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李白《子夜吴歌·冬歌》全文及鉴赏

时间:2024-07-16 15:33:13 诗人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白《子夜吴歌·冬歌》全文及鉴赏

  《子夜吴歌·春歌》

李白《子夜吴歌·冬歌》全文及鉴赏

  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子夜吴歌·冬歌》注释及译文

  注释

  ⑴子夜吴歌:又作《子夜四时歌》,共四首,写春夏秋冬四时,《冬歌》为其中第四首。六朝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即有《子夜四时歌》,因属吴声曲,故又称《子夜吴歌》。

  ⑵驿使:古时官府传送书信和物件的使者。驿:驿馆。

  ⑶絮:做棉衣时向衣服里絮丝绵。

  ⑷素手:白净的手,形容女子的皮肤白皙。

  ⑸裁缝:指裁制好的征衣。

  ⑹临洮:在今甘肃省临潭县西南,古为西羌之地。唐为临洮镇,属边关地带。

  译文

  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

  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

  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子夜吴歌·冬歌》赏析

  《子夜吴歌》诗题又作《子夜四时歌》,共四首,写春夏秋冬四时。这里所选是第四首。六朝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即有《子夜四时歌》,因属吴声曲,故又称《子夜吴歌》。此体原为四句,内容多写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诗人的独造,而用以写思念征夫的情绪更具有时代之新意。

  《子夜吴歌·冬歌》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时间是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性。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诗人有所取舍,只写抽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既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加强情节的生动性。天气的严寒,使手指也不灵巧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然而,她从自己的冷想到“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那边的更冷。因此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然而随即又情急起来,她想:路是这样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包含极度的深情与牵挂。《子夜吴歌》中的第三首《秋歌》是正面归结到怀思良人之意,而《冬歌》却纯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结构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势突兀,结句意远,情节生动感人。

  如果说《秋歌》是以间接方式塑造了长安女子的群像,《冬歌》则通过个体形象以表现出一类人——思妇形象。其语言的明转天然,形象的鲜明集中,音调的清越明亮,情感的委婉深厚,得力于民歌,真是“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以句摘,句不可以字求”(《诗薮·内编》卷二)的佳作。

【李白《子夜吴歌·冬歌》全文及鉴赏】相关文章:

《子夜吴歌》李白古诗鉴赏01-26

《子夜吴歌》李白古诗鉴赏05-18

李白《子夜吴歌》古诗赏析鉴赏05-12

(推荐)《子夜吴歌》李白古诗鉴赏03-26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原文及赏析02-27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原文及赏析02-23

唐代诗人李白《子夜吴歌·春歌》02-19

子夜吴歌·夏歌05-07

《子夜吴歌·春歌》原文译文鉴赏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