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人写秋的诗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人写秋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镜水夜来秋月,如雪。——温庭筠《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2、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张抡《踏莎行·秋入云山》
4、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秋夜曲》
5、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骆宾王《送别》
6、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杜牧《早雁》
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8、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李商隐《端居》
9、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10、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11、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12、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13、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4、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15、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6、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17、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18、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19、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长安晚秋/秋望/秋夕》
20、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冯延巳《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
21、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陆游《秋思》
22、教他珍重护风流。——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23、朝落暮开空自许。——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24、恼乱横波秋一寸。——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25、清歌莫送秋声去。——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26、病夫因病得来游。——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27、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李觏《秋晚悲怀》
28、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王国维《满庭芳·水抱孤城》
29、但把清尊断送秋。——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30、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31、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厉鹗《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32、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王勃《秋江送别二首》
33、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王昌龄《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34、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王勃《秋江送别二首》
35、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36、喜静看匹练秋光,倒泻半湖明月。——张炎《疏影·咏荷叶》
37、秋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38、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
39、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40、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吴文英《浣溪沙·秋情》
41、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吴文英《瑞鹤仙·秋感》
42、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43、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叶梦得《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44、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45、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46、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47、商叶堕干雨,秋衣卧单云。——孟郊《秋怀十五首》
48、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49、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50、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51、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52、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崔元翰《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53、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韩琦《九日水阁》
54、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55、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56、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尹鹗《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
57、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58、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薛昭蕴《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59、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赠李白》
60、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61、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