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水口行舟朱熹》赏析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释:
①水口:地名, 水口,古称闽关。位于古田溪汇入闽江处,居水陆交通要道。宋初,一度移古田县治于此,本世纪90年代建有著名的水口电站。
②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1.这首诗写诗人舟行江上的见闻和感受,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进行分析。(6分)
2.这首诗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诗人所描绘的画面,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并说说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
1.10.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2分)试卷写出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2分) 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2分)
2.艺术手法:⑴对比 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答出任何一点即得2分)
蕴含哲理:⑴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⑵人生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终能到达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答出任何一点即得3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昨夜雨下得大,睡在床上只听得风吹浪打的声音,不知江上景色到底如何。在江上颠簸了一夜的诗人非常关心天气情况。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天一亮,他就迫不及待的卷起帘篷察看,结果欣喜的发现:青山依旧,绿树依旧,那看似颇有气势的风雨又能如何呢?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这首诗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对比(或对照、呼应)。此诗初看,似是一般旅游之作,如能联系当时历史背景,会进一步加深对诗内涵的认识。这首诗是抵达水口,感时之作,因而在诗中不能不留下时代的影子。朱熹的'这首诗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生活中的风雨、磨难,看似来势汹汹,不可战胜,但是,只要能坦然面对,以百折不回的勇气和韧劲与之较量,就一定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人生也定会因此焕发绚丽的光彩。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宋代理学家的诗,往往纯粹说理,陈腐可厌,用语则俚俗不堪,常被后世攻讦。朱熹的诗,虽然也讲理,但经常能寄情于景,寓理于趣,清巧绵密,令人喜爱。这首小诗,写乘舟在江中航行时的所见所思,直书感受,富有生活理趣。
这首诗重点在表现清晨醒来时的瞬间感想。起笔从未睡前写起。诗人乘着一只小船,航行在江中,晚上,下起了雨,他仍然披着蓑衣,站在船头,观望着夜景。船儿顶风冒雨前进着,天黑,什么也见不着了,他回到船舱睡,倾听着外面的风浪声,浮想联翩。前两句虽是直写经过,但颇多转折。雨一蓑,很鲜明地描绘出船在雨中行走时诗人的形态,大有唐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及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的潇洒,反映出诗人随境而安,襟怀大度。同时,诗人晚上冒雨眺望,表现出对山水的迷恋,白天的景色之美也就不言而喻了。次句写满江风浪,换个角度,改用揣测语气。又以夜如何之夜与上昨夜之夜有意相重,可见诗人这时已不在船头,已经进舱睡觉。他在舱中,耳听风浪之声,因而发出这样的疑问;通过这一问,又点出入睡后风浪又加大了许多。三、四句说自己清晨醒来,赶快卷起篷窗往外看,见到两岸景色原来和昨天一样,依然满目是青山绿树。这两句承夜如何而来,看似不接,实际上接得很巧。夜如何包蕴着很广泛的意思,其中最主要的是想知道这一夜的大风大雨,是否使昨天所见的秀丽景色改变了呢?所以诗接写醒来就忙忙地卷篷要看个究竟。这样一蓄势,答案出来后,我们更能体会到他见到青山无恙,绿树常青后的欣喜。这一心情,从依旧二字强烈地表现了出来。同时,青山绿树多又遥呼首句他冒雨赏春的迷恋之感。
诗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常年旅行在外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所以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诗人对风雨的坦然及对青山绿树经历风雨而依旧的赞叹,我们还可以寻绎出诗人所发挥的哲理:禁得起风吹雨打的人处变不惊,禁得起考验的人精神不磨,勇气常存,就如眼前的青山绿树一样。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古诗《水口行舟朱熹》赏析】相关文章:
朱熹《春日》古诗翻译赏析03-23
朱熹古诗读书有感赏析07-21
朱熹春日的古诗01-29
朱熹春日古诗鉴赏03-01
朱熹《春日》古诗翻译01-30
朱熹春日的古诗鉴赏01-30
李益《行舟》唐诗赏析01-19
古诗春日拼音版朱熹07-22
朱熹《观书有感》赏析精选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