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唐诗寻隐者不遇的赏析

时间:2024-10-26 08:43:47 全唐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唐诗寻隐者不遇的赏析

唐诗寻隐者不遇的赏析1

  寻隐者不遇

唐诗寻隐者不遇的赏析

  作者:贾岛(唐) 诵读:赵岭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撰稿人:冯倾城

  作者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唐朝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人称“苦吟诗人”。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此诗采用寓问于答的写作手法,包含环境、人物、情节等丰富内容。首句是诗人的询问,后三句写童子的答话。从童子的三个回答看来,第一句“松下问童子”,应已隐含了诗人的三个问话,但后两个问句则没有显示。诗人到山上寻访采药为生、济世救人的隐者,巧遇隐者的弟子,喜形于色,便问:你师傅在吗?童子回答:师傅采药去了。诗人感到还有机会,再问:去了何方?童子答:“只在此山中”。诗人焦急了,最后问:在山中何处?童子答:“云深不知处”。诗人绝望了,无语。

  诗人以童子的回话,侧面描绘了一个白云深邃飘渺、山居高远幽静、脱离人间烟火气的仙境。同时,以白云象征隐者的高洁飘逸和行踪不定,以苍松比喻隐者的风骨和长寿,让读者想象这位隐者该是一位神修得道的高人。诗人通过这简洁而跌宕起伏的对话情节,生动而耐人寻味地把自己寻人可遇而终不遇、一波三折的'焦急惆怅,对隐者的景仰钦慕,以及隐者的道骨仙风、出尘绝俗描绘得淋漓尽致、精妙绝伦。

  诵读人介绍

  赵岭,国家大剧院话剧演员,中华女子学院播音系客座教授,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艺术硕士。话剧作品:《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李尔王》《简爱》《样式雷》《暴风雨》《鸟》等;电视剧作品:《笑着活下去》《大校的女儿》《麦琪的礼物》等;配音代表作:《泰坦尼克号3D》《超人:钢铁之躯》《甄嬛传》《成龙历险记》;游戏:《古剑奇谭》《梦间集》等。

唐诗寻隐者不遇的赏析2

  原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

  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注释

  ①寻:寻访。

  ②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③不遇:没有见到。

  ④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⑤言:回答,说。

  ⑥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⑦处:地方。

  赏析

  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士大夫们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首句“松下问童子”,从表层上说交待了作者寻访隐者未得,于是向隐者的徒弟问寻的这一连串的过程;而深层上则暗示隐者傍松结茅,以松为友,渲染出隐者高逸的生活情致。下面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包含着诗人的层层追问,意思层层递进,言约意赅,令人回味无穷。

  第一答:“言师采药去”,从全诗的'结构看,从环境氛围的渲染,进入到行动的白描,从抽象进入到具体。我国古代有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秦皇汉武,就是一种典型,乃至秦汉方士盛行,欺诈成风。与此不同,高蹈世外的隐者注重的是自身修炼。在隐逸生活中,悟道、养生与服药(保健养生之药)构成主要的内容。魏晋以还尤其如此。因之,对隐者说来,采药是一项有重要的活动,其效用或还不仅在于服药能养生,更在于为采药而攀峰登岭,就是极好的体育锻炼。于是,对于真正的隐者,善悟道,擅养生,能采药也就是三位一体的事了。道行高深就表现在鹤发童颜,往来如天马行空。童子言师采药去,正是把隐者这一典型特征揭示出来,同时添了诗人伤其不遇的惆怅。

  第二答,是针对诗人何处采药的问话而来。

  这一答很明确肯定,似乎给了诗人若干追寻的期待,不过紧接着第三答一转,好像是猜到了诗人的这种期待,最后给了一个没有结果的回答:“云深不知处。”

  这时,山峦之高峻,云霞之深杳,隐者之神逸,蓦然跃进读者的想象中。

  围绕这几句答话,实际有两种表现结构在交织演进。一是隐者的行为表现结构,它由虚而实(不在此地而在此山),由实而虚(云深不知处),虚虚实实,宛若云中游龙,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扑朔迷离,恍惚迷离之感,充分呈现了隐者的风神。一是诗人自己的感情表现结构,它由惆怅而期冀(不遇到知在此山中),由期冀转而更深一层的惆怅,流露出终不可及的慨喟。诗人本来是僧,后还俗,但仕途并不得意,因此始终倾羡高洁超俗的世外生活。“但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际不独是诗人对隐者的描绘,也正是诗人自己所追求向往的人生境界。

  世谓贾岛的诗过分陷于字句的“推敲”,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往往有佳句而无佳篇;此诗却刚好相反,在谋篇构思方面煞费苦心,无佳句而有佳篇。

  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关于作者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唐诗寻隐者不遇的赏析】相关文章:

古诗《寻隐者不遇》赏析11-23

《寻隐者不遇》古诗赏析07-15

寻隐者不遇古诗04-21

寻隐者不遇作文03-29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06-07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06-04

寻隐者不遇古诗译文05-13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09-11

寻隐者不遇朗诵古诗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