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刘半农生平和作品介绍

时间:2024-09-18 21:44:36 炜玲 诗人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刘半农生平和作品介绍

  刘半农,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刘半农生平和作品介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者介绍: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和《半农杂文》。

  作品:

  叫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落叶

  秋风把树叶吹落在地上,

  它只能悉悉索索,

  发几阵悲凉的声响。

  它不久就要化作泥;

  但它留得一刻,

  还要发一刻的声响,

  虽然这已是无可奈何的声响了,

  虽然这已是它最后的声响了。

  1920

  铁匠

  叮当!叮当!

  清脆的打铁声,

  激动夜间沉默的空气。

  小门里时时闪出红光,

  愈显得外间黑漆漆地。

  我从门前经过,

  看见门里的铁匠。

  叮当!叮当!

  他锤子一下一上,

  砧上的铁,

  闪着血也似的光,

  照见他额上淋淋的汗,

  和他裸着的,宽阔的胸膛,

  我走得远了,

  还隐隐的听见

  叮当!叮当!

  朋友,

  你该留心着这声音,

  他永远的在沉沉的自然界中激荡。

  他若回头过去,

  还可以看见几点火花,

  飞射在漆黑的地上。

  1919

  在一家印度饭店里

  一

  这是我们今天吃的食,这是佛组当年乞的食1.

  这是什么?是牛油炒成的棕色饭。

  这是什么?是芥厘拌的薯和菜。

  这是什么?是「陀勒」,是大豆做成的,是印度的国食。

  这是什么?是蜜甜的「伽勒毗」,是莲花般白的乳油,是真实的印度味。

  这雪白的是盐,这架裟般黄的是胡椒,这罗毗般的红的是辣椒末。

  这瓦罐里的是水,牟尼般亮,「空」般的清,「无」般的洁,这是泰晤士中的水,但仍是恒伽河中的水?!

  二

  一个朋友向我说:你到此间来,你看见了印度的一线。

  是,──那一线赭黄的,是印度的温暖的日光;那一线茶绿的,是印度的清凉的夜月。

  多谢你!──你把我去年的印象,又搬到了今天的心上。

  那绿沉沉的是你的榕树荫,我曾走倦了在它的下面休息过;那金光闪闪的是你的静海,我曾在它胸膛上立过,坐过,闲闲的躺过,低低的唱过,悠悠的想过;那白蒙蒙的是你亚当峰头的雾,我曾天没亮就起来,带着模模糊糊的晓梦赏玩过。

  那冷温润的,是你摩利迦东陀中的佛地:它从我火热的脚底,一些些的直清凉到我心地里。

  多谢你,你给我这些个;但我不知道──你平原上的野草花,可还是自在的红着?你的船歌,你村姑牧子们唱的歌(是你美神的魂,是你自然的子),可还在村树的中间,清流的底里,回响着些自在的欢愉,自在的痛楚?

  那草乱萤飞的黑夜,苦般罗又怎样的走进你的园?怎样的舞动它的舌?

  朋友,为着我们是朋友,请你告诉我这些个。

  1921

  在墨蓝的海洋深处

  在墨蓝的海洋深处,暗礁的底里,起了一些些的微波,我们永世也看不见。但若推算它的来因与去果,它可直远到世界的边际啊!

  在星光死尽的夜,荒村破屋之中,有什么个人呜呜的哭着,我们也永世听不见。但若推算它的来因与去果,一颗颗的泪珠,都可挥洒到人间的边际啊!

  他,或她,只偶然做了个悲哀的中点。这悲哀的来去聚散,都经过了,穿透了我的,你的,一切幸运的,不幸运者的心,可是我们竟全然不知道!这若不是人间的耻辱么?可免不了是人间最大的伤心啊!

  1923

  诗神

  诗神!

  你也许我做个诗人么?

  你用什么写你的诗?

  用我的血,

  用我的泪。

  写在什么上面呢?

