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李白读后感

时间:2024-05-22 14:02:00 诗人大全 我要投稿

李白读后感常用(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读后感常用(15篇)

李白读后感1

  《两个李白》是王充闾的散文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四辑,收录作者十八篇文章。干净且厚重的一本书,前面没有序,后面没有跋,更没有作者简介和任何扭捏作态的照相之类,由封面到封底,展开来是一帛画,一个李白,一匹骏马,李白没有骑在马上,一手牵了马的缰绳背在身后,一手抬起,挥了挥衣袖于颡间停留,一人一马,相看两不厌。

  读这本书当然是受了标题之惑,近读李白有一首拟乐府——《日出入行》,不由十分喜爱,日日吟之诵之: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能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女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你有没有得出一个与往日认识所不同的李白?我有,于是翻开本书第一篇,《两个李白》。

  这本书的十几篇文字是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而形成的,写李白,源于作者的皖南之行,当涂、宣城、秋浦、泾县,这里恰好是李白晚年活动的中心,作者溯洄而从,山程水驿、雨夜霜晨,每时每地感受李白动人的歌吟。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窨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飘逸绝尘、驱遣万象的诗风,显然导源于《庄子》和《离骚》,其精神风貌及其诗文的内涵,是中国文化精神哺育的结晶,清代龚自珍以为,他是并庄、屈以为心,合儒、仙、侠以为气,并将它们交融互汇于个人的实际生活,在李白的身上,完成了多元文化的综合、汇聚。当然,李白的精神风貌也折射出盛唐社会特别是盛唐士子所特有的丰神气度,这是盛唐气象在精神生活方面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历史很会开玩笑,生生把一个完整的李白劈成了两半,一半是,志不在于为诗为文,最后竟以诗仙名垂万古,攀上了荣誉的巅峰;而另一半是,醒里梦里,时时想着登龙入仕,却坎坷一世,落拓穷途,不断地跌入谷底。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李白的这位好友老杜先生,也同样地不吝文名胜官声,他们即使为官,也是官卑职小,而且加起来的时间也不过两三年,李白的翰林待诏,杜甫的左拾遗,说到底不过是无足轻重的小小一弼马温,而他们的书生本色又使得他们往往对自己高自期许,“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可悲、可怜、可叹、可赞。

  老杜不愧为太白的知音,在李白的墓碑上直书“唐名贤李太白之墓”,不像他的另一位好友魏万,为太白编辑诗文时仍要标上《李翰林集》,究竟是贴金呢还是打脸呢!

  此辑不独写李白,还写孟子与士人品格,写陆游孤枕梦寻,写义乌的骆宾王、纳兰公子与紫竹院的翠篠娟娟,像我此时窗台上的紫色小花,如此“小胆怯空房”,不说“胆小”而说“小胆”,楚楚之韵油然而生。

  第二辑《欲望的神话》写秦始皇“祖龙只作万年图”、宋徽宗赵佶,“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说起这些才人绝代的皇帝,当然还有一个李煜,这两个人的'前世今生颇耐寻味,有诗为证:

  闻说重光有后身,道君耽艺岂无根

  谁知百五余年后,也作降王拜女真

  还有一个无赖刘三,“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作汉高祖。”流氓成功,小人得志,使英雄气短,混世者为之扬眉吐气。

  第三辑《他这一辈子》写李鸿章的水鸟哲学,“五子登科”,晚清“裱糊匠”、“避雷针”,一个很真实而又有十分个性的老头子;而他的老师曾国藩,功名两个字,用破一生心,显赫的身影背后,其苦其累,让人看不到多少生命的活力,灵魂的光彩。此辑还写了一对好朋友,陈梦雷和李光第,一个是忠厚颟顸的书生本色,一个是八面玲珑、鬼精鬼诈的“昌时柱石”。这里有一个背信弃义、卖友求荣的故事,幸好有一篇血泪交迸的《绝交书》留在史册上,从人性的深处,灵魂的底层,渗透生命的体悟。

  第四辑《马嵬坡下的三场辩论》,这篇当然是写杨玉环,这三场辩论的辩题奉上,诸君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1、杨妃是不是“安史之乱”的祸胎

  2、杨妃是怎么死的?死在什么地方?

  3、马嵬坡之变中,杨妃是否已死?如果没死,其下落何在?

  这三场辩论涉及诗人与诗人、诗人与史家、民间口头传播者及某些学者,作者的笔下自然精彩,至于后来的许多精彩文章,那自然是读书之意外收获了。

  本辑还写了文成公主和亲的雪域奇缘,李清照在金华的终古凝眉,朱淑真的泉路断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花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读此篇怵然一惊:朱氏常念之萧郎,莫非复姓欧阳?呵呵,清代程羽文曾作《鸳鸯牒》,打通古今,漫游时空,曾安排让朱淑真自择婚配,可从苏子瞻、秦少游、晁无咎、陈季常、黄山谷、王晋卿、晏同叔、苏子美、柳耆卿等风流才俊,任选其一。倘真能若此,何其美哉!不过,也无美词使“断肠”。

  艺术原本是苦闷的象征,诗词是颓废文学,生命从来无完美。最后,还回到李白,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李白读后感2

  初知李白,是在那几句朗朗上口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都使狂放浪漫的绝唱,平添了酣畅的流转美,起伏的参差美和动人撼人的节奏美!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当李白迷醉于自己的精神家园,陶醉在巴山蜀道上的一幅幅雄奇俊美的.图画时,他的“狂放”“洒脱”,可谓发挥到了极致!

