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三首》的课堂教学设计
《望岳》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的特征,理解蕴含的哲理。
2、探讨写作手法
3、背诵、默写古诗。
重点:背诵、默写古诗,探讨写作手法。
难点: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的特征,理解蕴含的哲理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望岳》——(板题),请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的特征,理解蕴含的哲理。
2、探讨写作手法
3、背诵、默写古诗。
师:大家有信心达到吗?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诗文,理解字词,理解诗文,感悟意境)
师:大声朗读诗歌,正确把握朗读节奏,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大意。
生:自由朗读,同桌讨论
师:检查自学情况
自学指导:这首诗的题眼是什么?哪几句是写景,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写作顺序是什么?(5分钟)
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举手发言。
师:个别辅导,点拨。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这首诗的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3分钟)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 体会诗句蕴含的哲理)
自学指导: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3分钟)
四、当堂训练(完成伴你学相关练习)
《钱塘湖春行》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的特征,和表达的.情感
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钱塘湖春行》,请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二、出示目标
请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指名读):
1.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的特征,和表达的情感
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检查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全诗以“行”为线索 ,生机勃勃突出了早春的特点,全诗依次写了哪些景物?
时间:3分钟
1、生独立思考。
2、师巡视,了解学情。
3、全班交流。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
? 自学指导: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时间:4分钟
1、生查资料了解信息,组内交流。
2、师巡视,了解学情。
3、全班交流。
点拨:?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 (1)诗人很注意炼字,如“争”、“迷”、“没”、“低”,请你选择一例,加以分析。
?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 (3)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与讨论
3.全班交流
三、当堂训练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登飞来峰》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中表达方式并理解蕴含的哲理。
2、探讨写作手法
3、背诵、默写古诗。
重点:背诵、默写古诗,探讨写作手法。
难点: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的特征,理解蕴含的哲理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登飞来峰》——(板题),请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的特征,理解蕴含的哲理。
2、探讨写作手法
3、背诵、默写古诗。
师:大家有信心达到吗?
(了解作者)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诗文,理解字词,理解诗文,感悟意境)
师:大声朗读诗歌,正确把握朗读节奏,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大意。
生:自由朗读
生:同桌讨论
自学指导:诗中“浮云”“最高层”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这首诗提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举手发言。
师:个别辅导,点拨。
点拨: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畏险阻,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一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不畏”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 体会诗句蕴含的哲理)
自学指导:探讨本诗的写作手法。
1.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与讨论
3.全班交流
点拨:情景交融?? 比喻? 虚实结合
4、当堂训练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