  写在嫣红的花上面,

  日已是春残花落了。

  写在银光的月上面,

  早已是乌啼月落了。

  写在水上面,

  水自悠悠的流去了。

  写在云上面,

  云自悠悠的浮去了。

  那么用我的泪,写在我的泪珠上;

  用我的血,写在我的血球上。

  哦!小子,

  诗人之门给你敲开了,

  诗人之冢许你长眠了。

  1922

  一个小农家的暮

  她在灶下煮饭,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闪着她嫣红的脸,

  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

  慢慢地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

  便坐在稻床上,

  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头向她说:

  「怎样了──

  我们新酿的酒?」

  门对面青山的顶上,

  松树的尖头,

  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

  还数着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

  「五,八,六,两……」

  他们数,他们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

  1921

  回声

  一

  他看着白羊在嫩绿的草上,

  慢慢的吃着走着。

  他在一座黑压压的

  树林的边头,

  懒懒的坐着。

  微风吹动了树上的宿雨,

  冷冰冰的向他头上滴着。

  他和着羊颈上的铃声,

  低低的唱着。

  他拿着枝短笛,

  应着潺潺的流水声,

  呜呜的吹着。

  他唱着,吹着,

  悠悠的想着;

  他微微的叹息;

  他火热的泪,

  默默的流着。

  二

  该有吻般甜蜜的?

  该有蜜般甜的吻?

  有的?……

  在那里?……

  「那里的海」,

  无量数的波棱,

  纵着,横着,

  铺着,叠着,

  翻着,滚着,……

  我在这一个波棱中,

  她又在那里?……

  也似乎看见她,

  玫瑰的唇,

  白玉般的体,……

  只是眼光太钝了,

  没看出面目来,

  她便周身浴着耻辱的泪,

  默默的埋入那

  黑压压的树林里!

  我真看不透你,

  我真已看透了你!

  我不要你在大风中

  向我说什么;

  我也很柔弱,

  不能勾鳄鱼的腮,

  不能穿鳄鱼的鼻,

  不能叫它哀求我,

  不能叫它谄媚我;

  我只是问,

  她在那里?

  「那里?」回声这么说。

  唉!小溪里的水,

  你盈盈的媚眼给谁看?

  无聊的草,你怎年年的

  替坟墓做衣裳?

  去罢?──住着!──

  住着?──去罢!──

  这边是座旧坟,

  下面是死人化成的白骨;

  那边是座新坟,

  下面是将化白骨的死人。

  你!──你又怎么?

  「你又怎么?」──回答这么说。

  默默的流着;

  他微微的叹息;

  他悠悠的想着;

  他还吹着,唱着:

  他还拿着枝短笛,

  应着潺潺的流水声,

  呜呜的吹着;

  他还和着羊颈上的铃声,

  低低的唱着。

  微风吹动了树上的宿雨,

  冷冰冰的向他头上滴着;

  他还在这一座黑压压的

  树林的边头,

  懒懒的坐着。

  他还充满着愿望,

  看着白羊在懒绿的草上,

  慢慢的吃着走着。

  1921

  人物生平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5月29日出生于江苏江阴城内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聪慧过人,6岁能作对联、咏诗。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考入常州府中学堂,成绩优异。

  清宣统三年1911年应聘回母校翰墨林小学任教,并与吴研因等编辑《江阴杂志》。辛亥革命中,赴清江参加革命军,任文牍。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因不满军队内部的混乱而返乡。同年3月,刘半农与其弟刘天华至上海谋生,在开明剧社任编辑。

  民国二年(1913年)春,在中华书局任编译员。他勤奋写作,先后在《时事新报》《小说界》等刊物发表40多篇他翻译和创作的小说,介绍安徒生、小仲马、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高尔基等著名作家的作品。

  民国六年(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等文章,对文学革命从形式到内容都提出深刻见解。同年夏,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破格聘为北大预科国文教授。

  民国七年(1918年)1月,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同年3月,在《新青年》发表《复王敬轩书》,对于反对文学革命、为封建旧文学辩护的观点痛加批驳。