  《蜀道难》,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绝唱,从内容到形式,无不都是诗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笔渲染,写意泼墨!

李白读后感3

  在恍惚迷离之中,仰视李白瘦削的背影,倾听他渐行渐远的跫跫足音,腑身拾起珍藏于历史长河中的'瑰宝。

  看着你唱一曲不朽的高歌。幽森青翠,一片苍茫。绿竹幽径,青萝拂衣。长歌呤奏松风曲,曲罢尽兴月星稀。尔后,驾一叶荡漾的扁舟,泅过碧绿的溪水,独自驶向浩瀚的江河,古来万事皆如东流水。陶然自得间忘却了人间名利。

  看着你呤一首豪放的诗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无不挥洒着洋溢的才华,宛若叔云,蕴建安风骨得蓬莱之风,欲上青天揽取明月。

  看着你擎一壶香醇的美酒。于夜色下举杯邀请明月,会须一饮三百杯酒。抽刀断水水更奔流,举杯销愁更添忧愁。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而后,微醺的登上高楼,抱明月而长终。

  心中的李白渐行渐远,繁华如一梦。聊以此文,纪念心中的酒仙,远逝的诗魂。

李白读后感4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初看到李白二字,想到的便是这句诗。

  李白有一个江湖。他的江湖里是侠义,是浪漫,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乐观,是“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自信,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的狂傲,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他就像金庸小说里的那些侠客,嗜酒如命,剑术超群,敢爱敢恨,豪迈洒脱重义气,更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才气,也正因如此,他到了如今还被无数人喜爱和赞颂,还被人尊称“诗仙”。他的自由和疏狂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不单单是中国人。

  这也正是我读《李太白集》的原因——我想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个儒士,这个道士,这个侠士,这个谪仙人——而不仅仅是背一背那些固定了的赏析和参考答案。我崇敬他,敬他的浪漫,敬他的理想主义,敬他的才华横溢。初识他其实是因为那首《静夜思》,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寥寥几句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让那时还是小学生的.我无比敬佩又懊恼——写这么多诗,要背多少赏析啊!开始迷恋他是情窦初开时,羡慕他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喜欢他的“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真意切——只要是真爱,那么点距离又算什么呢?于是开始试着了解他,看到了他的豪迈和狂傲。一个人若只是狂和傲,那也就一狂生,称不得“谪仙人”。含喜含悲,且狂且傲,有血有肉才是李白这谪仙人。于是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有了“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忧愁,有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忠义……

  他是下凡的仙人,却得不到重用,所以愁。他幸运地生在了盛唐,却也是不幸的——因为他不愿为了名利奴颜婢膝,不愿向所谓权贵低头,所以离开了官场。我们这些凡人生活太平庸了,所以会对他的纵情肆意而艳羡——他是真正地痛快地活着。要说我读他的诗集有什么感受,其实很简单——我觉得我看到的是一个江湖,一个李白的江湖,一个承载了他思想的江湖。李白是一个侠客,更是我心中的神

李白读后感5

  李白,我们心中最伟大的诗仙,你虽然离开我们已1200多年了,但故乡的人民依然深情地怀念着你。想必你在天之灵一定看到了吧?故里江油仍保留着你那么多珍贵的遗迹,随处可见你娑爽的英姿,乡亲们时时都在传诵着你好学成才的故事,咏唱着你不朽的诗篇。“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多么美妙的诗句,怎不令人喜爱,怎不令人难忘?要知道,你在低头思故乡,故乡江油的人民也时刻都在想念着你啊!

  今天,在这阳光明媚的周日,我又再次地加入了寻访你故居的队伍,来到了青莲镇,来到了陇西院,来到了江油人民为纪念你诞辰1300周年,在你儿时的乐园天宝山上建成的`太白碑林。太白碑林可大啦!占山地面积达500多亩。太白碑林真美!遍山的花草树木,满眼的亭台楼阁,更有看不尽的碑林。亭台楼阁,一律的唐式建筑;碑林各式各样,有方柱碑、圆柱碑、地碑、扇碑、梯碑,还有石碑和崖碑,碑上都刻着你的千古名篇。也许是“五一”小长假的关系吧,今天的游人特别多。人们一路咏唱,一路照相,一路赞赏,不仅有四川人、外省市人,还有外国人呢!

  李白,我们心中最伟大的诗人,你看到了吗?512大地震后,杜甫的乡亲河南人民与你故乡的人民心连心,已将青莲镇、陇西院、太白寺,还有全国人民都关注着的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白纪念馆重建一新,这可是全国人民,更是故乡人民对你的一片深深的怀念之情啊!

