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诗词教学学习心得

时间:2022-07-22 16:21:17 诗词名句 我要投稿

语文诗词教学学习心得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诗词教学学习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诗词教学学习心得

  一、关于诵读

  诗词教学要注意诵读,这是无可置疑的,但一味地要求学生读,缺乏层次,高耗低效;或者每让学生读一次,都要花上长时间来评,评得兴味全无;还有对背诵缺乏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勉强为之。这些做法都是不足取的,我认为读要体现出训练层次,评要点到为止,诵要水到渠成。

  读如何体现出训练层次呢?一读,要读准字音;二读,要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读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对诗词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提升的,这就要求在理解的过程中穿插朗读,在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朗读的要求。

  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也能反过来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如分析完杜牧的《赤壁》后,可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叙事部分“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另一组读议论部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此再次明确此诗的表达方式及层次结构。又如分析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后,可由一位学生领读总起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然后全班学生读出具体写其“狂”的诗句,以此再次加强对本诗总分结构及诗人感情的理解。又如学习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后,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读出有关语句,“本诗的线索是‘春行’二字,春行之起点是……春行所见之动物是……春行所见之植物是……春行之结点是……”借此对诗歌再作一次梳理。这样梳理之后,背诵就显得轻而易举,顺理成章了。

  二、关于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包括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但理解诗意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感受到美。如何使学生感受到美呢?有些教师教学诗歌时分析过于理性,流于琐碎,解来解去,却解掉了诗歌的神韵,这是有违诗歌欣赏原则的。“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要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保持诗歌意境的完整性。方法很多:

  1、风景再造品诗境。

  所谓风景再造,即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散文,如《过故人庄》,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等。情节性强的诗歌可改成一出小短剧,如杜甫的《石壕吏》、乐府歌辞《陌上桑》等。通过这个过程,既需要学生“入乎其内”,又需要学生“出乎其中”,从总体上把握诗歌,并且把握的是诗歌的精髓,再现的是诗歌的神韵。同时,它以灵动的思维灵动的形式保持了诗歌的灵动性,学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

  2、抓住诗眼巧引导。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是诗歌的提纲挈领,也可以成为诗歌教学的提纲掣领,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关键,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抓诗眼有很多技巧,如教学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易难》时,可请一名学生朗读,读后请大家评一评:“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呢?……好在哪里?”若学生答好在读出了感情,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问:“你觉得他读出了哪种感情?是否可用原文的'一个词概括呢?”明确是“别”字后,教师就可用“别”字来继续引导:“作者通过哪些‘别时景’来表现‘别时人’之‘别时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细品。”又如教学崔灏的《黄鹤楼》时,教师可以说:“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以‘空’字立意,它的每一联都写了一个‘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由此可引导学生体味首联所叹之“楼空”、颔联所写之“天空”、颈联所绘之“洲空”、尾联所愁之“家空”,触摸作者空虚、惆怅、伤感的心境。以上抓诗眼的过程是教师有意为之。

  抓诗眼还可以是教师有意逮之。诗眼涉及到理解一首诗的关键,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往往给我们很多玄机,抓住它,就可能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如一位学生在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说自己是‘聊发少年狂’呢?”这问题提得好呵,它是学生抛给教师的一把钥匙,抓住它,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聊发少年狂,狂在哪里?为何要聊发少年狂?”从而明确,狂在上阕的出猎和下阕的杀敌报国。出猎之狂,狂在想法,狂在场面,狂在百姓,狂在太守。而杀敌报国之狂,则由猎手之狂过渡到英雄之狂。总之,全诗无一词不狂,“狂”,显示了作者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有些诗歌没有很明显的诗眼,但大多名诗有名句,这名句就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亮点,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类诗眼”。人类对美的事物的欣赏具有共性,若问学生最欣赏哪句诗,他们往往能答出名句来,于是师生共品名句,从而牵动对全诗的欣赏。当然有些时候,学生的喜好是不统一的,如对《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有些学生喜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有些喜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不过这没关系,无论他喜欢哪一句,你都可以让他说说:“你为什么特别喜欢这一句呢?它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旁征博引妙开拓。

  就诗论诗,有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有所联系,有所开拓,如学习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时,学生问:“‘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怎么理解?难道韩愈的侄孙很想韩愈死吗?韩愈还没死,为什么他要过来收‘吾骨’呢?”这时教师不妨带领学生吟诵曾经学过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一贬二十三年,那么韩愈将要被贬多少年呢?不知道。还有没有命活着回来呢?也不知道。所以这里实际上是韩愈在向侄儿交代后事。由此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体味韩愈对前途的迷茫心绪。

  又如陶渊明《饮酒》中的“飞鸟相与还”一句,若仅仅弄清其表面意思,那就太浅了,它有什么深层含义呢?学生往往无法体会,这时教师就可以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抛给学生,引导他们体会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回归田园后的陶醉之情,这正是作者的“真意”,所以他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旁征博引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的需要。

  旁征博引还是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融会贯通的需要,如谈到明代夏完淳《别云间》中的“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时,可回顾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可向后看陈毅《梅岭三章》中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体会从古到今先烈们的前赴后继以及他们反抗精神的一脉相承,同时,还可以将三

【语文诗词教学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与学习心得01-27

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03-31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心得体会12-15

中学语文诗词教学反思(精选9篇)06-28

诗词写作学习心得范文04-06

九年级语文诗词五首教学建议03-18

语文考试初中诗词赏析01-28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体会03-14

语文教师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01-08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体会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