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通江诗人三李是谁

时间:2021-03-31 19:47:13 诗人大全 我要投稿

通江诗人三李是谁

  说起通江“三李”的事情,人们知之不多,那么,到底通江诗人三李是谁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通江“三李”。他们就是通江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父子名人李蕃及其二子李钟壁和李钟峨。

  李蕃,字锡微,号懒庵、振公。生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通江流二沟(今兴隆乡)人。7岁慈母去世,由祖母照料长大,教导学习。21岁补弟子员。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举人。清康熙十年(1671年)任山东黄县知县。李蕃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深受黄县人民爱戴。康熙十九年(1680年)蒙冤发配戍山海关,二十一年遇赦释放,二十三年回通江。回通江后,潜心研究文字,写出各类文章300余篇,著有《雪鸿堂》刊印于世。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病逝,终年73岁。

  李钟壁,字鹿岚,又名元修,李蕃长子,生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康熙二十六年中举人,四十五年任广西平南县令,后来迁任广西刑部督捕,清吏司主事。李钟壁既精于散文,也喜欢诗,在文坛上有一定的影响,并将其所写的诗文整理成书,名曰《燕喜堂》。李钟壁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因病还乡,乾隆二年(1737年)病逝,终年79岁。

  李钟峨,字雪原,又字雷泉,号芝麓,李蕃仲子,就是人们常称的李翰林。他生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幼时多病,6岁还不能独自行走,11岁开始读书,渐渐懂事后,“且耕且读”,耕读为本,勤奋好学,同时,在学习中得到了多位名师教导。且得贤妻雷氏帮助较多,人们称雷氏为李钟峨的“二先生”。钟峨32岁中举人,42岁任遵义府仁怀县教渝,45岁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第三年殿试,成绩优异,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职。51岁授文林郎。56岁到59岁,提督福建省学政,取文武生2700余人。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钟峨任广西学政,六十一年任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同年五月任翰林院侍讲,讲评文史,实为雍正皇帝参谋。七月,升右庶子掌坊(副职)。九月,转左庶子掌坊(正职)兼翰林院侍读并日讲起居注官。十一月,任广西省乡试正主试,后授中宪大夫。雍正五年(1727年)任太常寺少卿,时年已68岁。

  李钟峨在翰林院供职22年,在任期间特别重视选拔培养人才,有卓越的政治才干,见多识广,知识渊博,一生著述颇丰,广受后世推崇。他将其父李蕃所著《雪鸿堂》集,其兄李钟壁所著《燕喜堂》集和自己所写的《垂云亭》诗文集,合编成《雪鸿堂文集》刊印问世,后选入《四库全书》。《雪鸿堂文集》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颇具影响的传世巨著,更是通江人民的骄傲和自豪。李翰林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病逝,终年88岁。

  李蕃及二子合称“通江三李”,他们为官清正,学识渊博,著述较多,深受人们喜爱,广为人们传颂。

  延展阅读:

  “诗中三李”

  李白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并称“李杜”。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

  李白大约5岁时,随其父迁居于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市)的青莲乡,李白就是在那里长大成人的,还自号青莲居士,李白在江油度过了十几年的时光,后来一直在全国各地游历和做官。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着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李白手迹碑刻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李商隐

  李商隐,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奚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着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 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最着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李贺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有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通江诗人三李是谁】相关文章:

唐代诗人三李是谁02-03

唐代诗人三李指的是谁02-04

唐代三大诗人是谁03-02

钢琴诗人是谁?12-06

《绝句》的诗人是谁02-03

《草》的诗人是谁02-04

劝学的诗人是谁02-03

宋代诗人是谁02-03

《江南》的诗人是谁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