李白读后感6

  杜甫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余光中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等传奇人物,正是谪仙人李白也。

  世人皆知李白,他是浪漫、不羁的代表。我从《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看到了他的生平仕途,上下坎坷,他的武艺本领,被人埋没。但是他没有放弃,在诗坛中打出了一番天地,创作出了一篇篇绝世佳作。

  我聆听他心中的清音,我欣赏他眼中的精彩,他的每一首诗都如一曲高山流水,震慑群山,激起层浪,于是,我理解出了他的内心:“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高度乐观;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松喜悦;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浓浓乡情;有……

  从他的每一句诗,经历的'每一件事中,我体会到了他有着常人所没有的乐观、勇气与心境,这可以激励我做好每一件事,心胸放的更宽广。

  遇见他,我就像钟子期遇见了俞伯牙一般欣喜。我想和他一起在离开有人之时,写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劝酒时作下“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我将穿越时空,与李白分享我理想的世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纵使现在困难重重,但我将与李白一起乘风破浪,走向理想的自己。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纵使我现在很平凡,但我将与李白一起,向美好出发,做最好的自己!

李白读后感7

  他桀骜不拘,他放荡自如,他不是一个不求上进的纨绔子弟,他也曾满怀壮志,力求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无令管与鲍,千载独留名”,他在事业顶峰,曾有贵妃捧墨,力士脱靴之待遇,但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终究让他与世俗格格不入,而被众人排挤,从高处跌入谷底,他就是李白,一位浪漫主义的诗歌大家。

  李白的一生跌宕起伏,这也为他提供了写作大量诗歌的情感,有人说,李白不适合那个时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等的豪放之情是旧时封建王朝的所认可的,也许李白能在充满活力的盛唐崭露头角,但盛世转衰,封建制度的丑陋面展现出来的时候,李白只能成为时代的弃儿,颠簸流离,最后抱憾病逝。李白注定不是周转于官场的世俗之人,他是诗仙,是游离于整个时代甚至是超凡脱俗的佼佼者。

  世人不懂李白,“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的李白才能在仕途不顺时尽情在自然美景中游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夸张手法更彰显李白写诗时思绪的开阔,用词的奔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显示出了李白超凡的想象力和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通过诗句描绘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等等,李白的诗中酒是个永恒的话题,李白爱喝酒也爱写酒,他曾经自诩为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和诗歌一样对于李白来说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可以使李白暂时忘却坎坷的仕途,暂时不去管人间琐事,而能翱翔在他自己建立的梦想世界当中,符合他追求浪漫主义的一生。

  李白的个性在他的作品中展露无遗,他热爱祖国山河,踏足五洲;他重视友情,赠友怀友之诗无数;他思绪活跃,想象丰富,梦幻神游。他写下了多少千古流传的名篇让无数后人吟诵,他用诗歌描述了自己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用诗歌谱写了一个时代的点点滴滴,当我们现代人缅怀这位伟大的诗人的同时,也为他乐观的人生观,豪放不拘的性格所折服。反观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虽说我们一向自诩人类的文明在不断的进步,但现在又有多少人能活得像李白那么潇洒自如,爱憎分明呢,李白是位大家,飘逸的诗篇,洒脱的人格。

李白读后感8

  静夜,我独倚寒窗,借一盏明灯,抿一口香茗,铺一本书卷,静阅这本久不铺展的《李白传》,回顾李白的荣耀人生。

  窗外,一轮明月遥挂于墨蓝夜幕之上。皎皎如水的月光下,我似跌入一个深黑的无底洞,却在眨眼间瞥见一白衣少年。莫不是太白,又怎会如此熟悉?也罢,就这番简短地观其一生吧。

  少年时的李太白,山一程,水一程,锦绣玲珑……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山间清泉叮咚,碧空飞鸟掠过,一派好风景。李白仍是一袭白衣,头上一顶竹笠,肩头一箱书籍,跋山涉水,一路奔波,上那戴天山,寻那老道。这戴天山上犬吠不止,如若浸泡在水中一番,响彻整个山岭。桃花浸满露珠,灵动娇美。林子里枝繁叶茂,不时有白鹿穿梭其间,令人流连忘返。瀑布高悬于绝壁之上,可谓是“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啊。李白来到一座小小的道观门前,轻叩大门,无人应答,只得留下一首《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满心失落,下了山。

  中年时的李太白,梦一生,念一生,飞花落红……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中年的李白不知是荣是悲,他中年时诗作如山,篇篇为绝唱。只可惜,三首《清平调词》断送了他的荣耀仕途。仕途坎坷,他却始终隐忍了下来。只因他不明白,一世荣华富贵,便一世提心吊胆,一世不敢放纵感情。他满怀希望地回家,却始终是失望至极。妻子许月病卧床榻,苍白的面庞已无半点生机。不下十日,纵使太白再多哭喊,那榻上佳人也无法再睁眼拥他入怀。他不知流了多少泪。有一天,他止住了泪水,他的心不再疼痛,这颗心随着许月的离去行将就木。纵使仕途多舛,但仍可以重来;即使丈夫哭喊,佳人不再重生。一首《蜀道难》,愈了他仕途之伤,却愈不了佳人之死。她就像落花,永远辗尽他的`心。

