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筹笔驿·猿鸟犹疑畏简书古诗翻译赏析

时间:2020-12-03 13:50:03 古诗三百首 我要投稿

筹笔驿·猿鸟犹疑畏简书古诗翻译赏析

  《筹笔驿·猿鸟犹疑畏简书》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古诗全文如下:

筹笔驿·猿鸟犹疑畏简书古诗翻译赏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前言】

  《筹笔驿》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咏怀古迹诗,“筹笔驿”在今四川广元市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的赞赏,表示对他的崇敬之情,并为他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志愿而深感遗憾之意。

  【注释】

  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方舆胜览》:“筹笔驿在绵州绵谷县北九十九里,蜀诸葛武侯出师,尝驻军筹划于此。”

  ②鱼鸟句:诸葛亮治军以严明称,这里意谓至今连鱼鸟还在惊畏他的简书。疑:惊。简书:指军令。古人将文字写在竹简上。

  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

  ④上将:犹主帅,指诸葛亮。

  ⑤降王:指后主刘禅。走传车:公元263年(魏元帝景元四年),邓艾伐蜀,后主出降,全家东迁洛阳,出降时也经过筹笔驿。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后主是皇帝,这时却坐的是传车,也隐含讽喻意。

  ⑥管:管仲。春秋时齐相,曾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乐:乐毅。战国时人,燕国名将,曾大败强齐。原不忝:真不愧。诸葛亮隐居南阳时,每自比管仲、乐毅。

  ⑦他年:作往年解。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⑧梁父吟:两句意谓,往年曾谒锦里的武侯祠,想起他隐居时吟咏《梁父吟》的抱负,不曾得到舒展,实在令人遗憾。

  【翻译】

  鱼鸟犹疑是惊畏丞相的严明军令,风云常常护着他军垒的藩篱栏栅。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划算,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邮车去投降。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关公张飞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澜?往年我经过锦城时进谒了武侯祠,曾经吟诵了梁父吟为他深表遗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途经筹笔驿而作的咏怀古迹诗。在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并为他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志愿而深感遗憾,同时对懦弱昏庸投降魏国的后主刘禅加以贬斥。此诗同多数凭吊诸葛亮的作品一样,颂其威名,钦其才智;同时借以寄托遗恨,抒发感慨。不过此篇艺术手法上,议论以抑扬交替之法,衬托以宾主拱让之法,用事以虚实结合之法,别具一格。

  “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设想较奇,把鱼鸟、风云人格化,说他们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在他死后还维护他生前的军事设施,正面衬托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古典诗歌中,常有“众宾拱主”之法。李商隐这首诗的首联,用的就是这种手法。诵此两句,使人凛然复见孔明风烈。”这里没有直接刻画诸葛亮,只是通过鱼鸟风云的状态来突出诸葛亮的善于治军。猿鸟风云的状态在作者想象中,是由诸葛亮引起的反应,这些都作为“宾”,用以突出诸葛亮军威这个“主”。这些作为宾的自然景物。是拟人化,有某种特别的.象征意义。猿鸟风云,作为筹笔驿的实景,还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使人有肃穆之感;但是并不是单纯的气氛描写,而是化实为虚,实景虚用,以宾拱主,直接突出“孔明风烈”这一主体。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用徒令、终见,反跌一笔,深叹象诸葛亮这样的杰出人物,终于不能挽回蜀国的败亡。诸葛亮大挥神笔、运筹帷幄又有什么用呢?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被驿车押送到洛阳去了。“上将”,犹主帅,指诸葛亮。“传车”,是古代驿站的专用辆。后主刘禅是皇帝,这时坐的却是传车,隐含讽刺之意。魏元帝四年(263),邓艾伐蜀,后主刘禅出降,全家东迁洛阳,出降时也曾经过筹笔驿。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分析蜀国的败亡的原因。首先不忘肯定诸葛亮,就他才比管乐来说,蜀国是可图霸的;但关张命短,没有大将,只靠诸葛亮一人之力,是无所作为的。用事以古今成对,出句以古人比拟诸葛亮,对句实写诸葛亮同时人关、张,即以古对今,以虚对实,而且对得极为自然。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故以管仲、乐毅直指诸葛亮便是很自然的事了,所以所谓“管乐”可以说虽“古”犹“今”,虽“虚”犹“实”,与关、张对举,可称为“奇”,然而却又不足为奇。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表示对诸葛亮的景仰。是说,昔日经过锦里(成都城南)诸葛武侯庙时,吟哦诸葛亮的《梁父吟》,犹觉遗恨无穷。而所谓“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又是作者“隐然自喻”。以一抑一扬的议论来表现“恨”的情怀,显得特别宛转有致。

  这首诗把诸葛亮和他的事业放在尖锐复杂的环境中去考察,在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去认识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因此,波澜起伏,跌宕生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筹笔驿·猿鸟犹疑畏简书古诗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筹笔驿·猿鸟犹疑畏简书古诗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筹笔驿原文及赏析10-19

