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2-04-18 12:40:00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及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及赏析

  《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及赏析 篇1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注释:

  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南,有东西两山,东名东梁山(古称望博山),西名西梁山。两山夹长江对峙耸立,犹如高大的天门,故名。

  楚江:这一段长江古属楚地,故云。

  【赏析】:

  壮丽的河山,使气度超凡的诗人兴味盎然;迷人的风光,荡涤了才华横溢的谪仙在政治上的忧烦。本诗以巨大的艺术力量,表现了李白对祖国山川无限热爱的情感。碧水、青山、红日、白帆,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啧啧称羡。

  以上就是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古诗两首《望天门山》原文及赏析的全部内容,看完之后希望在对大家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有帮助的同时,还可以调动我们自学、探讨文学作品的积极性以及提高我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祝大家学习进步!

  《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及赏析 篇2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翻译: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赏析

  李白这首诗,用碧水、青山、帆影、红日等绚丽多彩的物象,与诗人心中的断、开、出、来等意象,表现了雄伟壮丽的江山景观。全诗四句,每句都是一个特写镜头。

  在这幅壮丽的山水画中,山显得多么灵秀,水显得多么矫健,帆又显得多么潇洒。在这景色的背后,反映了诗人的气宇、感情和风貌。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到诗人的`心情是愉快的,充满青春活力,对前途无限向往。

  《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及赏析 篇3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

  5.出:突出。

  6.日边:天边。

  古诗赏析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 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 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 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 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 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 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 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 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 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 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 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 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 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 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如果要正题,诗题应该叫舟行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及赏析 篇4

  翻译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地有争议一种说法是唐代设安西都护府管辖的碎叶城 (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西南约10公里)还有一种说法是出生在唐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还有一说是绵州昌隆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大李杜”。

  《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及赏析 篇5

  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

  ⑴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了两山。楚江:即是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赏析

  这一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作者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这一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作者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作者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望天门山的古诗原文及赏析11-11

《望天门山》古诗原文注释及赏析11-03

望天门山的古诗原文04-01

望天门山古诗赏析03-30

古诗望天门山赏析07-22

望天门山的古诗赏析11-18

望天门山古诗赏析06-15

古诗《望天门山》赏析02-02

语文古诗《望天门山》的赏析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