  晚年时的李太白,荣一世,悲一世,荣耀青松……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与宗姬相别离多年,太白被无罪释放,却已年过花甲。太白与友人一道乘舟回乡,两岸绝壁,树枝生侧,时不时有一两声猿啸。快马加鞭,太白终于回到宗姬身边,总算过几天清闲日子。苦长乐短,不久之后,李白因过度劳累又年事已高,在病榻上缓缓阖上双眸,一代诗仙就此陨落。李白辞世百余天后,唐代宗李豫的诏书传来,请他入宫为官。只可惜了这大好人才。

  周围仍是盏明灯,眸中却噙满泪水。我叹道:“人生可如此繁华,却终归如此廖落。纵使荣耀又如何,还不是……”

  不,绝非如此。荣耀,永远是荣耀,一身莲之君子气,纵使陨落又如何,不还是可以在人心中重生?

  时光潋滟,岁月荏苒。漫溯历史的川流不息,穿越千年低吟浅唱。那就在书中,在《李白传》中,与太白一同与风云长啸,作诗唱曲,鄙人不才,见笑。人生几何怅苦短,孰能弃妄谈笑间。

  看淡人生坎坷,看破世俗红尘,就像这大唐的荣耀,超然脱俗,做一朵荣耀青莲。

李白读后感9

  初遇《大唐李白》,只缘于书店的一次注目——“以百万字篇幅再造诗仙的一生。”于是,我翻开书页,与张大春笔下的李白相识。世俗往往对这一浪漫化的诗人形象的期许过甚,书中的李白似传闻中的潇洒不羁、超凡脱俗,却也曾迷茫无助、身陷迷途,有着人生理想的诸多不得意。这样的李白,鲜活且让人深思,我似乎也能从他的身上望见自己的倒影。

  一首诗,能传几条街。李白的笔下,诗不但超越了形式与阶级,融合了庶民世界简白流畅的语言,还以夸张、以豪迈、以横决奇突的想象,勾人惊诧,引人噱叹,让人想起矫健百端的龙、苍茫千变的云、汹涌万状的潮浪以及高洁孤悬的明月。他让奔流而出的诗句冲决着由科考所构筑起来的格律藩篱,就像他的前辈——那个因碎琴而成名的陈子昂一样,让整个时代的士子为之一震,并忽然想起:诗,原本可以如此自由。

  但那时的自由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价值。若是某诗人吟唱着“一任喧阗绕四邻,闲忙皆是自由身”的句子,街坊便会明白:他现在没有了官职。至于诗的自由,则更不为人所知所贵。当盛世的朝代以诗文铺就士族的阶梯,诗篇成就的地位,成为了绝大多数不能诗的人所艳羡的虚荣。李白借由无双的诗篇登上殿堂,却在侍从游乐的阴霾下独独不得出。“但怀天下之心,无语不能动鬼神。”豪迈壮阔的诗篇下,他胸怀“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却无法被帝王理解赏识,只以浪漫之作供贵人花前月下的并无实际价值的赏玩。一边是纸醉金迷的繁华无忧,一边则是种种抱负施展无门的踽踽独行,世人常误会是处世逍遥最甚的李白,其之困顿却不曾亚于杜甫。

  我感念诗仙的浪漫洒脱。“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以随手而得之,又随手而散之的资本和诗篇,抚慰生平往来的贵官下僚、士人匹夫、疗人寂寞。我更共情于他的惆怅迷茫、离合悲欢。“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不羁的背后所隐藏的心血苦泪,锻炼成独属于李白的气质和风骨。正如梁衡所说,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离不开时代的碰撞与挤压,更离不开挫折的历练和打磨。在张大春笔下的际遇里,李白从《少年游》的踌躇,到《凤凰台》的踯躅,到《将进酒》的行止自如,他的自信如“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狂傲,而是由外而内的吸纳与觉醒。

  当我在书中,真正面对一个诗人的苦苦求索与欣然忘机,无不时刻随着他的际遇而思绪辗转,心潮起伏。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李白的一生何尝不有我们每个人的侧影?从挫折到奋起,从否定到重塑,即使没有李白那样超世的才华,我们也在经历着自己的提升和进步。将进酒,觉有情,希望你我都能有承担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在历经风雨,蓦然回首之时,仍有“银鞍白马度春风”的少年心气。

  天下纷纭毕至,我也随李白取一瓢饮。

李白读后感10

  卷首语:“诗在,人在,长安就一直在。”李白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学诗、游侠、入仕、寻道;是洒脱的一生,对酒狂歌,对月抒怀,挥毫泼墨;是执着的一生,赐金放还,锒铛入狱也始终不改赤子之心。追光而行,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让自己也成为那束光。

  这个暑假,一部展现中国文化自信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活力出圈,该剧简直是高适、李白二人的传记简史,让国人对神坛之上的诗仙李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少年的仗剑行侠,踌躇满志,盛年的醉酒当歌,放浪形骸,晚年的寻仙问道,潦倒失意,李白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洒脱传奇。近期笔者拜读了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李长之先生的《李白传》,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充塞胸中。

