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诗猛虎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猛虎行
李白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杀人。
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紵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猛虎行 李白字词解释:
1、断肠句:《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见《古风》二十二注1.
2、雍门琴:春秋齐城门名。据汉刘向《说苑·善说》,战国时齐人子周居雍门,曾以琴见孟尝君。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子周引琴而鼓,于是孟尝君涕泣増哀,下而就之曰:“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破国亡邑之人也。”
3、旌旗句:言河南、河北两道均陷于安禄山叛军之手。旌旗缤纷,言叛军势盛。
4、秦人句:谓中原及关中军民为叛军所蹂躏。秦人代指中原和关中广大军民。燕地代指叛军。
5、胡马句:谓叛军占领唐东都洛阳。安禄山是胡人,故称其叛军为胡马。翻,反而,表示意想不到和心理上难以接受。
6、一输一失句:谓军事上失败,决策上失误,致使官军一败涂地。军事上失败指封常清、高仙芝先后失败退守。决策上失误指唐玄宗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斩封常清、高仙芝于军中,致使潼关无兵把守。
7、朝降句:指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于敌后,河北诸郡响应。时才八日,史思明、蔡希德引兵击诸郡,广平诸郡复为贼守。见《资治通鉴》。
8、巨鳌二句:谓安禄山叛军未平,天下纷扰,不得安宁。巨鳌喻安禄山;鱼龙喻朝野上下。
1、楚汉时:指秦末刘邦与项羽相互交战的时期。
2、朝过句:指张良刺杀秦始皇的一次行动。《史记·留侯世家》:良得力士,为铁椎百二十斤。秦始皇东游,良与客狙(jū)击波浪沙中。
3、暮入句:指韩信受贫。《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4、下邳句:《史记·留侯世家》:良尝从客步游下邳圯(yí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五日后,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帝王师矣。”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5、刘、项句:言刘邦与项羽的胜败,全凭张良和韩信这两个人来决定。
6、来投句:《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以水击絮),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十日。信喜,谓漂母:“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你)而进食,岂望报乎?”
7、栖栖(xīxī):忙碌不安的样子。
8、青云士:本指位高名显的人,这里指才能出众的人。
9、有策句:谓自己虽然有良策,但不敢献给皇帝,怕触犯皇帝的威严。龙鳞,喻指人主。《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触犯)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着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达到)矣。后因以逆鳞喻人主。
10、掣铃句:谓与州刺史交往。唐时官署多悬铃于外,有时报闻,则引铃以代传呼。掣铃,即拉铃。这里指拜见长官时,拉铃告知。交通,即结交;交往。二千石,指州刺史。
11、六博:古博戏之一。共十二棋,六黑,六白,两人相博,每人六棋,故名。
1、张旭:《新唐书·张旭传》:旭,苏州吴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
2、风云·:喻高才卓识。
3、三吴句:谓张旭家乡的地方长官都很敬重他。三吴,郦道元《水经注》:吴后分为三,世号“三吴”,吴兴、吴郡、会稽也。邦伯,即刺史。《尚书·召诰》:命庶殷侯甸男(庶、殷,皆众多义;甸,京城郊外的地方;侯、男皆爵位名)邦伯。孔颖达传:邦伯,方伯,即州牧也。后因称刺史、知州等一州的长官。顾,拜访。盼,企望。
4、萧曹句:谓汉朝开国功臣萧何、曹参当初不过是沛中小吏罢了。《史记·曹相国世家》: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
5、攀龙附凤:喻臣子追随帝王建功立业。这里是鼓励张旭的话。
6、溧阳:旧县名,属丹阳郡。唐时属江南道之宣州。
7、吴歌句:谓吴歌《白苎》的乐声悦耳动听。吴歌,吴地的歌曲。《白苎》,乐府吴舞曲名。绕梁尘,即歌声绕梁。《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lì梁栋的别名)。
8、槌牛句:谓备筵席,击钟鼓,与众宾客会餐。槌,读chuí,通椎,通捶,击杀之义。挝,读zhuā,敲击。
9、我从二句:是诗人自言将游历东南常通书信。是惜别之辞。“得鱼”用“任公子”典。《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黑色)五十犗(jiè阉过的牛)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鹜扬(急剧翻腾)而奋鳍,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声势威盛貌)千里。任公子得若(这样)鱼,离(分割)而腊(xī作成干肉) 之,自制河(地名)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吃饱)若鱼者。
猛虎行 李白中心大意:
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表示了对朋友的关切。正是这种报国心切之情,使他后来参加永王幕府,而被流放夜郎。
猛虎行 李白背景:
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晋人陆机、谢惠连都赋有《猛虎行》诗,都表现行役苦辛,志士不因艰险改节。李白以此题写自己安史之乱后的遭遇。公元756(至德元年)春天,李白因避安史之乱,离开宣城南赴剡中途中,遇大书法家张旭于溧阳(今江苏溧阳),作此诗以赠张。
猛虎行 李白赏析:
