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阅读古诗四步曲
因为古诗自身特定的特点:语言精炼和谐、感情深沉丰富,很多学生在面对古诗阅读题时难以下手,只停留在诗歌表层意象层面的感知上,难以去进一步挖掘诗歌深层的含义,而无法捕捉到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阅读古诗,应指导学生抓住四个环节,即知人论世、诵读感悟、品评赏析、探究体验。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通过反复朗诵,深入体会,来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才能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此,后世历代诗文论者多为推崇。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诗歌有所体现,并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诗歌的特殊主题。如,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李白的大气豪放,王维的生活情趣,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也就是把诗作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比如,南北朝时代,北朝战乱频繁,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剽悍,在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尚武精神,南朝社会相对比较安定,故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唐代社会安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诗歌题材自然也就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等等,达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北宋诗重义理,南宋诗重抒爱国情,明代诗重忠义。鉴赏古典诗歌,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从深层次准确地而不是牵强附会地把握主题。
二、诵读感悟
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诵读对阅读古诗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德国学者克司和伊瑟尔的接受美学认为:作品本身如果不经过阅读理解,就没有任何意义,就永远成为没有生命的,死的语言材料,只有依靠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主动地挖掘,才能实现文本意义的发生。有人说:朗读如同赋予作品以生命,更能使人感受。不错,要使自己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必须加强朗读。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特别适合诵读。诵读古诗词,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比如《蜀道难》中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作者大胆奇特的想象,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慢慢感悟。《登高》中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铿锵和谐的声韵之美,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品读咀嚼,掩卷深思,叹惋无穷。
一是熟读成诵。多读,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形成积累,逐步养成整体感悟的能力。
二是联系扩充。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既可扩大知识面,又可在对比诵读中提升感悟能力。
三是想象入境。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比如《锦瑟》一诗中,首联迷离朦胧的意境,颔联凄婉悲怨的情感,颈联清新明丽的画面,尾联的丰富内蕴,缺少了想象的参与,是很难感悟得全面而深刻的。
【中学生阅读古诗四步曲】相关文章:
成长的四步曲02-25
雷雨四步曲10-03
雷雨四步曲09-09
春游“四步曲”06-30
雷雨四步曲09-09
四步曲奏“幸福”05-20
四步曲奏“幸福”05-20
游泳四步曲的作文600字04-27
塞上曲古诗赏析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