  民国九年(1920年)春,刘半农赴欧洲深造,初入英国伦敦大学院,在语音实验室工作。

  民国十年(1921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并在法兰西学院听讲,攻实验语音学。

  民国十四年(1925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以外国国家名义授予的最高学衔的中国人。8月,刘半农在回国的海轮上,写下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同年秋,刘半农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建立了语音乐律实验室,成为中国实验语音学奠基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与钱玄同等12人联名在报纸上发出为李大钊烈士举行公葬的募款书,并书写墓碑墓志。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6月,为完成《四声新谱》《方音字典》和《中国方言地图》的编写,冒着酷暑沿平绥铁路深入绥远、内蒙一带考察方言方音,不幸染上“回归热”病,7月14日在北平逝世,年仅44岁。

  个人成就

  文学改革

  民国六年(1917年),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认为文学应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只有将窒息性灵的古人作文的死格式推翻,新文学才能得到发展。主张在白话文没有取得正宗地位之前,文言和白话可暂处于对等地位,白话应吸收文言的优点,而文言应力求浅显,以便和白话相近。提出破坏旧韵,重造新韵,主张增多诗体和以今语作曲。提倡文章分段,采用新式标点符号。随后,又发表《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在介绍英国约翰生和美国樊戴克的文学思想时,强调文学的真实性,批判背离现实的虚伪文学。刘半农首先从“形式”的角度,以西方文学为参照,力求实现文学的变革;其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文言与白话,对文学语言变革形成自己的观点; 第三,为推进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统一的语言,作出了创立新式标点等具体而又切实的努力。

  小说改革

  在小说改革方面,他提出要用历史的、系统的、比较的方法研究小说,以促进小说的繁荣和进步,并作了“通俗小说之积极教训与消极教训”、“中国之下等小说”等演讲,强调小说的社会作用和研究拥有群众的通俗小说的重要性。

  民间文学

  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以1918 年北大歌谣运动为开端,刘半农作为歌谣运动的发起者和主持者,他倡导新诗创作向歌谣学习的做法提高了歌谣在文学上地位,为歌谣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作了准备;他首倡歌谣征集与研究,使民间文学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并为之在学术界争取了合法地位;他的民歌采集和研究方法,他对民间文学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中的多学科视角和民间立场,对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古典文学

  在古典文学方面,校点出版了唐韩惺的《香奁集》,清董若雨的《西游补》,张南庄的《何典》。写有《读海上花列传》《西游补作者董若雨传》。

  文学翻译

  刘半农是首批翻译外国散文诗的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把高尔基作品介绍到中国,最早将狄更斯、托尔斯泰、安徒生的作品翻译成中文的译者。他在翻译时对声韵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声调是不能迁移的东西,对于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表现非常重要,因此主张翻译应以直译为主,在忠实翻译原文本意的同时,要尽力保存原文的语言方式,并要译出原文的真实感情。刘半农在译诗时,往往将原文当成乐歌看待,并认为这相当于中国的词曲,即能够在谱上曲后进行演唱。因此他的译诗较多地选择了五言古体的形式,为译诗的音乐品质提供了保障。其译著主要有《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

  语言科学

  在语言科学的领域里,他的研究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各方面。

  语音方面

  在国外,刘半农研习实验语音学,致力于汉字声调的研究。他测试了中国十二种方言的四声,撰著了《四声实验录》。他指出:四声和声音的强弱没有关系,和音质、长短有些关系,而决定四声的主要是音的高低。这种高低是复合音,是由此音移入彼音,移入时是滑的,而不是跳的。这个论断,科学地解决了四声是什么的问题。回国后,他在北大建立了语音乐律实验室,记录了七十余种方言。根据七十余种方言的音素,编成《调查中国方音用标音符号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撰写了《北平方音析数表》,分字音为“头”“面”‘颈”“腹”“尾”“神”六项,以六位数字表示一字的切音。此外,还写有关于语音的论文多篇,创制并改进了测音仪器,翻译了法国保尔帕西的《比较语音学概要》。他先后创制了刘氏音鼓甲乙两种、声调推断尺、最简音高推断尺、四声模拟器等语音实验仪器。他先后记录了全国70多处方言,还借助研究语音的仪器测试古代乐律。

