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现代诗人余光中的爱情故事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现代诗人余光中的爱情故事,欢迎阅读!
楚楚可怜的表妹
据范我存回忆,当时余光中“理个平头,穿一件麻布制服,看起来有点严肃,又有点害羞”。在此之前,范我存就常听姨妈提起这位表兄,夸赞他书读得好,中英文俱佳,又有绘画天分。范我存不免多瞄了他几眼,不过两人都很害羞,所以也没说上几句话,只记得余光中邀她去他们家玩。
表兄对这位初识的表妹显然很有感觉,因为不久范我存就收到他寄来的一份同仁刊物,里面有余光中翻译拜伦的作品。可笑的是,信封上写的收信人名字竟然是“范咪 咪”。小书呆子不知道咪 咪只是小名,甚至没去打听她的真名。范我存收到刊物,觉得有些突兀,也不很懂英诗,不过仍然眩惑于余光中的文采。
年轻时期的范我存,虽然外表楚楚可怜,到台湾后还查出患有肺病,但她其实外柔内刚、皮肤白皙、五官清丽,从小就很讨人喜欢。后来余光中在《四月,在古战场》一文中,对当年的表妹有这样的描述:“一朵瘦瘦的水仙,婀娜飘逸,羞赧而闪烁,苍白而疲弱,抵抗着令人早熟的肺病,梦想着文学与爱情,无依无助,孤注一掷地向我走来……”
从知己到情人
台大三年级的高材生,遇上了肺病休学的高中女生,不顾两边家长的反对,坚定地、甜蜜地发展出柔情。
一开始,两边家长都不太赞成他们来往。余家顾虑范我存身体不好,范家看余光中有点书呆气。但是两个年轻人很快就从知己发展成情侣。当时余光中在文坛上已小有名气了,表妹眼中自然是爱慕有加。而余光中也在表妹那里得到另一些艺术的启发,例如西洋现代绘画,尤其是梵高的作品,就是经由她介绍才开始认识的。
1955年,还在“国防部”服役的余光中开始翻译《梵高传》。他在白纸的正面写译文,反面写情书,然后寄给范我存,由她眷写后再寄回给他。前后11个月,全文30多万字全由范我存陆续誊写在有格稿纸上,之后才由余光中送往《大华晚报》发表。
范我存先是余光中的知己女友,然后是缠绵的情人,文学的助手,诗的第一位读者,当然也成为诗中的第一女主角。他们除了心灵契合,又有共同的生活经验,那份共鸣就更不一样。
“她了解我,对文学艺术富有敏感和品位,这是最吸引我的特质。”余光中回忆当年恋爱的心情,仍然满是温柔。
为他腾出一片写作空间
1956年,余光中终于和表妹结婚。这时他们来往已近六年了,彼此早已认定对方是自己惟一的选择。9月2日,一对新人在新生南路的卫理会教堂完成婚礼,摆了15桌喜宴,宾客包括梁实秋、夏济安、蓝星诗社的诗友及余光中的`同学。
结婚之为女人一生的分界线,对于范我存来说,婚前的娇柔羞涩,在婚后不久就磨练成自信坚强。范我存回忆当年,经常是门铃、电话铃齐响,她把孩子放在推车里,一边忙着做饭,一边先抢接电话,再奔下玄关去开大门。余家全盛时期,大小共有八口,食指浩繁,食量惊人,还得兼顾营养可口。渐渐她也从中学到了讲求实际,而婚前的浪漫幻想也得暂放一边。
不过丈夫的文学活动,她始终坚持参与。蓝星诗社的成员把余宅当作总部,众诗人经常进出。后来余光中在师大教书,交游更广,家里又经常有学生来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厦门街余宅,简直人文荟萃。
外表娇柔的范我存,虽然自己也很有才干,但是婚后完全奉献自己,不但是贤内助,更是贤外助。从内务大臣到外交部长,全由范我存一手担纲。“她帮我摒挡出一片天地,让我在后方从容写作,我真的很感谢她。”余光中不止一次这样说。
从“一朵瘦瘦的水仙”到今日的雍容自信,范我存始终是余光中的最佳“牵手”。她并未因余光中的成名而丧失自己,她有高度的智慧,恰到好处地掌握了大局,不论余光中的文学天地或私人领域,她都能自信自在地参与。
心底有一朵莲
在余光中的八百多首诗中,情诗占了一百首,有不少很引人遐思。从早年的《昨夜你对我一笑》到《莲的联想》,让人隐约感受到余光中的情诗应非凭空捏造。那些情诗所咏是谁呢?那样浪漫凄美的情韵是真是假?
