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悲秋歌》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08-07 23:04:58 文圣 全宋词 我要投稿

《悲秋歌》原文及赏析

  《悲愁歌》,一作《乌孙公主歌》。原载于《汉书·西域传下》和 《玉台新咏》卷九。《乐府集》卷八十四以刘细君作,属“杂歌谣辞。”诗歌以第一人称的自诉,表现了公主远嫁异国、思念故土的孤独和忧伤。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悲秋歌》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悲秋歌

  朝代:两汉

  原文: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注释

  ①乌孙:汉代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温宿以北、伊宁以南一带。

  ②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

  ③旃:同“毡”。

  ④黄鹄:即天鹅。

  创作背景

  刘细君的身份地位可谓显赫:玄祖是汉文帝刘恒,曾祖是汉景帝刘启,祖父是汉武帝刘彻之兄江都王刘非,父亲是承袭江都王王位的刘建。因此,刘细君是汉武帝的侄孙女,是真正具有皇家血统的宗室之女,是名副其实的皇室公主。汉武帝为结好乌孙,封刘细君为江都公主,下嫁乌孙国王猎骄靡,是早于昭君出塞的第一位“和亲公主”。

  汉武帝为何偏要选自己的侄孙女去跳这个“火坑”呢?事物的发展,因果相连。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继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之后,江都王刘建及其妻成光也同样在一场宫廷政变中以谋反罪名被赐死,并且被“夷三族”。然而幸运的是,细君在这场斗争中幸免于难。汉武帝之所以选择细君远嫁异邦乌孙,因为细君为罪族之后,却是皇族血统。

  乌孙,中国古族之一,以游牧为生,汉时生活在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与汉距离遥远。据《汉书·西域传下》记载,刘细君出嫁时,汉武帝“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侍御数百人,赠送其盛”。一到乌孙,细君公主就将陪嫁物品分给百姓,备受爱戴。因为细君公主皮肤非常白嫩,乌孙百姓爱称她为“柯木孜公主”,意思是说她的皮肤像马奶酒一样雪白。

  遗憾的是,当时的乌孙国王猎骄靡已经年老体弱,而刘细君正值豆蔻年华,加之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习俗不同,刘细君自然是孤苦悲伤,度日如年,分外思亲,故作下《悲愁歌》一诗。

  作者介绍

  乌孙公主刘细君,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侄子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为抗击匈奴,派使者出使乌孙国,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远嫁乌孙,为猎骄靡的右夫人,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亦称“秦琵琶”。

  猎骄靡死后,刘细君随从乌孙国风俗,嫁于猎骄靡之孙军须靡,为右夫人,生一女,名叫少夫。太初四年(前101年),刘细君去世。

【《悲秋歌》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悲秋歌原文及赏析10-13

子夜吴歌·秋歌原文及赏析10-13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原文赏析02-26

悲秋09-19

《秋浦歌》古诗赏析11-01

秋浦歌古诗赏析05-05

李白《秋浦歌》赏析01-18

悲秋的诗句10-11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原文及赏析02-27

秋浦歌古诗翻译及赏析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