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谐音的古诗词

时间:2024-03-29 09:25:04 玉华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谐音的古诗词集锦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谐音的古诗词集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谐音的古诗词集锦

  1、《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留)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2、《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伤),

  月色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3、《劳劳亭歌》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留)条青。

  4、《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愁)。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想),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6、《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留)。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7、《竹枝》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8、《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9、《杨柳枝》

  唐·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嘱)伊,

  共郎长行莫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

  10、《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徘岢荆,

  客舍青青柳(留)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1、《金陵酒肆送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伤)。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留)。

  13、《谢公亭》

  唐·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留)。

  14、《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忧)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6、《客中行》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想)。

  17、《出塞》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留),

  春风不度玉门关。

  18、《送友人入蜀》

  唐·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留)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19、《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月春风似剪刀。

  20、《叹白发》

  唐·韦应物

  还同一叶落,对此孤镜晓。

  丝(思)缕乍难分,杨花复相绕。

  时役人易衰,吾年白犹少。

  21、《午坐卧治斋》

  宋·杨万里

  雨后朝阴到午晴(情),空斋孤坐纳秋清(情)。

  一蝉也解怜幽(忧)寂,柳外飞来叶底鸣。

  22、《春望寄王涔阳》

  唐·刘长卿

  清明别后雨晴(情)时,

  极浦空颦一望眉。

  湖畔春山烟点点,

  云中远树墨离离。

  依微水戍闻钲鼓,

  掩映沙村见酒旗。

  风暖草长愁自醉,

  行吟无处寄相思。

  2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情)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24、《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情)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5、《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愁)露微,

  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26、《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情)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27、《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留)。

  28、《日暮》

  唐·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留)暗壁,草露滴秋(愁)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29、《秋夕有怀》

  唐·杜牧

  念远坐西阁,华池涵月凉。

  书回秋(愁)欲尽,酒醒夜初长。

  露白莲衣浅,风清蕙带香。

  前年此佳景,兰棹醉横塘。

  30、《秋夕》

  唐·杜牧

  银烛(嘱)秋(愁)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31、《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忧)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32、《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嘱),

  却话巴山夜雨时。

  33、《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嘱)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4、《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情)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古诗带解析:

  1、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简析]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2、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简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濛。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黄河中的一个小岗上,后被洪水冲没。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可见冲没是宋以后的事了。

  3、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

  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再现诗人描绘的意境。构思巧妙,很有情趣。

【谐音的古诗词】相关文章:

谐音对联01-26

谐音的对联01-18

谐音的对联11-25

有趣谐音对联01-17

带有谐音的对联03-08

有趣的谐音对联12-22

汉字谐音对联12-22

谐音的对联集锦01-20

谐音的对联(精选220副)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