“如果没有动心,莲的联想在哪里啊?”余光中眼中带笑,语带玄机,“人难免会动情,如果控制得宜,也是一种智慧。”对余光中来说,莲有三重意义:既是花,也是古典美人的象征,又有宗教意义。他钟情莲的化身,他迷信美。在他的心底,莲,不止一朵。
诗人强调,作品本来就虚虚实实,不必认真考证。他庆幸妻子没有从字里行间去搜索微言大义,这种见怪不怪、大而化之的性格,有利他的创作。“如果妻子对艺术家丈夫把一本账算得太清楚,对艺术绝对是一种障碍,什么都写不出来啦!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她自信的表现。”
而余光中的朋友们都一致推崇他的人格和德行。有一次林海音跟范我存数落男人的不是,最后的结论是:“没有像光中这么好的丈夫了。”
丈夫好不好,当然只有范我存最清楚。“结婚后,他百分之百相信我、依赖我,虽然他不是常会说甜言蜜语体贴的丈夫,但是他以行动来表示对我和孩子的爱。”
“她的优点很多,”余光中说,“最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我们能契合,而且她能充分和我的事业、我的朋友融成一片。我们不但有共同的兴趣、嗜好,又有共同的朋友,婚姻怎么会不稳固呢?”
余光中的情诗又多又动人,其中写给妻子的历历可数。范我存淡褐色的双眸和象牙白的肌肤,早年在《咪 咪的眼睛》、《灵魂的触须》、《当寂寞来袭时》等诗中,都一再浮现,那是年轻时期的炽热恋情。晚年的《珍珠项链》、《三生石》、《东京新宿驿》、《停电夜》、《私语》、《削苹果》、《风筝怨》等,已转化成相依相偎的不渝之情。
成就荣誉
余光中著作展(香港中文大学)(6张)
1962年,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
1982年,54岁,《传说》获台北新闻局金鼎奖歌词奖。
1984年,56岁,获吴三连文学奖散文奖。
1990年,62岁,获选台湾笔会会长。
1991年,63岁,获美西华人学会的“文学成就奖”、香港翻译学会的荣誉会士衔。
1994年,66岁,评论集《从徐霞客到梵谷》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1996年,68岁,《井然有序》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1997年,69岁,获吉林大学颁授客座教授名衔及东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名衔。获中国诗歌艺术学会颁赠“诗歌艺术贡献奖”。
1998年,70岁,广电基金会拍摄“诗坛巨擘--余光中”影集。获颁文工会第一届五四奖的“文学交流奖”、中山大学“杰出教学奖”、中华民国“斐陶斐杰出成就奖”、行政院新闻局“国际传播奖章”。散文集《日不落家》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七十大寿发表新作及新书出版等活动,被台湾电视公司“人与书的对话”选为1998年“十大读书新闻”之第六。
1999年,《日不落家》获颁吴鲁芹散文奖。
2000年,72岁,诗集《高楼对海》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2001年,73岁,获第二届“霍英东成就奖”。
人物评价
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梁实秋评)
余光中以诗歌创作为主,复以散文及评论扬名。其诗作多发抒诗人的悲悯情怀,对土地的关爱,对环保的指涉,以及对一切现代人事物的透视解析与捕捉。作者自传统出发走向现代,复又深入传统。(中国台湾网评)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被誉为“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且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他因此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人民网评)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中国台湾网评)
在新诗领域,余光中是艺术至上的拥护者;而在散文中,他认为,通过教育的普及,在大众化的基础上,文学是有机会兼顾艺术化的。他将五四运动以来的散文,以口语入文的散文和大众化划上等号,而称艺术化的散文为现代散文,意味着这类散文兼具现代人的生活内涵和创作形式上的现代手法。(中国新闻网评)
余光中教授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大师,以现代诗和散文享有盛誉。余教授的诗作多抒发诗人的悲悯情怀,对土地的关爱,以及对一切现代人、事、物的透视、解析与捕捉。此外,余教授还从事评论、编辑、翻译,皆有杰出成就。余教授毕生创作、治学,诲人不倦,于艺文,于学术,于社会,贡献深远;哲人其萎,范典永垂。(香港中文大学悼文)
余光中走了,在七十年的台湾文化史上,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从疼痛彻骨的迁徙流亡思乡,到意气风发的“希腊天空”的追寻,到回眸凝视决定拥抱枋寮的泥土,到最后在自己拥抱的泥土上又变成异乡人,余光中的一生就是一部跨世纪的疼痛文化史。(龙应台评)
余光中先生才兼诗文,情系两岸,学融中西,为人温良敦厚,是中国当代文学灿烂群星之一。巨星殒落,我心悲伤。今夜星光,地久天长。(韩少功评)
【现代诗人余光中的爱情故事】相关文章:
现代诗人戴望舒的爱情故事03-13
现代诗人徐志摩的爱情故事(通用11篇)07-20
诗人李商隐的爱情故事10-25
女诗人舒婷的爱情故事02-15
唐代诗人崔护的爱情故事03-22
现代诗人的名句08-20
现代的诗人有哪些11-24
现代有哪些诗人03-25
现代女诗人介绍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