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刘禹锡生平简介

时间:2024-08-22 23:24:39 偲颖 诗人大全 我要投稿

刘禹锡生平简介

  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刘禹锡生平简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平简介: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提供的刘禹锡生平简介,欢迎阅读与借鉴。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再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居十年,召还。

  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为匈奴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禹锡出生于此地,因此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关于说其“彭城人”,经查此说,出自白居易、权德舆等人之口。那不过是随顺当时“姓卯金者咸彭城”(《史通·邑里》)的习俗罢了。因此“刘禹锡彭城人”说法是不确切的。

  说刘禹锡是定州人、中山人以及中山无极人,还得从他七世祖刘亮说起。周汉时期,定州、无极是冀州的属地,无极同时也是定州的属地。刘亮曾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等职,后北魏迁都洛阳,刘亮全家也随之迁至洛阳。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书禹锡本传,称为彭城人,盖举郡望,实则中山无极人,是编亦名中山集,盖以是也。”此外清《畿辅通志》及《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和《中国历史名人辞典》等也都有刊载。经过反复查证和咨询有关专家,刘禹锡祖籍确认为无极,是有据可依的。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与政治革新得罪当朝权贵,被贬为安微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通判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埋怨,撰写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辨。这个举动气坏了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改为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安心住下,读书作文。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将其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为斗室,写下《陋室铭》一文。

  过了几年,皇帝忽然想起刘禹锡有那么点才能,就又重新把他调回京城。

  刘禹锡到京城后,听说这几年郊区玄都观里来了个老道会种桃花,偌大一个庭院尽是桃花,等到开放,壮观得很。于是刘禹锡就和朋友相约去看桃花。刘禹锡这个人本来就好写诗,看了如此壮丽的桃花,焉能不写。于是他回来就写了一首《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的诗本来就有名,这下很快就流传开了。结果有人这么一分析,就向皇上进谗言,说这首诗明是写桃花,其实是讽刺新提拔的权贵的。皇上当然不高兴,于是就把刘禹锡又发到外地去了。差不多十年后刘禹锡又被调回京城,恰好是春天,于是想起玄都观的桃花。结果一看,很让人失望。

  种花的道士已经去世,庭院也就破败,再也没有往日的繁盛了。刘禹锡又想起这些年有无数的权贵兴起又衰败了,难免感慨,于是又写了一首《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尽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首诗传到皇帝耳朵里,又觉得刘禹锡在发牢骚,就又把他发到外地去了。

  故事:

  1、写《陋室铭》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与政治革新得罪当朝权贵,被贬为安微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通判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埋怨,撰写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辨。这个举动气坏了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改为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安心住下,读书作文。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将其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为斗室,写下《陋室铭》一文。

  2、玄都观

  过了几年,皇帝忽然想起刘禹锡有那么点才能,就又重新把他调回京城。

  刘禹锡到京城后,听说这几年郊区玄都观里来了个老道会种桃花,偌大一个庭院尽是桃花,等到开放,壮观得很。于是刘禹锡就和朋友相约去看桃花。刘禹锡这个人本来就好写诗,看了如此壮丽的桃花,焉能不写。于是他回来就写了一首《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的诗本来就有名,这下很快就流传开了。结果有人这么一分析,就向皇上进谗言,说这首诗明是写桃花,其实是讽刺新提拔的权贵的。皇上当然不高兴,于是就把刘禹锡又发到外地去了。差不多十年后刘禹锡又被调回京城,恰好是春天,于是想起玄都观的桃花。结果一看,很让人失望。

  种花的道士已经去世,庭院也就破败,再也没有往日的繁盛了。刘禹锡又想起这些年有无数的权贵兴起又衰败了,难免感慨,于是又写了一首《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尽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首诗传到皇帝耳朵里,又觉得刘禹锡在发牢骚,就又把他发到外地去了。

  3、成语故事

  刘禹锡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闻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高髻云鬓新样,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等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4、题碑

  在桃花源入口处,竖着一块丈把高的石碑,上面刻着“桃源佳致”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唐朝刘禹锡题的。

  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作司马后,经常到桃花源散心。别人见他是个大诗人,都来请他题字。他心情不好,总摇头拒绝。

  有一次刘禹锡又到桃花源里来游玩,发现原来见到过的一些长得很好的树木,一些很雅致的石头都不见了,便虎起了脸,找来了看山老人查问。看山老见刘禹锡生了气,慌忙报告:“大人,你只知这是块风水宝地,却不知附近多少有钱有势的人想霸占它,我老头哪能管得住啊!”

  刘禹锡听了,叹了口气,想到自己虽没拿走这里的一草一木,却也没有为它做过什么好事。于是,便叫人拿来笔,蘸饱了墨,挑中了一块斜靠在山边的大石头,写了“桃源佳致”四个大字,后面又写上自己的名字。他又叫石匠把这几个字錾到石碑上,抬到桃花源入口处竖了起来。

  后来,那些有钱有势有人来了,一到入口处,抬头看到那块大石碑,知道司马大人刘禹锡要保护桃花源,只好悻悻地说:”既然刘司马题了字立了碑,今后谁也不准拿一草一木!”

  据说,桃花源就是这样被保护下来了。后人感激刘禹锡,便把这块碑叫做“镇山碑。”

  成语故事:

  刘禹锡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闻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高髻云鬓新样,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等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题碑:

  在桃花源入口处,竖着一块丈把高的石碑,上面刻着“桃源佳致”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唐朝刘禹锡题的。

  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作司马后,经常到桃花源散心。别人见他是个大诗人,都来请他题字。他心情不好,总摇头拒绝。

  有一次刘禹锡又到桃花源里来游玩,发现原来见到过的一些长得很好的树木,一些很雅致的石头都不见了,便虎起了脸,找来了看山老人查问。看山老见刘禹锡生了气,慌忙报告:“大人,你只知这是块风水宝地,却不知附近多少有钱有势的人想霸占它,我老头哪能管得住啊!”

  刘禹锡听了,叹了口气,想到自己虽没拿走这里的一草一木,却也没有为它做过什么好事。于是,便叫人拿来笔,蘸饱了墨,挑中了一块斜靠在山边的大石头,写了“桃源佳致”四个大字,后面又写上自己的名字。他又叫石匠把这几个字錾到石碑上,抬到桃花源入口处竖了起来。

  后来,那些有钱有势有人来了,一到入口处,抬头看到那块大石碑,知道司马大人刘禹锡要保护桃花源,只好悻悻地说:”既然刘司马题了字立了碑,今后谁也不准拿一草一木!”

  据说,桃花源就是这样被保护下来了。后人感激刘禹锡,便把这块碑叫做“镇山碑。”

  相关资料: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后复用,至礼部尚书。《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称:“彭城刘梦得,诗之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如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谓神妙,在在处处,应当有灵物护之。”他有写时事之作,如《平齐行》、《城西行》、《平蔡州》等。另外,他感世伤怀、托物寓情之作甚多,如《养鸷词》、《聚蚊谣》、《读张曲江集作》、《有獭吟》、《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等,都反映他虽受打击而气骨桀骜、毫不屈服的精神。他的怀古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如《金陵怀古》、《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等,皆为人们传诵,而尤为后人称道的是他学习民歌的成绩卓著,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生平详见《新唐书》卷一六八。有《刘宾客文集》。

【刘禹锡生平简介】相关文章:

刘禹锡的生平简介03-27

曹丕的生平简介10-11

白居易的生平简介03-13

李商隐生平简介07-11

陶渊明生平简介06-15

杜甫生平简介06-01

陈子昂生平简介03-28

辛弃疾的生平简介05-06

王羲之生平简介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