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重阳节古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赏析

时间:2024-10-13 10:10:29 雪桃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重阳节古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古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重阳节古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赏析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长安九日诗

  作者:江总

  原文: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翻译

  江总在陈时,官至尚书令,到晚年,陈灭于隋,从此郁郁寡欢。诗人在回扬州途中经山东微县微山亭所咏的这首重阳小诗,就在强烈的故乡之念中,流露出亡国的隐痛。

  流云南逝,大雁南归;后两句言所想之境:故乡篱菊,花事何如?但实景虚象,绝非随意拈来,而是精心择用。这样,故土之眷尽在这眼前、远处的景物之中;亡国之恨,则全蕴于景点构成的图画里。

  解释

  九月九日,勉强登高,却无人送酒同欢,遥想故园的菊花,大概在战场旁,寂寞地开放吧。

  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旧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

  到了重阳,文人墨客,则常常诗思泉涌,情感难抑。南陈诗人江总的《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赋韵》和唐代诗人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就是两首著名的重阳佳作。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在回扬州途中经山东微县微山亭所咏的这首重阳小诗,就在强烈的故乡之念中,流露出亡国的隐痛。流云南逝,大雁南归;后两句言所想之境:故乡篱菊,花事何如?但实景虚象,绝非随意拈来,而是精心择用。这样,故土之眷尽在这眼前、远处的景物之中;亡国之恨,则全蕴于景点构成的图画里。

  鉴赏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在岁月的长河中,这首古诗如同一颗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首句“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诗人将内心的渴望与大雁的飞行相融合,极具动态感。“心逐南云”,那是对远方的热切向往,仿佛心灵挣脱了尘世的束缚,朝着南方那片温暖之地飞驰而去。而“形随北雁”,则巧妙地借大雁南飞的形象,寄托自己归心似箭的心情。大雁在古代诗词中本就是传递思念与归讯的使者,诗人以这样的意象开篇,瞬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怀。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笔锋一转,从辽阔的天际拉回到故乡那小小的东篱之下。菊花,作为重阳节的象征之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遥想故乡的菊花,在这重阳佳节,不知绽放几何。这看似简单的问句,实则蕴含着无尽的眷恋与牵挂。或许诗人曾在故乡的菊园漫步,赏菊品茶,与亲友共度美好时光。如今身处异乡,只能凭借记忆中的画面来慰藉思乡之苦。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此诗以景衬情,前两句的“南云”和“北雁”勾勒出一幅宏大而悠远的画面,为后文的思乡之情做了有力的铺垫。后两句聚焦于故乡的菊花,以小见大,将抽象的思乡之情具象化。诗人没有直抒胸臆地诉说自己如何思念家乡,而是通过对菊花的问询,委婉含蓄地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如品香茗,余味悠长。

  在重阳节的文化语境中,这首诗更具特殊意义。重阳节本就是游子思乡、亲人团聚的节日,诗人在此时创作此诗,将个人的情思与节日的氛围紧密相连。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在佳节时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也让我们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依然能够透过诗句,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一段历史的回响。

【重阳节古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赏析】相关文章:

古诗早雁赏析11-04

雁门太守行古诗赏析12-08

终南别业古诗赏析03-19

夜雨寄北古诗原文赏析02-02

语文雁门太守行古诗赏析12-02

终南别业古诗原文及赏析06-15

《送裴图南》古诗赏析12-13

思乡古诗《南中咏雁诗》赏析10-19

《南中咏雁诗》古诗译文注释及赏析10-19

云古诗原文翻译赏析【精选】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