  一、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是诗圣杜甫对李白其诗的评价,其实我觉得这是李白其诗给人心灵上的感受,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李白其诗本身的特点,我想用李白自己的那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应该是最恰切了。“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句诗便是道出了李白诗的源头活水了,魏晋风骨、推崇谢脁,再加上学习民歌便形成了他清真、自然、通俗、受代代国人青睐的诗歌本色了。汲百家之芳华,成一家之风范。

  我想世人大多和我一样,以为杜甫的诗靠学力,李白的诗靠才气,实则不然,李白的学力也是很深的,相信大家都知道“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幼年的李白已经开始勤奋苦读了,在25岁之前,他可谓博览群书,或者说博览杂书,并且进行了大量学鲍照、谢朓、古乐府等习作的练习,到了成年,李白无论是在长安的皇宫中,还是蒙冤入狱的牢房中,他都从未停止过阅读。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正是这种铁杵磨成针的坚持和锤炼,才使得李白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底气,有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的豪气,有了“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气。

  勤哉,白也!

  二、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说到李白其人,就首先说一下“谪仙人”这个称号,这是大诗人贺知章初见飘然不群的李白时而起的称号,意思是说李白就像原是仙人,因为犯了过错,而被贬到人间。为什么李白给人仙风道骨之概,我想这与其一生追求修仙得道的游侠生活是分不开的,李白5岁诵《六甲》,10岁观百家,15读奇书,这些都是道书,他多年与求仙学道的朋友隐居山林,后来在山东授了道篆。他甚至在修炼仙丹,寻求长生之道,他一生都在从政和学道的`矛盾中痛苦着,挣扎着,所以说他是执着的道教徒。我想辗转漂泊,一心寻道,使得他有了神仙的特质,也使他的诗歌天马行空、纵横捭阖、自由飘逸。

  仙哉,白也!

  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虽然一心向道,但他也有儒家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但他追求的是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政治境遇,他渴望的是做管仲、晏婴那样的名相,辅佐君王成就一番伟业。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当踌躇满志的李白来到长安,李隆基并不想让他从政,让他做供奉翰林,只是把他当诗友,当娱乐的玩伴,再加之李白的狂傲性格,别人的嫉妒排挤,短短三年,李白的政治生涯就以赐金还放草草收场。再后来,安史之乱,永王麟响应唐明皇旨意,保卫东南,拉李白做幕僚,李白志在清中原,截然参与,但皇权倾轧,唐肃宗害怕自己的弟弟功盖过己,便要将其召回,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为,于是不到两个月,肃宗将其消灭,李白也连带成了政治犯,下牢入狱。两次从政都以失败告终。但尽管“行路难,多歧路”尽管“人生在世不称意”,李白始终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始终不放弃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人格追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乐观自信的李白总能从逆境的蛛网里挣脱,飞向自由浩渺的精神太空。

  壮哉,白也!

  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对富贵和权贵都持蔑视态度,所以即使有玄宗降撵相迎,亲调汤羹的荣耀,有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的荣光,但当他意识到违背理想,丧失自由,他也会毅然决然飘然离去。对王公贵族,他从来都以平等的姿态交往,而对普通百姓他却从不居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对山野村夫,对乡村老叟,如此真纯的情谊让人羡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李白开心向往的生活。

  傲哉,白也!

  五、千秋万世名,寂寞身后事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李白的晚年多少有些凄惨,满腔赤子之心,心忧黎民,参加永王麟保卫战,他想收复失地,恢复河山,但一场政权相争使他陷入囹圄,惨遭流放,如果不是立太子大赦,才情万丈的李白可能就死在了蛮荒之地了。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但这短短两个月的参政,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李白那颗滚烫纯粹的赤子之心,他做了,从不考虑自己。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赦免后的李白一心还想着国家,他逝世后的前一年,他61岁,还想请缨作战,但终因病而还。“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62岁的李白怀着遗憾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最后旅程,葬在了自己最喜欢的诗人谢朓的旁边。

  拳拳报国志,殷殷爱国情。

  诚哉,白也!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李白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矛盾的一生,是洒脱的一生,是执着的一生,更是诗意的一生。探寻李白的人生:勤勉不息,笑迎风雨,孜孜坚守,傲视权贵,赤子之心,高山可仰。揖此清芬,滋养我心。

李白读后感11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思念:李白被流放夜郎,当时的杜甫也飘零到秦州,诗人惦念着自己的忘年之交,一直积思成梦。天上的浮云每日都飘来飘去,可是远游的故人却无法归来,久久等待,等不到归期。想到故人对诗人的深情厚谊,几乎夜夜都梦到故人的归来,牵挂的心总是无法放下。高山流水遇知音,分离总觉无趣,没有了知音相伴,生命中似乎就缺少了重要的元素,日日不得欢愉。情谊相投的人终日里相互倾诉,相互配合,其乐无穷,可有一天这情同手足的朋友远去,那种失落的心情可想而知。更无法说听到朋友流放受苦,生命垂危的时刻却杳无音信,那种担忧着实令人难免。

