见空室孤灯,顿悟此身仍在山驿,“楚国”仍远在天涯,不觉怅然若失。这真是山驿梦回楚国远了。温庭筠是太原人,但在江南日久,俨然以“楚国”为故乡。这首诗正是抒写思楚之情的。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三、四两句,又由心之所系的天涯故国,转回到碧磵驿的眼前景物:月亮已经落下去,“啼夜月,愁空山”的子规也停止了凄清的鸣叫声;在晓色朦胧中,驿舍的庭院正开满了繁茂的山杏花。这两句情寓景中,写得非常含蓄。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鸣声有如“不如归去”。特别是在空山月夜,啼声更显得凄清。这里说“月落子规歇”,正暗透出昨夜一夕,诗人独宿山驿,在子规的哀鸣声中翻动着羁愁归思的情景。这时,子规之声终于停歇,一直为它所牵引的归思也稍有收束,心境略趋平静。就在这种情境下,诗人忽然瞥见满庭盛开的山杏花,心中若有所触。全诗也就在这但书即目所见与若有所感中悠然收住。对这景物所引起的感触、联想和记忆,则不着一字,任凭读者去寻味。这境界是美的,但似乎带有一点寂寞和忧伤。其中蕴含着一种愁思稍趋平静时目遇美好景物而引起的淡淡喜悦,又好像在欣喜中仍不免有身处异乡的陌生感和孤孑感。碧磵驿此刻已经是山杏盛开,远隔天涯的“楚国”,想必也是满目春色、繁花似锦了。诗人当日目接神遇之际,其感受与联想可能本来就是浑沦一片,不甚分明,因此笔之于纸,也就和盘托出,不加点醒,构成一种朦胧淡远的境界。这种表现手法,在温词中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成功,像《菩萨蛮》词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等句,都是显例。对照之下,可以发现“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两句,无论意境、情调、语言和表现手法,都与词非常接近。
这首诗几乎通篇写景(第二句从抒情主人公心中所想的角度去理解,也是写景,而非叙事),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也没有多少叙事成分。图景与图景之间没有勾连过渡,似续似断,中间的空白比一般的诗要大得多。语言则比一般的诗要柔婉绮丽,这些,都更接近词的作风。温庭筠的小诗近词,倒主要不是表明词对诗的影响,而是反映出诗向词演化的迹象。
《碧磵驿晓思 / 碧涧驿晓思》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碧磵驿晓思 / 碧涧驿晓思》译文及鉴赏
温庭筠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碧磵驿晓思 / 碧涧驿晓思》译文
孤灯伴着我没有做完的梦,楚国千里迢迢还远在天涯。
月儿落下杜鹃也不再啼叫,只见庭院里开满了山杏花。
鉴赏
温庭筠有很多写行旅的好诗。如著名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就是在山中驿站写的。有句云:“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这首《碧涧驿晓思》,是温庭筠在荆襄或淮南山行,在一个名叫碧涧的溪水旁的山中驿站写的。
诗是写自己身处楚地水碧山青的天涯作客旅况的。在这个孤独寂寞的山驿中,天快亮了,余香和残灯伴着残梦依稀,发现自己不是在故乡,而还是在天涯楚地。作者不提故乡,不提归梦,只是写月已落下,子规啼歇的江南山景,睁开眼睛,只看到熹微的晨光中,开满庭院的山中野杏花。
诗名为“晓思”,但他只写了旅人所过山驿的景色,抒发一种难以名状言传的淡淡哀愁。第一句:“香灯伴残梦”,写梦醒时,还有炉香和残灯未灭,伴着梦景依稀。残香和残灯都是黎明床前景色。这种梦多指还乡的梦,因此第二句说:“楚国在天涯”,就是说醒来自身依然是在楚国在天涯。李商隐有诗云:“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就是写归梦的。“楚国在天涯”也正是反映醒后的天涯羁旅哀思,正同他《细雨》诗:“楚客秋江上,萧萧故国情,”句意相似。后两句是景。“月落子规歇”写月巳西落,南方的子规鸟恰在月落时不叫了。这句不但写出山中的特有景色,也可以看出旅人的晓思,是想到恼人的催归鸟不叫了,子规虽不叫了,但说明乡思依旧很深。第四句:“满庭山杏花”,更是写极美的使人沉醉的山景。这里是野杏花,可是在长安即温庭筠的家乡,也正是杏花时节,春色宜人,是新进士杏园春宴时。而温庭筠多次应试被摈斥,不能游杏园,只有在天涯的山驿中偶然看到这不同于长安的杏花之美。这一句所反映的山景,实际上却有着难言的不平之思。所以就诗讲,句句不言“思”,而“思”在其中,正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足与他的《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媲美了。
诗的前两句,是写残梦依稀,天涯之感乍起的较浅层次。后两句从残梦拓开,但寄情于子规,惊心于在山野的杏花,就进入了诗人感兴中的最深层次了。张籍《哭孟寂》诗:“慈恩院里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今日风光君不见,杏花零落寺门前。”哀悼进士孟寂不幸短命,是用杏花零落作象征,山杏花和长安杏花却是黯然魂销的对比。温庭筠在他的《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知有杏园无处到,马前惆怅满枝红。”则是明白说出,不如这首绝句的意在前外了。
【《碧磵驿晓思 / 碧涧驿晓思》译文及鉴赏】相关文章:
题大庾岭北驿诗词鉴赏11-05
《题大庾岭北驿》唐诗诗词鉴赏08-28
《酹江月·驿中言别》原文译文及注释12-06
《霜天晓角·赤壁》古诗原文及鉴赏11-07
张先《青门引·春思》译文及鉴赏参考01-14
驿字的组词02-13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译文及鉴赏11-02
马嵬驿兵变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