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家乡或亲人的诗句
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之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之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下面是思念家乡或亲人之诗句请参考!
关于思念家乡和亲人之诗句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古诗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体式繁多,在古诗之分类和叫法上也众说纷纭。尤其是对于乐府、古风、歌行体三类诗,更易混淆。因为,从形式上看,乐府体与古风都是五言体,七言古诗与歌行体都是七言体,很难区分。但是,从古代以来,人们比较一致地承认它们在表达内容、手法、风格特色之区别,对它们有约定俗成之称呼。
人教版八年级(下)在《诗五首》之“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中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之异同。”又九年级(上)知识短文《怎样读书》中说:“杜甫之《石壕吏》格律较宽,叫古风……”
这里之叫法,不符合习惯。人们习惯上把杜甫之《茅屋》一诗叫做“七言古体诗”,而把岑参之《白雪歌》叫做“七言歌行体”,编者也明显看到两诗之“异”,所以出这样之问题。而杜甫之《三吏》《三别》虽然在形式上与“古风”同为五言,但习惯上人们把《石壕吏》叫做“新乐府”,而不叫“古风”。为说清这个问题,需要对中国古代诗歌体式作一简要回顾。
我国最早之诗体是四言之“诗经体”,接着出现以屈原《离骚》为代表之“楚辞体”(也叫“骚体诗”),后者用连词“之”和语气助词“兮”将句式变长,如“帝高阳之苗裔兮”(《离骚》)、“操吴戈兮披犀甲”(《国殇》),这为后来之五、七言诗提供先例。因此,《诗经》与《楚辞》成为中国诗歌之源。
至汉代,出现专门负责搜集各种诗歌、民歌之机构“乐府”,它所搜集之最有影响之是民间诗歌,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之“汉乐府民歌”。它最大之特点是现实性强,通俗明快,形式上以五言为主。如教材八年级(上)中之《长歌行》及高中课本中之《饮马长城窟行》《十五从军征》等,即是“正宗”之“汉乐府”。汉乐府民歌之内容体式影响当时及后世之文人诗歌创作,至东汉末年,代表文人五言诗成熟之《古诗十九首》出现,其中吸收乐府民歌之许多特点,这对古诗体式之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及唐代,汉乐府之发展衍变形成两种主要之形式。一种是文人以模拟为创作之“古题乐府”(也叫“旧题乐府”),它借用“汉乐府”之题目,写新之内容,犹如“旧瓶装新酒”,如曹操之《步出夏门行》((七上)、杨炯之《从军行》、李贺之《雁门太守行》(九下)、李白之《蜀道难》《将进酒》(高中)等。这些诗歌之特点是虽沿用汉乐府之题目,但写之内容是新之,不过与原题有一定之联系,如“从军行”队军事有关,“雁门太守行”与边塞有关。文人模拟乐府在内容上从汉乐府之叙事为主转变为以抒情为主;在形式、手法上,则借鉴其通俗明快而又加以“雅化”,增添文人色彩,提高艺术品位。“古题乐府”有五言与七言两种形式。七言之古题乐府,今能见到最早之是三国时曹丕之《燕歌行》,至南朝齐梁时之鲍照始大力为之,写出《拟行路难》(18首)等。乐府诗可以歌唱,而七言乐府体主要是以吟诵为主,在内容篇幅上,一般比较长,吟诵时如行云流水,一气而下。它可以自由转换韵脚来极尽内容多变、结构转折、气势壮阔、感情跌宕多姿之妙,这种诗体适宜于承载较大思想内容、抒发激越奔放之情,既有古乐府通俗明快之特点,又以文人抒情言志为主,形式以七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文采飞扬,读来抑扬顿挫,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歌行体”。
另一种则主要是借鉴“汉乐府”叙事为主、反映现实之内容特点和浅显平易通俗之表达特点,用它来反映当时之社会现实,以引起人们对社会之关注。它并不再借用“汉乐府”之原有题目,而是根据反映事件之不同内容而命名,所谓“即事命篇,无复依傍”。唐朝之杜甫关心国事,用笔反映“安史之乱”前后之社会现实,写许多这样之诗,如《兵车行》(高中)专写唐王朝穷兵黩武之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之灾难,《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之巨大痛苦等。这些诗,主要是在实质上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传统,形式上与五言古体诗无异。稍后之元结、顾况等诗人也写过这样之诗。至中唐时,白居易、元稹等现实主义诗人为挽救当时国家之衰落,用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弊端,以引起统治者之注意,遂大力提倡杜甫、元结这些诗歌形式,并冠之于“新乐府”之称号,发起“新乐府运动”。他们自己也写不少之“新乐府”,形式上五言、七言都有。如白居易之《观刈麦》(九上)、《卖炭翁》《新丰折臂翁》《杜陵叟》等,都是叙事性强、平易通俗之“新乐府体”。《竹林答问》中说:“古诗、乐府之分,自汉、魏已然。乐府音节不传,唐人每借旧题自标新义。至少陵,并不袭旧题,如《三吏》《三别》等诗,乃真乐府也。”(《清诗话续编》222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概要地指出新乐府诗之特点。
【思念家乡或亲人的诗句】相关文章:
写书的诗句或谚语03-10
思念亲人的诗句大全02-14
除夕夜思念家乡的诗句01-27
有关下雪思念家乡的诗句01-05
清明节悼念亲人的诗句04-01
清明节祭祀亲人的诗句03-31
清明节追思亲人的诗句04-03
清明节怀念亲人逝世的诗句03-28
关于思念亲人的诗句大全02-25
关于思念亲人的诗句(11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