  担忧:流放的生涯总是诸多磨难,多少人都命丧流放途中,这被王璘案牵连的故交命悬一线,担忧之情不禁升腾。江湖上航行总会有很多险峰恶浪,真的担心故人的船只被掀翻沉没。每次相逢,故人你总是说来的不容易,见一面很难,分别时候也是神色匆匆,这一别,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相见,向往你能平安的归来。不知道押解的士兵是否像朋友一样对待你,世事不平,只希望朋友能够多留心,保重自己,安全抵达流放地,也十分希望这流放能够早日结束,到时候能够再次重逢,谈着我们相投的'诗词。

  感慨:临行的时候,故人你搔这满头的白发,悔恨辜负了自己平生的志向,去承受这份冤枉。高车礼服显贵塞满京城,才华盖世你却沦落至此,容颜憔悴。谁能说着天道是公平无欺,垂暮之年却无辜的遭受到连累。即使会有流芳百世的美名,也难以弥补遭受的冷落悲戚。在杜甫的严重,李白才华旷世古今,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却遭受到这无辜牵连,实在是天道不公,难道是天嫉英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着诸多的才华横溢的人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就离开我们远去。就算这些才子能够流放百世,可是这冤枉和这可悲却无法弥补,多希望才华出众的人可以长寿,为这个社会,为这个世界多多创造价值,增添光彩。可是世事无常,总有不平事,只能寄托希望给天命。

  非同一般的情感,知音流放受苦,朋友也心如刀绞,无法入眠,实在是思念情切,难以自拔。我们可以看到一份真情,一份浓厚的情谊,这情谊带着熠熠光辉照耀着后世。

李白读后感1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课外书,但我最喜欢诗意童年系列中的《跟在李白身后》。它是著名儿童作家、诗人王立春的一本具有探索意义的儿童诗集。

  读了《跟在李白身后》这本书,让我从文字中真正的感受到古诗之美,仿佛我自己身临其境,比如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其二》。烈日下,戴着草帽的老农,在诗里已经锄了一千多年。老农就这样,弯着腰在烈日炎炎的中午,那尊严的姿势,让我们敬仰,就像敬仰一颗长在土里延续我们生命的光荣的粮食。

  读了这首诗,我的脑海里仿佛看到了烈日炎炎下的农民伯伯在辛勤的劳作着,汗水都滴落在土地里。这首诗让我明白了,粮食来之不易,我以后一定要爱惜粮食,不浪费一粒粮食,也不去糟蹋粮食。

  粮食是农民伯伯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让我们从节约一粒米开始,爱惜粮食,珍惜粮食吧!让我们大家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吧!

  书是知识的源泉,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阅读更多的书,让我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小朋友,你们也来一起阅读吧!

李白读后感13

  读《老婆婆的绣花针之李白》有感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市第七小学六年级六年级(五)班李瑗瑗李白从小是个贪玩的孩子。有一次遇到了一位老婆婆,老婆婆正在磨铁杆,要磨成绣花针。李白从中领悟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此不再贪玩。

  李白是一位大诗人。他曾经用美妙的诗句,来描绘了这世界的神奇与美妙,人情的冷暖。可他小时,只不过和我们一样是一位贪玩的普通小孩。

  我,现在也是个好玩的`孩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常常没有独立坚持完成一件事。久而久之,没有养成坚持到底的习惯。我要像老婆婆那样坚持不懈。去年暑假学游泳时,不管多么辛苦我都要坚持学完。不能像从前那样游不到25米就灰心。应该坚持每次多游一点,总有一天会游到。我要像老婆婆那样每天都积累。今天开始,我每天都要看一些有关知识的课外书以增长知识。从前,我认为书和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怎么看都看不完,干脆不看了。而现在我认为,书和知识虽是无穷无尽的,但只要自已一点点地积累,总会成为一位有学问的人。

  我还要像李白那样知错就改,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把以前贪玩的我的那一页撕去,贴上一张崭新的我。

李白读后感14

  花间的一壶酒,销了万古的忧愁,手上的那柄剑,斩断一生的羁绊;砚上的那支笔,绘了大唐的江山,月下的那颗心,遂了至死年少的快意恩仇。这就是李白,藏了整个盛唐的男人。

  他是诗中谪仙,他的诗,可以豪放不羁,可以暗然神伤,可以扶摇九天揽霜月,亦可市井之间嬉红尘。他的一生,尽写在这笔墨间。他是酒中的天仙。酒,是李白人格的体现,并没有“长醉不复醒”的逃避,反而因为酒,他提笔落墨出一个盛世江山,“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因为酒,他可以自由住来于天上人间。”因为酒,他可以买马押裘,世人说,他不现实,尽会写诗,但你可曾想过,人生的姿意放纵,难道是金钱可换的?李白显然选择了前者。最令人可敬的,是他永远将自己富贵的一面展现出来,虽然他并不有钱,但他不追求功名利禄,“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李白舍去了身前生后名,舍去了功名利禄,换来了一生的潇洒、自由。

  李白,人人都爱他的诗,却不知他的一生之所以如此潇洒,纵离不了他到老仍觉年少的那颗心,如果说苏轼的心境是经历挫折筑就的旷达、乐观;那么李白的心则是浑然天成,如孩童般明亮、澄澈。因为有这颗纤不染的.心,李白曾把明月呼作百玉盘,曾有过“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的侠客梦;也曾游遍大好河山,梦中游过天姥山,脚下走过洞庭湖,曾在黄鹤楼上题诗,曾在山东求得道箓,也曾在黄河水边为友人吟《将进酒》,在白帝城听猿啼鸟啸……

