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字词。
2. 朗读、背诵诗歌。
3. 体会诗句的含义。
4.体会诗歌的感情。
5.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重难点
1.体会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诗歌的感情。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课时划分
三课时
预习作业
搜集与诗歌、作者有关的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根据字典体会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诗歌的感情。
3. 朗读、背诵、默写诗歌。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了解李白
李白:唐代大诗人.四川人,一生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写下无数风
浪漫的诗。学过他的诗有《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静夜诗》,背诵这些诗。
2.《赠汪伦》一诗有一个传说。
(汪伦十分敬慕李白.想邀请他来做客,于是他写信告诉李白:这里
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家。李白慕名而来,一看才晓得所谓”十里桃花”描写的是方园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家”描写的是姓万的一家酒店。汪伦迎来了李白,盛情款待,临走时李白正要踏上渡船,忽闻岸上传来踏歌之声,原来是汪伦赶来送行,边赶边唱着送行歇。李白大为感动挥
笔写下了《赠汪伦》)
二、学习诗歌。
(一)学生字、
赠(zènɡ):赠送 馈(kuì)赠 赠物 赠品
(二)自由学诗。
1.自由读,理解诗意
2.自由议,互帮互学。
3. 提出不解的词、句(可能出现如下):
(])赠: (2)将欲行:
(3)踏歌声: (4)不及:
4.请几个水平高的上台当老师。
赠.送给。 将欲行:将要出发。
踏歌声:踏着步子唱着歌。 不及:不如,比不上。
5.串讲诗句意思。
(1)学生四个上台讲诗意。
(2)下面评议学生讲课的准确性及教态、语言情况。(奖励敢上台
的同学。)
(3)师予以归纳。
赠送给汪伦
李白乘船就要出发,
忽听岸上传来踏步唱歌的声音。
李白觉得桃花潭水千尺深,
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深。
(4)学生再组成对子反讲。
6.朗读诗句(边读边悟)
(1)画朗读节奏
赠 汪 伦 [唐] 李 白
李白/来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我情”也可一口气读)
(2)悟诗句包含的情感。
① 自由讲。
②归纳。(诗歌表现了李白与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
③找出表情感的句子。(桃花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④怎样才能读出他们之间的深情,
学生A:重读“将欲行”、“踏歌声”、“深千迟”、“送我情”。
学生D;要用赞美友情的语调朗读。
学生C:后面两句要拉长语调长朗读。
⑤师范读。
⑥生齐读。
(三)(小黑板)出示几首写友情的诗句。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雷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鹤楼送孟洁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以上诗歌仅供朗读,以扩大见识了解写友情的诗句有哪些)
(四)背诵诗歌。
三、小结。
友情是珍贵的,自古以来就是诗人爱写的.题材。我们学了诗歌要
珍视友情。
四、作业。
默写诗歌《赠汪伦》。
板书设计:
赠汪伦 [唐] 李白
不及
送 深
我 ~~~~~~~~~~~~将欲行 千 情深意厚
~~~~~~~~~~~~~~~~~~
情 踏歌声~~~~~~~~~~~~~~ 尺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根据字典理解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诗歌酌情感。
3.朗渎、背诵、默写诗歌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诵读李白写的诗《赠汪伦》。
2.诵读写友情的诗。
二、学诗。
过渡:昨天刚学了李白写的《赠汪伦》,今天再学一首李白写给盂浩然的诗。
(一)了解盂浩然。
孟浩然:湖北省襄阳县人,壮年时曾漫游江浙一带,后又赴长安谋
求官职,失意后,还归故园,过隐居生活。他的五言律诗成就最高,大多描写个人情怀和田园风光。他是唐代诗人,其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当时事有盛名。有《孟浩然集》。与李白是好友。
(二)自由读诗歌
1.掌握生字词
孟(mèng) 帆(fān) 惟(wéi)
2.画节奏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唐]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3.根据字典理解诗意。
(1)自由议论。
(2)自由汇报。
(3)解决疑难问题。
(4)请理解的学生上六当老师。在( )内填上正确的意思。
①之广陵: (去广陵) ②故人: (老朋友)
③西辞: (向西边离开)
④烟花: (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即花开如雾)
⑤下扬州:(去扬州) ⑥孤帆远影:(孤独的一只船帆,远去的影子)
⑦天际流:(在天边流)
(5)串讲诗意
(6)师归纳
在黄鹤楼送孟治然去广陵 李 白
老朋友在西边告辞了我,离开了黄鹤楼,
在花开如烟雾的三月,去了扬州。
一片孤帆远去,影子消失在天空的尽头。
只看见长江之水在天边滔滔流淌。
4.体会情感。
(1)师过渡:名友就要远去他方,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用你们的语言描绘一番。
①依依不舍 ②恋恋不舍 ③难分难舍 ④情深意长 ⑤依依惜别
(2)这情景体现在哪两句诗中,读出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师过渡;大家说得好,说得对,正是这两句诗写出诗人伫立江岸,望断春水,不舍君(友)去,心中会默念什么?
