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省试湘灵鼓瑟》古诗词鉴赏

时间:2024-04-01 13:26:25 诗词名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省试湘灵鼓瑟》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省试湘灵鼓瑟》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省试湘灵鼓瑟》古诗词鉴赏

《省试湘灵鼓瑟》古诗词鉴赏1

  出自唐代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译文

  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

  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

  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

  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

  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

  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注释

  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

  鼓:一作“拊”。云和瑟:云和,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

  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

  冯(píng)夷:传说中的河神名。见《后汉书·张衡传》注。空:一作“徒”。

  楚客:指屈原,一说指远游的旅人。

  金:指钟类乐器。石:指磬类乐器。

  杳冥:遥远的地方。

  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来:一作“成”。

  白芷:伞形科草本植物,高四尺余,夏日开小白花。

  潇浦:一作“湘浦”,一作“潇湘”。

  人不见:点灵字。

  江上数峰青:点湘字。

  全文赏析这首诗传诵一时,并奠定了钱起在诗坛的不朽声名。

  诗题“湘灵鼓瑟”,摘自《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诗句,其中包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

  根据试帖诗紧扣题目,不得游离的要求,诗人在开头两句就概括题旨,点出曾听说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并暗用《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描写女神翩然而降湘水之滨,她愁容满面、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如泣如诉哀伤乐曲。动人的瑟声首先引来了水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然而一个“空”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倒是人间那些被贬谪过湘水的“楚客”,领略了湘灵深藏在乐声里的哀怨心曲,禁不住悲从衷来,不忍卒闻。

  接下来,诗人着意渲染瑟声的感染力。“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瑟声哀婉悲苦,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响遏行云,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瑟声传到苍梧之野,感动了寄身山间的舜帝之灵,他让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与瑟声交相应和,弥漫在广袤的空间,使天地为之悲苦,草木为之动情。

  中间这四句,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在湘水两岸、苍梧之野、洞庭湖上往复盘旋,写出了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这两句写湘灵弹奏的乐曲同舜帝策动的芳香在湘水之源交织汇合,形成一股强劲的悲风,顺着流水,刮过八百里洞庭湖。

  至此,乐曲进入了最高潮,感情达到了白热化。凭藉着诗人丰富的想象,湘灵的哀怨之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发和表现。然而全诗最精采的还不在于此,令全篇为之生辉的是结尾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旧唐书·钱徵传》称这十个字得自“鬼谣”,其实无非说这两句诗是钱起的神来之笔。此联的妙处有:

  一是突然转折,出人意料。在尽情地描写乐曲的表现力之后,使乐曲在高潮中戛然而止,这是一重意外;诗境从虚幻世界猛然拉回到现实世界,这是又一重意外。二是呼应开头,首尾圆合。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结尾两句如横空出世,堪称“绝唱”,但同时又是构成全篇整体的关键一环;所以虽然“不”字重出,也在所不惜。作者敢于突破试帖诗不用重字的规范,确属难能可贵。三是以景结情,余音袅袅。诗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的画面着力抒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或许湘灵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湘江绵绵不断的流水,或许湘灵美丽的倩影已化成了江上偶露峥嵘的数峰青山,或许湘灵和大自然熔为一体,年年岁岁给后人讲述她那凄艳动人的故事,或许湘灵的瑟声伴着湘江流水歌吟,永远给人们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不言之中了。宋代词论家有“以景结情最好”之说,恐怕是从这类诗作中得到的启迪。

《省试湘灵鼓瑟》古诗词鉴赏2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出自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这是一首试帖诗。但写得意境优美,为人传诵不衰。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诗人钱起上京城长安应进士试,考题是《湘灵鼓瑟》。前十句他略事思索,一挥而就,然而结尾却诗思不续,煞费斟酌。他苦苦思索,蓦然想起10年前一次夜晚住店,夜半醒来,听到门外有人吟哦诗句,低回婉转,反复不已。钱起猝然出户,却不见人影,故以为“鬼谣”。现在佳句难觅,正好用这两句“鬼谣结尾。交卷后,主考官对结尾二句深为赞赏,击节吟咏良久,以为必有神助。这两句诗是: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诗人在前段诗里,反复渲染、描写湘水女神鼓瑟的场面,使人听其优美乐曲,想见其美丽伊人。然而湘水女神始终扑朔迷离,能听闻者只有其乐声,而不能目睹其身姿芳容,直到最后曲调弹奏完了,湘水女神仍然未露真容,只留下江上数座寂寞的青峰,让人回想,让人回味。

  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诗人将湘水女神鼓瑟的`场面,描绘得迷离惝恍,五彩缤纷,可是音乐一停,这一切倏忽间烟消云散,什么也没有了。让听闻者从似真似幻的景象里回到了现实里来,产生一种淡淡的若有所失的怅惘。湘江如练,依然澄碧地流去,数峰似染,依然青青地伫立。景色如此恬静,可是湘水女神到哪里去了呢?是随流水回到了水府?还是化作了青峰,看守着人间?

  前人评价这两句诗通神,以景结情,余味悠然,就是因为诗人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的空间。这样神奇优美的诗句,在一般人看来,是非人力可及的,所以便附会出了一个“鬼谣”的故事。其实说穿了,它只是诗人灵感火花照亮的神来之笔。

  自然地,这灵感火花进溅出来的诗句,让钱起当年夺取了进土第一名的桂冠,年轻的诗人从此扬名天下。

【《省试湘灵鼓瑟》古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省试湘灵鼓瑟》原文及鉴赏12-26

湘灵鼓瑟诗词典故09-20

《寄左省杜拾遗》古诗词鉴赏02-22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06-17

古诗词的鉴赏07-23

古诗词鉴赏01-11

经典爱情古诗词鉴赏09-06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通用03-07

春晓古诗词鉴赏02-23

优美古诗词鉴赏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