  如作者所说,李白让我们看到,没有任何束缚的生命是什么样的。他,就是生活在人间的仙人。

  学李白侠骨留香,长风破浪,对酒当歌,喝出年少轻狂,醉出自己想要的瀛洲蓬菜,与尔共同忘却此生忧愁,做回自己的少年。

  谁曾记,他也曾江湖纵马,快意恩仇,把酒问天,风华正茂,提笔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该沧海。”

李白读后感15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余光中《寻李白》诗中的几句。

  我们从“举头望明月”的孩提时代,就知道那位“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李白,到上学读诗知道了他除了思乡与努力——他还桀骜轻狂到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自信乐观语长风破浪直挂云帆,他也抑郁不满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他雄奇,他浪漫,他夸张的诗词,瑰丽的人生,绚丽了盛世斑斓的大唐,也浪漫了文明灿烂的中华!

  一、故乡与少年

  李白在蜀地的青莲,那里有富足安逸的生活,有奇绝壮美的山水之气,有赵蕤的教导,有父亲的培育,还有磨针老太婆的点蒙。他成了用工、用力,有理想、有气运的青莲子弟;他有了居士的初萌,有了十五作赋凌相如的抱负,有了夜梦子云宅的道家之隐、侠士之风。

  当然,故乡给他的还有一弯明月——那是半轮山歌的峨眉山月;那是床前疑霜的故乡月光;那是峨眉照沧海、与君万里长相随的故乡明月!

  蜀地与青莲的奇绝壮美;

  少年与故乡的清风明月;

  这里是李白“梦笔生花”的萌芽之地,当他开始写诗,他笔下的花会开满大唐的江山,会开遍中华文明的历史山河!

  我的家乡,没有青莲的奇绝壮美,没有难于上青天的气魄蜀道,更没有诗仙曾旅曾住的底蕴,但他不好吗?他当然好!

  他没有耳熟能详的青莲大名,但他有梁邹大地范公故里的优乐情怀,有每次提到都令人捧腹的“邹平西伯利亚”,有历史典故的“归来苏州”的小骄傲。

  他没给我东严子赵蕤的历史,没让我遇见磨针老太婆的故事,但他不知给我多少爷爷奶奶趣闻传奇,大爷大妈的悉心照顾,兄弟姐妹的关心扶持,更有父母双亲天高地厚的恩遇!

  他有我魂牵梦绕的根在这里。

  我的故乡没有明月吗?但他为什么也如出峨眉长相随的李白情丝一样缱绻着我……

  我的家乡,我的故乡,他就算哪里都没有李白的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他也给了我童年、少年,我的青年、壮年都会奉献给他!

  李白壮年后就再没回去过,而我应该庆幸,我的晚年,有他会陪着我!

  李白出蜀只带出了一轮明月,而我的家乡把怀抱全给了我!

  二、壮年

  故乡的一江春水送行舟万里,李白二十四五岁间学业初成,辞亲远游,白衣出蜀,仗剑去国——他的漫游又开始了!

  我觉得李白到安陆去,许是司马相如的神导,李白定是做过某种梦,梦中他从《子虚赋》中的云梦大泽起飞,同风一日大鹏起,九万里上扶摇,入朝堂,平天下,功成身退,又飞升太虚,与管晏、谢安、鲁仲连在“凌烟阁”醉饱剑舞!

  书中说李白是矛盾体,我不以为然,似徐凤年所说“我都要!”,狂迈的人,从政与学道他似是都想要吧。谁还没做过一夜暴富又才貌双全,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梦,对吧。

  读到书中每处,那朗月清风之相,仙风道骨之神,都逸在眼前。李白,他羡慕司马相如的人生,他爱孟夫子的风流,他喜二元与紫阳的神仙之交,他眷许紫烟的长长相思。这样的人生于你我已是神仙的日子,可他不,只因他是李白——他是一只大鹏鸟,他有他的九万里神空。这就理解为何他说:酒饮安陆,蹉跎十年了……

  我看到许紫烟、胡紫阳、元丹丘时,我在想,若果是我,就足矣了。又想到苏轼自诩飞鸿踏雪泥之时……当然,我们壮年遇到的一点小挫折实不敢与飞鸿与大鹏二位相比了。

  想起我的.壮年……

  二十四五,初入世,眼迷离,酒后失态撞车马;梧桐去,凰飞离,白发一夜亲鬂至;如太白干谒屡碰壁,行路难,行路难。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要始终信:入桃花源前,定是初极狭,才通人,需复行数十步,饿体肤劳筋骨,空乏身苦心志,才能豁然开朗!

