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诗秋雨叹赏析

时间:2024-04-24 14:18:11 文圣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诗秋雨叹赏析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秋雨叹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秋雨叹赏析

  秋雨叹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辩,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绸,想许宁论两相直。

  注释

  1、阑风长雨:一作“阑风伏雨”,一作“东风细雨”。阑,阑珊,将尽。伏,平伏。赵次公说:“阑珊之风,沉伏之雨,言其风雨之不已也。”

  2、四海:一作“万里”。吴见思说:“风日阑风,雨日伏雨,盖下时飘洒,常贝其分纷也。又四海八荒,同云一色,则无处不雨,无日不雨矣。”

  3、“去马”句:用典写洪水浩瀚。《庄子·秋水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

  4、“浊泾”句:寓感叹于写实。

  5、禾头:一作“木头”。《朝野佥载》:“俚谚曰:秋雨甲子,禾头生耳。”是说芽蘖絭卷如耳形。黍不耐雨,故穗黑将烂。

  6、田妇:一作“田父”。按《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三载八月,上忧雨伤稼,杨国忠取禾之善者献之,曰:雨虽多,不害稼也。上以为然。扶风太守房琯,言所部灾情,国忠使御史推之。是岁,天下无敢言灾者。”灾情严重,而无人敢言,故杜甫有“无消息”之叹。

  7、“城中”二句:按《唐书·玄宗纪》:“是秋霖雨,物价暴贵,人多乏食,令出太仓米一百万石,开十场,贱糶以济贫民。”据杜此诗,则所谓“贱糶”,并未解决问题。贪吏舞弊,奸商居奇,人民无奈,只要“相许”,也就不计衾裯和斗米的价值是否相等了。换衾裯,一作“抱衾裯”。

  译文

  凉风过后雨又下起,秋风秋雨乱纷纷,四海八荒笼罩着一色的阴云。

  雨幕茫茫辨不出来牛和去马,浑浊的泾水与清澈的渭水也混淆难分。

  谷穗生了芽子黍穗霉烂变黑,农民的灾情却传不到朝廷。

  域中斗米可换得一床被褥,只要双方认可就不计二者价值是否相同。

  赏析

  秋日的昏昏之咒由内心向外界弥漫开去,秋风洒落,而秋雨却繁腻不绝,纷纷若世之喧嚣,缥缈如病中呓语。“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整个世界都蛰伏在一片乌云之下,齐奏着同样颓然、绝望的主题,人生如飞蓬,此时亦无路。“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世界如此浑浊,物皆不辨,道者无存。古者天人交感,泾渭水之清浊不辨,应是射人世之道理毁,伦理乱也。若孔子无奈伤获麟,泾渭不辨亦是不安的征兆,带来令儒者窒息的迷阵。

  古者农业乃天下之本,却是“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妇田父无消息”,“禾头生耳”乃言雨中禾叶卷,如耳之形,却亦言为天下之本、黎民口粮之禾的颓丧脆弱,禾头生耳,倾听世上的呜咽而无策。而农妇田父之音亦隐沦雨中,根基之没,国难久持。“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言世之目盲,“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妇田父无消息”言世之聋哑,仇兆鳌《杜诗详注》中亦言此乃刺杨国忠恶言灾疫,四方匿不以闻。然世之风雨如晦,亦非皆由一人而起。“城中斗米换衾裯”卢注言:“疗饥急,救寒缓也”,实已非斗米、衾裯的价值问题,而是道之毁的哲学问题:“相许宁论两相值?”世之失道,国之本失其位,民苦,贤哲居陋巷而佞者塞庙堂。少陵以此市井物价之疑问,抒苦道隐之惶然,亦叹现实自身命运之不甘矣。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古诗秋雨叹赏析】相关文章:

《秋雨叹》诗词01-02

《秋雨叹》诗词4篇01-02

古诗《秋雨中赠元九》的原文赏析及注解10-12

《夏夜叹》译文、注释及赏析03-27

秋雨的古诗欣赏08-31

描写秋雨的古诗08-23

古诗及赏析01-13

古诗的赏析01-27

古诗及赏析(经典)07-20

叹庭前甘菊花古诗词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