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饱而知人之饥》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

时间:2024-10-28 14:11:28 晶敏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饱而知人之饥》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饱而知人之饥》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饱而知人之饥》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

  《饱而知人之饥》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 1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译文】

  景公在位时,雨连续下了三天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厅堂一侧的台阶上。晏子入宫进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真奇怪啊!连续下雪三天,然而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阅读训练】

  1.选出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项。

  (1)A.饱而知人之饥

  B.饥馑不可久,甘心务经营

  C.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D.五谷不收谓之饥

  (2)A.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B.蹇叔之子与师

  C.与嬴而不助五国

  D.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2)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3.品味文章,请思考晏子对景公的这番陈说,是随机而言,还是心中早已有意?为什么?

  4.晏子的'谏言中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

  【参考答案】

  1.(1)BCD(B:指荒年/C:偏义复词,偏义与“饥”,指荒年。/D:指荒年。)

  (2)AD(A/D:给予/B:参与。/C:交好。)

  2.(1)景公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厅堂一侧的台阶上。

  (2)真奇怪啊!连续下雪三天,然而天气不冷。

  3.晏子早就有意进谏,乘天寒,入见景公才随机而进言。这从晏子之言严谨而雄辩可看出。

  4.排比使谏言语意集中,文气酣畅,加强了说服人的力量。

  《饱而知人之饥》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 2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 雨雪三日而不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 公被狐白之裘(同“披”,穿着)

  - 立有间(一会儿)

  - 乃令出裘发粟(发放)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 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B. 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C. 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D. 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

  - 今君不知也。

  现在您却不知道(百姓的饥寒)。

  4. 这则故事中,晏子劝谏景公的目的是什么?

  晏子劝谏景公的目的是希望景公能够关心百姓的饥寒,做一个贤明的.君主,施行仁政,发放皮衣、粮食给饥寒交迫的人。

  **文言文翻译**: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下了三天三夜还不停。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您却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命令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饱而知人之饥》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相关文章:

文言文《教子》阅读答案附翻译08-15

《晋书(节选)》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01-07

《退让贾谊》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06-08

文言文李丰传阅读附答案翻译01-04

明史熊鼎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07-25

文言文《拟岘台记》的阅读答案附翻译09-18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04-18

文言文《聊斋志异郭生》阅读答案附翻译01-07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附翻译04-15

文言文阅读:《在衡遇鬼》翻译及阅读答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