  汉字改革

  刘半农主张汉字改革,认为汉字最终应走拼音化的道路。民国十四年(1925年),他发起成立“数人会”,经过二十二次讨论,拟定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他认为,汉字在实行拼音制以前,写简化字是必不可少的办法,因此与李家瑞编《宋元以来俗字谱》。这本书表现了八九百年以来,简笔字演变的轨迹。

  辞书建设

  民国十四年(1925年),他向北大研究所提出《编撰<中国大字典>计划概要》。由于需要大量经费,无法实现。民国二十年(1931年),拟编《大学辞典》,也因经费无着而作罢。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北新书局编撰《标准国音中小字典》,共收九千余字,还附录有他创制的《点直曲检字法》。他还为《中国大辞典》撰写了三百多页的“一”字稿本。此外还写有《打雅》等文章。他还倡议使用“她”“它”二字,作为代词。

  语法研究

  在语法研究方面,民国八年(1919年)北大出版组印行了他的《中国文法通论》。他对于机械地模仿外国语法的《马氏文通》体系不满,主张结合我国语言实际,建立自己的语法体系;还反对以引用古奥的例句为尚的陈规,主张采用习见的和口语的例句。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为高中生写了《中国文法讲话》。

  其他方面

  戏曲改革

  对于戏剧改革,他认为雅化了的昆曲,应处于历史艺术的地位,受人鄙视而仍有观众的京戏,应当进行改良。主张摒弃“恶腔死调”,改正剧本没有理想和文词不通的弊病,而以白描笔墨和方言去写脚本。以后,他为《梅兰芳歌曲谱》和《腔调考原》作序,对于京剧改革的阐释有所变化。他为使话剧发展取得借鉴,还翻译有剧本《戍獭》《小伯爵》《琴魂》《天明》《茶花女》。

  乐律研究

  写有《从五音六律说到三百六十律》、《十二等律的发明者朱载堉》等论文多篇。说明中国乐律是建筑往“倍半相生”和“三分损益”两大原则之上,不宜于“变调”;而明代朱载堉发明的十二等律,解决了“变调”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是划时代的贡献。他对中国古代将乐、度、历混为一谈,更羼入荒诞的五行学说的乐律观,进行了批判。他还对中国古代乐器的音律,进行了实际测试。

  文物考古

  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京中国学术团体和瑞典考古学者斯文赫定,共同组织西北科学考察团。他多次参与谈判,被推举为该团理事会常务理事。民国十七年(1928年),去日本出席东方考古学协会的学术会议,在京都东亚考古学会作了“新嘉量之校量及推算”的演讲。6月,在奉系军阀退出北京时,发起组织北京临时文物维护会。他还对美国中亚考古团在蒙古非法盗掘文物、中法考察团的法方成员一再违反协定并殴打中国团员等事,多方进行过斗争,并在《北旧》《质问法使馆参赞韩德威》《介绍黄种巡察团》等文中予以揭露和抨击。他还进行考古调查,在河南巩县、洛阳发现北魏和唐代的乐舞造象,又作“古度量衡举”,仿造汉代日晷仪。

  摄影艺术

  他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写的《半农谈影》,是中国第一部探讨摄影艺术的著作。

【刘半农生平和作品介绍】相关文章:

刘半农现代诗歌(精选10篇)08-02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与赏析05-26

介绍李白的生平和诗歌03-09

韩愈的作品介绍12-07

平和的作文03-07

诗人黑塞的作品介绍08-02

古诗江南春作品介绍08-17

关于心境平和的诗句08-12

宋朝历史人物介绍:刘启(汉景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