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读《李白传》有感

时间:2024-02-20 11:59:49 诗人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读《李白传》有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读《李白传》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读《李白传》有感

  卷首语:“诗在,人在,长安就一直在。”李白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学诗、游侠、入仕、寻道;是洒脱的一生,对酒狂歌,对月抒怀,挥毫泼墨;是执着的一生,赐金放还,锒铛入狱也始终不改赤子之心。追光而行,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让自己也成为那束光。

  这个暑假,一部展现中国文化自信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活力出圈,该剧简直是高适、李白二人的传记简史,让国人对神坛之上的诗仙李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少年的仗剑行侠,踌躇满志,盛年的醉酒当歌,放浪形骸,晚年的寻仙问道,潦倒失意,李白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洒脱传奇。近期笔者拜读了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李长之先生的《李白传》,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充塞胸中。

  一、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是诗圣杜甫对李白其诗的评价,其实我觉得这是李白其诗给人心灵上的感受,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李白其诗本身的特点,我想用李白自己的那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应该是最恰切了。“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句诗便是道出了李白诗的源头活水了,魏晋风骨、推崇谢脁,再加上学习民歌便形成了他清真、自然、通俗、受代代国人青睐的诗歌本色了。汲百家之芳华,成一家之风范。

  我想世人大多和我一样,以为杜甫的诗靠学力,李白的诗靠才气,实则不然,李白的学力也是很深的,相信大家都知道“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幼年的李白已经开始勤奋苦读了,在25岁之前,他可谓博览群书,或者说博览杂书,并且进行了大量学鲍照、谢朓、古乐府等习作的练习,到了成年,李白无论是在长安的皇宫中,还是蒙冤入狱的牢房中,他都从未停止过阅读。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正是这种铁杵磨成针的坚持和锤炼,才使得李白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底气,有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的豪气,有了“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气。

  勤哉,白也!

  二、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说到李白其人,就首先说一下“谪仙人”这个称号,这是大诗人贺知章初见飘然不群的李白时而起的称号,意思是说李白就像原是仙人,因为犯了过错,而被贬到人间。为什么李白给人仙风道骨之概,我想这与其一生追求修仙得道的游侠生活是分不开的,李白5岁诵《六甲》,10岁观百家,15读奇书,这些都是道书,他多年与求仙学道的朋友隐居山林,后来在山东授了道篆。他甚至在修炼仙丹,寻求长生之道,他一生都在从政和学道的矛盾中痛苦着,挣扎着,所以说他是执着的道教徒。我想辗转漂泊,一心寻道,使得他有了神仙的特质,也使他的诗歌天马行空、纵横捭阖、自由飘逸。

  仙哉,白也!

  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虽然一心向道,但他也有儒家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但他追求的是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政治境遇,他渴望的是做管仲、晏婴那样的名相,辅佐君王成就一番伟业。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当踌躇满志的李白来到长安,李隆基并不想让他从政,让他做供奉翰林,只是把他当诗友,当娱乐的玩伴,再加之李白的狂傲性格,别人的嫉妒排挤,短短三年,李白的政治生涯就以赐金还放草草收场。再后来,安史之乱,永王麟响应唐明皇旨意,保卫东南,拉李白做幕僚,李白志在清中原,截然参与,但皇权倾轧,唐肃宗害怕自己的弟弟功盖过己,便要将其召回,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为,于是不到两个月,肃宗将其消灭,李白也连带成了政治犯,下牢入狱。两次从政都以失败告终。但尽管“行路难,多歧路”尽管“人生在世不称意”,李白始终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始终不放弃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人格追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乐观自信的李白总能从逆境的蛛网里挣脱,飞向自由浩渺的精神太空。

  壮哉,白也!

  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对富贵和权贵都持蔑视态度,所以即使有玄宗降撵相迎,亲调汤羹的荣耀,有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的荣光,但当他意识到违背理想,丧失自由,他也会毅然决然飘然离去。对王公贵族,他从来都以平等的姿态交往,而对普通百姓他却从不居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对山野村夫,对乡村老叟,如此真纯的情谊让人羡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李白开心向往的生活。

  傲哉,白也!

  五、千秋万世名,寂寞身后事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李白的晚年多少有些凄惨,满腔赤子之心,心忧黎民,参加永王麟保卫战,他想收复失地,恢复河山,但一场政权相争使他陷入囹圄,惨遭流放,如果不是立太子大赦,才情万丈的李白可能就死在了蛮荒之地了。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但这短短两个月的参政,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李白那颗滚烫纯粹的赤子之心,他做了,从不考虑自己。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赦免后的李白一心还想着国家,他逝世后的前一年,他61岁,还想请缨作战,但终因病而还。“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62岁的李白怀着遗憾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最后旅程,葬在了自己最喜欢的诗人谢朓的旁边。

  拳拳报国志,殷殷爱国情。

  诚哉,白也!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李白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矛盾的一生,是洒脱的一生,是执着的一生,更是诗意的一生。探寻李白的人生:勤勉不息,笑迎风雨,孜孜坚守,傲视权贵,赤子之心,高山可仰。揖此清芬,滋养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