《筹笔驿》罗隐唐诗鉴赏01-23

古诗原文翻译赏析08-19

古诗原文翻译赏析01-29

《秋浦歌·逻人横鸟道》古诗翻译赏析01-26

《鵩鸟赋》翻译及赏析12-17

《望岳》古诗赏析翻译01-16

雪糕简笔步骤图11-10

卜算子古诗翻译赏析01-22

《望月怀远》古诗赏析及翻译01-17

在线咨询

筹笔驿·猿鸟犹疑畏简书古诗翻译赏析

  《筹笔驿·猿鸟犹疑畏简书》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古诗全文如下:

筹笔驿·猿鸟犹疑畏简书古诗翻译赏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前言】

  《筹笔驿》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咏怀古迹诗,“筹笔驿”在今四川广元市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的赞赏,表示对他的崇敬之情,并为他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志愿而深感遗憾之意。

  【注释】

  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方舆胜览》:“筹笔驿在绵州绵谷县北九十九里,蜀诸葛武侯出师,尝驻军筹划于此。”

  ②鱼鸟句:诸葛亮治军以严明称,这里意谓至今连鱼鸟还在惊畏他的简书。疑:惊。简书:指军令。古人将文字写在竹简上。

  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

  ④上将:犹主帅,指诸葛亮。

  ⑤降王:指后主刘禅。走传车:公元263年(魏元帝景元四年),邓艾伐蜀,后主出降,全家东迁洛阳,出降时也经过筹笔驿。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后主是皇帝,这时却坐的是传车,也隐含讽喻意。

  ⑥管:管仲。春秋时齐相,曾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乐:乐毅。战国时人,燕国名将,曾大败强齐。原不忝:真不愧。诸葛亮隐居南阳时,每自比管仲、乐毅。

  ⑦他年:作往年解。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⑧梁父吟:两句意谓,往年曾谒锦里的武侯祠,想起他隐居时吟咏《梁父吟》的抱负,不曾得到舒展,实在令人遗憾。

  【翻译】

  鱼鸟犹疑是惊畏丞相的严明军令,风云常常护着他军垒的藩篱栏栅。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划算,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邮车去投降。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关公张飞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澜?往年我经过锦城时进谒了武侯祠,曾经吟诵了梁父吟为他深表遗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途经筹笔驿而作的咏怀古迹诗。在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并为他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志愿而深感遗憾,同时对懦弱昏庸投降魏国的后主刘禅加以贬斥。此诗同多数凭吊诸葛亮的作品一样,颂其威名,钦其才智;同时借以寄托遗恨,抒发感慨。不过此篇艺术手法上,议论以抑扬交替之法,衬托以宾主拱让之法,用事以虚实结合之法,别具一格。

  “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设想较奇,把鱼鸟、风云人格化,说他们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在他死后还维护他生前的军事设施,正面衬托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古典诗歌中,常有“众宾拱主”之法。李商隐这首诗的首联,用的就是这种手法。诵此两句,使人凛然复见孔明风烈。”这里没有直接刻画诸葛亮,只是通过鱼鸟风云的状态来突出诸葛亮的善于治军。猿鸟风云的状态在作者想象中,是由诸葛亮引起的反应,这些都作为“宾”,用以突出诸葛亮军威这个“主”。这些作为宾的自然景物。是拟人化,有某种特别的.象征意义。猿鸟风云,作为筹笔驿的实景,还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使人有肃穆之感;但是并不是单纯的气氛描写,而是化实为虚,实景虚用,以宾拱主,直接突出“孔明风烈”这一主体。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用徒令、终见,反跌一笔,深叹象诸葛亮这样的杰出人物,终于不能挽回蜀国的败亡。诸葛亮大挥神笔、运筹帷幄又有什么用呢?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被驿车押送到洛阳去了。“上将”,犹主帅,指诸葛亮。“传车”,是古代驿站的专用辆。后主刘禅是皇帝,这时坐的却是传车,隐含讽刺之意。魏元帝四年(263),邓艾伐蜀,后主刘禅出降,全家东迁洛阳,出降时也曾经过筹笔驿。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分析蜀国的败亡的原因。首先不忘肯定诸葛亮,就他才比管乐来说,蜀国是可图霸的;但关张命短,没有大将,只靠诸葛亮一人之力,是无所作为的。用事以古今成对,出句以古人比拟诸葛亮,对句实写诸葛亮同时人关、张,即以古对今,以虚对实,而且对得极为自然。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故以管仲、乐毅直指诸葛亮便是很自然的事了,所以所谓“管乐”可以说虽“古”犹“今”,虽“虚”犹“实”,与关、张对举,可称为“奇”,然而却又不足为奇。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表示对诸葛亮的景仰。是说,昔日经过锦里(成都城南)诸葛武侯庙时,吟哦诸葛亮的《梁父吟》,犹觉遗恨无穷。而所谓“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又是作者“隐然自喻”。以一抑一扬的议论来表现“恨”的情怀,显得特别宛转有致。

  这首诗把诸葛亮和他的事业放在尖锐复杂的环境中去考察,在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去认识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因此,波澜起伏,跌宕生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