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杜甫《春望》翻译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他是一位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的诗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杜甫的爱国唐诗《春望》,希望大家喜欢!
《春望》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相关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了唐朝的都城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因为他官卑职微,所以未被囚禁。于次年(至德二年)月写下此诗。
诗人目睹长安沦陷后的破败春景,身历乱世心念亲人,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前四句写春望所见。起首一句“国破山河在”,写出了国破城荒的凄凉景象,带着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真可谓触目惊心。司马光说: ""国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城春草木深,明无人迹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则泣,闻之则悲,则时可知矣。” (《温公续诗话》)“国破”与“城春”、“草木深”对照强烈,而看花溅泪,闻鸟惊心,更是眼中景与心中伤情浑然一体,令人伤心惨目。
后四句写战火连续不断,心念亲人境况。“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杜甫心系天下,忧时伤世,全诗的感情沉痛之至, "此第一等好诗。想天宝、至德以至大历之乱,不忍读也” (方回《瀛奎律髓》)
作者介绍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 自称“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后迁居河南巩县。诗人社审言之孙。年轻时应进士举,不第,浸游各地,后客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中提奔唐肃宗,授左拾遗。后弃官入蜀,定居成都洗花溪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式重中任参谋,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严武死后携家出题,漂油江南,病元于途中。其诗以古体、律诗见长,展现了唐代由盛而我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讲史”。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
【杜甫《春望》翻译】相关文章:
杜甫《春望》唐诗赏析11-24
《望岳》杜甫原文及翻译05-24
杜甫著名的爱国诗《春望》10-08
杜甫《春望》教案(精选10篇)03-26
杜甫的《春夜喜雨》翻译与鉴赏09-22
文言文《春望》原文及翻译03-31
望春10-13
望春09-23
望春06-09
《春望》说课稿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