  我更应庆幸在一个会起风的时代,我不是大鹏太白,当然也不是猪,只是借风一乘,不求破浪只愿行舟的一个蓬蒿人而已。

  你有紫烟,我有玉兰,你有二元,我有“众娟”;

  你有你的风流,我有我的浪漫。

  三、长安长安

  李白在长安,又去长安,忽想起了郑钧《长安长安》那首歌,郑对长安有一种家与根的执念。而李白对长安的执念是一种理想飘忽于梦的执念。

  李太白仰天大笑往长安,一如蜀道上青天。

  他带着深邃热烈的生命力,从蜀地千里迢迢终到长安,希望倾尽一身才能为盛世效力,却无力摆脱命运的捉弄,这崎岖的入世之路与蜀道何其相似,激荡的情绪在心中郁结已久,于是,李白写下了千古名篇《蜀道难》。他带着强烈力度的想象,穿梭于历史时空,横亘于自然天地……

  我是带着一丝激动读李白的,但看到翰林供奉的《清平调》与“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时,也感叹“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狂客是不开心的吧!

  李白,他究竟是诗人!

  这蜀道之难,是仕途之难,也是世路之艰。我感觉他应是跨不过去了……

  入京第二年,一个深夜,在院落里自酌自饮的李白,写下了名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想走了,唐明皇也答应了……

  他又开始了漫游,不同的是,上一次是壮年游,意气风发,虽自言蹉跎十年却也醉酒豪干。这一次——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

  李白,他究竟是客了……

  但他是李白啊,无论如何又如何!一曲《将进酒》醉酒销愁!不是仙人,哪能吟出此词。

  李白终不属于宫墙深处,他有更广阔的路——

  他目之所及应是天上来的黄河水奔流东海不复回!

  他心事所向应是天上明月共把酒朝丝暮雪销万愁!

  他属于诗歌,他属于时代,他属于历史!

  他本就是中华文明皇冠上最闪亮璀璨的明珠!

  他本就是诗歌的图腾!

  李白与杜甫相遇了,在那个伟大时代的映衬下,如天空中太阳与月亮的见面!

  四、李白--归去兮

  又十余年寻仙漫游、泛舟东海的太白侠客终是放不下那功成才能身退的功名之心。我这么说似有些偏颇了,许是安史之乱的战火又高燃起了李白心中汹涌的爱国热情,才让他随永王李璘出动吧!不管如何这一次定是比上一次纯为功名富贵高尚了许多,但天真的诗人于政治总是不敏感、不成熟的。永王李璘被消灭了。李白,成了谋逆的政治犯。

  我总觉得这本书哪读起来怪怪的,不似毛宗岗批《三国演义》般主观到令人生厌,也不似虚头巴脑耍小聪明的文章使人无趣。读到此处——李白被判,被流浪夜郎,又被赦;又看到作者说李白看透一切,憎恶一切,一切又认命了。就有点不以为然了。又查了点资料,被赦后的李白作《早发白帝城》,而不是作者说的出蜀下江陵;而李白《别内赴征》也不是作者所说的初入长安时所作,应为赴李璘征时。所以我不得不对这位“清华四剑客”之一的李长之先生抱有一丝怀疑。当然,更大的可能是本人读书少,见识浅,不得长之先生要领,不解李太白真意了。

  李白是何人,谪仙人,自诩大鹏鸟。在经历了很多磨难后,他必然仍怀抱着对国家的热爱,也必然自信与为盛世王朝出力发光,而他也必然相信他的王朝会用他。哪怕几近丧命的磨难也绝浇不灭李白心中的热血,即使他不再拥有青春强健的体魄,但刻在骨子里的盛唐精神,依然会让他无比自信!

  当然,他可能如作者说的“看透”“憎恶”“任命”一般,有些成熟的变化罢。我认为是更接地气了,因为李白为盛唐擘画山河壮丽、气象万千的天空,而接下来,大地就要有另一位诗歌的行者来描画了,他的笔是沉郁苍凉的,所以李白作为交接,大鹏鸟触地的那一下,应也是接了一丝地气吧!

  762年,人生的冬天来到李白门前,仙界似在呼唤大鹏——归去,归去兮……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大鹏高飞九万里,却未到南冥。世间坎坷,雪满太行,塞川黄河;青天蜀道之磨难,激发诗人想象无限。他把盛唐的山川大河、奇绝壮美纳入诗篇,又用瑰丽夸张的想象,营造出一幅雄奇壮美、自由奔放的诗仙世界!

  从此,他的名字也镶嵌在了唐诗的王冠上,刻画在中国文学的画卷中,闪烁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

  如那一地月霜、一头明月挂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

  写在后面:

  五、李白是这样一个诗人

  李白是这样一个诗人——他弃从政,幻学道,醉清风明月与酒……

  李白是这样一个诗人——他历盛世,经天宝,天上人间他都梦到、游到……

  李白是这样一个诗人——他倨傲自大,恃才享乐,但他又不慕权贵,坦率潇洒……

  李白是这样一个诗人——他刻苦学习,逢“钢梁磨绣针”;他傲骨不屈,令力士脱醉靴;他爱国爱民,书《吓蛮书》、歌盛唐世……

  李白是哪样一个诗人——我寻他、识他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

【李白读后感】相关文章:

诗仙李白12-14

采访李白06-04

忆李白09-14

诗仙-李白09-16

李白的故事08-17

李白的诗词10-12

李白的古诗01-06

李白的唐诗12-18

李白经典诗12-27

李白经典诗句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