(4)学生发挥想象或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表达。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
例句:{ 西出阳关无故人。} 平时可预先积累或上课前先背
②莫愁前路无知己, 诵。
天下谁人不识君。
学生语言例:①放心去吧,我会想着你。
②江水啊,你平安地送友远去吧:
③朋友啊,早日归来,我们再相聚。
④这一别,何时能相见。
(5) 诗人在诗中点明了分别的时间与地点是三月、黄鹤楼。目的地是广陵在哪两句中体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5.朗读诗歌。
(1)师引导:在这样美好的春光里,在这优美的黄鹤楼,故人归去,依依惜别,这情比江水长,江水深,比江水远,该怎样读,才能让两位诗人满意?
(2)学生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
6.背诵诗歌。
三、拓展延伸。
再学一首写黄鹤楼的诗。(只读不讲)
黄 鹤 楼 崔 颢
昔人已来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四、小结。
悠悠黄鹤楼,依依送友去、写不尽的情与意,尽随江流去,现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替李白再送一次孟浩然,让滔滔江水平安送达友人。
五、作业。
1. 朗读、背诵诗歌
2. 给诗歌画上朗读节奏。
3. 抄出点明时间的诗句。
4.抄出点明别离地点的诗句。
5.抄出表达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
板书设计:
在黄鹤楼送孟治然去广陵
惟见长江
孤帆远影
黄 ~~~~~~~~~~~~~~~~~~~~~~~~~~~
鹤 ~~~~~~~~~~~~~~~~~~~~~~~~~扬州
楼 ~~~~~~~~~~~~~~~~~~~~~~~~~~~~
故人西辞
依依惜别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
2. 理解诗句的意思。
3. 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具准备
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了解贺知章。
贺知章:字季真,今浙江省萧山县人。少年时文词出众,知名于此。
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经张说推荐,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后迁札部侍郎,
官至太子宾客,秘书监。天宝初,归隐镜湖。现仅存诗二十首,其中《回
乡偶书》和《咏柳》历来为人称道。
2.题目回乡偶书
(贺知章在年轻的时候离开故乡,辞官回乡已经八十多岁,距他离乡时已有五十多年,偶书:偶然写下来的意思。)
二、学习诗歌。
(一)学习生字词。
偶(ǒu): 偶然、木偶、偶尔、玩偶、偶数。
鬓(bìn): 鬓毛、鬓角、双鬓。
(二)自由学诗。
l. 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2. 听录音读,画节奏。(请一学生上台演示)
回乡偶书 贺之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3.自由读诗,提出疑难。
“老大回”“鬓毛衰”
4.学生解疑师归纳。
老大回:年老了才回来。
鬓毛衰;鬓毛疏落。
5.串讲诗意。
(1)学生组成小组悟、议。
(2)学生汇报。
(3)教师归纳。
回乡偶然写下的诗
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年老了才回家,
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两鬓的毛越来越疏落。
儿童相见不认得我,
笑着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4)学生结对子再自由串讲。
(5)请一生上台串讲、朗读。
6.体会情感。
从诗中可以体会作者觉得家乡的儿童是可爱、讲礼貌的,而自已是思念、热爱故乡的。
从诗的“乡音无改”与“鬓毛衰”可以体会什么? (思念故乡)
7.朗读持歌。
带着对儿童的怜爱,对家乡的思念。
8.背诵诗歌。
9.描绘诗歌描绘的情景。
三、小结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诗人从迢迢千里之外赶回家来了,扑进故乡的一刻遇到了可爱的孩子,于是就提笔写下了这《回乡偶书》。
四、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少小 音无改
思乡{ }儿童笑问何处来
老大 鬓毛衰
教学后记:
【古诗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古诗两首》教案设计07-27
人教版《古诗两首》教案设计11-09
苏教版《英英学古诗》教案设计07-26
苏教版古诗两首教案设计07-27
关于语文《我爱古诗》的教案设计04-17
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设计12-03
中学古诗《登岳阳楼》教案设计05-12
关于《古诗两首》的优秀教案设计05-10
人教版六下古诗《鸟鸣涧 》教案设计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