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汉宫春·立春》赏析

时间:2024-02-02 23:00:27 志升 全宋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汉宫春·立春》赏析

  《汉宫春·立春》情调哀怨凄迷,寄托作者对国事的忧伤,不是一般的怨春之作所能比。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汉宫春·立春》赏析

  【原文】

  《汉宫春·立春》

  作者: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①。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②。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释】

  ①春幡:古代立春那天女子剪彩纸为燕形戴在头上,以示迎春,叫春幡。

  ②堆盘:古时立春日做五辛盘,用黄柑酿酒,称作洞庭春色。

  【赏析】

  辛弃疾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方度过的。当时的中国北方,已为金人所统治,辛弃疾的家乡山东也不例外。他是在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从金国归于南宋的。据邓广铭先生考证,这首词是他南归之初、寓居京口(镇江)时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片通过立春时节景物的描绘,隐喻当时南宋不安定的政局。开头“春已归来”三句,点明立春节候。按当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多剪彩为燕形小幡,戴之头鬓。故欧阳修《春日帖子》中有“共喜钗头燕已来”之句。“无端风雨”两句,既指自然界的气候多变,也暗指南宋最高统治集团惊魄不定、碌碌无为之态,宛如为余寒所笼罩。“年时燕子”三句,作者由春幡联想到这时正在北飞的燕子,可能已经把他的山东家园作为归宿了。“年时”即去年之意,这说明作者作此词时,离别他的家乡才只一年光景。接下去“浑未办”三句,是说作者新来异乡,生活尚未安定,春节到了,连旨酒也备办不起,更谈不到肴馔了。

  词的下片进一步抒发作者自己的忧国怀乡之情。“却笑东风从此”三句,作者想到立春之后,东风就会忙于吹送出柳绿花江的一派春光。“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语虽虚拟,实际表达了作者初归南宋急欲报国、收复失土的决心,深恐自己磋砣岁月,年华虚度。这里说的“清愁”,实际是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解连环”,是用《战国策》秦昭王送玉连环给齐国王后,让她解开的故事。当时的齐王后果断机智地把玉连环椎破,使秦的诡计流于破产。但环顾当前,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中人,谁是能作出抗金的正确决策的智勇人物呢?“生怕”,即“甚怕”。“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表示作者对于恢复事业的担忧,深恐这一年的花由盛开又复败落,而失地却未能收复,有家仍难归去,言语、句流露出一丝的惆怅。

  从这首词的思想内容看,虽不能确断其为辛弃疾南归后所写的第一首词,但必为初期之作。在这首词中,他对于恢复大业的深切关注,他的激昂奋发的情怀,都已真切地表达出来。

  《汉宫春·立春》赏析

  《汉宫春·立春》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写立春的景象,表达自己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以下是对这首词的简要赏析:

  1. 背景与主题: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北方的金朝侵占了中原,南宋政府偏安江南。辛弃疾作为抗金的积极分子,对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

  此词写于立春之际,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寓意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对时局的不满。

  2. 内容概述:

  上片主要写景,描述了立春时节的自然景象,如东风、柳条、桃花等,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

  下片转入抒情,表达了词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他希望英雄能够出现,挽救国家的危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效力的决心。

  3. 艺术特色:

  对比手法:词中通过对立春时的生机勃勃与国家时局的颓败进行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意象运用:如“东风”,“柳条”,“桃花”等都是春天的象征,而“病起”、“愁生”则暗示了国家的困境。

  情感真挚:整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春天的喜爱,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爱国情怀。

  4. 结语:

  《汉宫春·立春》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词,更融入了辛弃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沉思考。他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使得这首词在文学史上具有了不朽的价值。

【《汉宫春·立春》赏析】相关文章:

宋词三百首精选:汉宫春04-27

《汉宫》古诗原文09-02

关于汉宫秋月的典故03-25

《汉宫词》古诗原文及鉴赏01-07

立春古诗赏析02-09

关于立春的古诗及赏析02-09

于立春时节古诗赏析04-04

唐诗《玉华宫》赏析12-02

齐宫词古诗赏析04-23

《阿房宫赋》赏析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