全诗共分三段。从开始至“鱼龙奔走安得宁”为第一段,叙述安禄山攻占东都洛阳,劫掠中原的暴行及诗人眼见河山破碎,社稷危亡,生灵涂炭,忧心如焚的思想感情。《猛虎行》,一作《猛虎吟》,古乐府曲调名,诗中将安禄山叛军比做吃人的猛虎。对安史叛乱,大唐帝国危在旦夕的局势,诗人十分焦虑。他肠断泪下,不是因为古乐府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的忧伤曲调勾起了他的故乡之思;也并非因为听了像战国时的音乐家雍门子周那样的高手所弹的凄楚动人的琴声而触动了他个人的伤心之事。而是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灾难痛哭。以下八句写胡兵掳掠洛阳,时局混乱,国衰民亡的惨状,亦即诗人伤心的原因。“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两河道”,指唐代的河南道和河北道,即现在的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地区。
安禄山叛乱时,河北道、河南道相继陷落,被胡人所占领。安禄山攻破洛阳后,朝廷派大将高仙芝率兵至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抵抗,被安史乱军所败,成了安禄山的俘虏,因为他的部下多是关中人(即秦人),禄山的军队多是燕人,因此说“ 秦人半为燕地囚”; 东都陷落,胡骑遍于市郊,故而说“胡马翻衔洛阳草” 。
“ 一输一失关下兵” ,是指高仙芝因兵败于安禄山(故云“一输”),明皇闻此大怒,命宦官边令诚斩高仙芝于军中。高仙芝不战而退,退守潼关,乃出于保卫长安的战略考虑,而唐明皇听信宦官谗言,草率杀掉干城大将,是极失策的(故云“一失”)。“关下兵”,指退守潼关的军队。公元756年(至德元年)旧历十二月,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贼,河北十七郡皆归朝廷,等到颜杲卿被安史乱军攻陷,河北诸郡又复归贼手,故云“朝降夕叛”。“幽蓟城”指唐河北道的幽州、蓟州(均在今河北、辽宁地区)等地的城池。安史乱军如海中的巨鳌,搅得海水翻滚,以致海中的鱼龙(指唐朝的军民百姓)奔走不宁,此所谓:“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第一段将洛阳沦陷后敌焰猖狂,天下罹乱的情景及诗人忧心如焚的心情,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
从“颇似楚汉时”至“绕床三匝呼一掷”为第二段。此段借张良、韩信未遇的故事,抒发诗人身遭乱世,不为昏庸的统治者任用,虽胸怀“王霸大略”、匡世济民之术,也无处施展,无奈随逃难的人群“窜身南国”的感慨。安史乱军来势凶猛,东都洛阳很快沦陷,战争的局势颇似楚汉相争时,呈拉锯状态。这使李白联想起历史上决定汉朝命运的杰出的谋臣和大将 张良和韩信来。他们在未遭君臣际遇之时,境况也与自己目前的状况差不多。张良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误中副车,被秦追捕,他只能更名改姓,亡命下邳(今江苏邳县),在下邳圮上遇黄石公,授他《太公兵法》。韩信最初在淮阴(今江苏淮阴)市曾受市井无赖的胯下之辱,无以为生,钓于城下。受漂絮的老妇的饭食充饥。后来韩信投汉,汉高祖一开始也未重用他,他月夜逃亡,演了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
像张良和韩信这样的贤才智士,尚且有困顿不遇之时,像汉高祖那样的明君,还有不明之时,“今时亦弃青云士”就不足为怪了。李白在安史之乱未发前,就曾单身匹马闯幽州,探安禄山虚实。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曾三入长安,欲向朝廷报告安禄山欲反叛的'情状,无奈唐玄宗十分昏聩,凡是告安禄山欲反的人,都被送给安禄山发落。李白因此“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了。传说龙的颈下有逆鳞径尺,若触动他的逆鳞,则必怒而伤人,这里以此喻皇帝喜怒无常,不喜听批评意见,暗示唐玄宗、肃宗决非是汉高祖那样的贤君明主。愤慨之馀,诗人只好“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表面上看起来是很旷达,其实所表达的是对朝廷不用贤才的深切愤懑。诗人无事可做,只好在诸侯门里做客。刚刚在宣城太守家里做筵上客,此时又在溧阳府上当座上宾。自己的满腔豪情和壮志无处抒发,唯有在赌博场中吆五喝六,搏髀大呼,以快壮心,一吐愤懑。
从“楚人每道张旭奇”至诗末为第三段。前六句盛赞大书法家张旭的才能和为人,后六句写在溧阳酒楼和众宾客及张旭饮宴的情景,最后两句写自己欲钓鳌东海的胸襟和抱负,表达自己壮志未已,仍旧伺机报国立功的思想。张旭是李白的好友,在长安时,他们曾与贺知章、崔宗之等人有过“饮中八仙”之游。
张旭不但因善书被尊为“草圣”,而且胸怀大志,“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是写他不但深得吴郡的地方长官的赏识,而且甚为海内雄侠所钦佩。因张旭做过常熟县尉,因此诗中将他与曾做过沛中吏的汉初大臣萧何、曹参相比,称他将来也会有风云际会“攀龙附凤”之时,干出一番事业来。这几句话虽是祝愿张旭的,其中也有诗人自期的意味。后几句点明和张旭等人宴别的时间和地点,及席上轻歌曼舞、挝鼓欢饮的热闹场面。最后向张旭等人赠别,表示自己要像《庄子》中的神人任公子一样去钓鳌东海,施展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宏伟抱负。
《庄子·外物篇》中所说的任公子所钓的“大鱼”“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就是指此诗开始所说的使得海水震动的“巨鳌”,或诗中屡提起的“长鲸”。“巨鳌”和“长鲸”在李白诗中很多地方都是指安史叛军的。因此,东海钓鳌,当喻指寻找平叛报国机会。
这首长篇歌行,虽然是信笔写来,其实是“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精品。其结构是颇具匠心。王琦曾评此诗说:“首尾一贯,脉络分明,浩气神行,浑然无迹。”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之托可马克市),李白即诞生于此。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李白古诗猛虎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猛虎行原文及赏析10-16
李白古诗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04-09
李白古朗月行古诗原文及赏析03-04
李白古诗翻译及赏析04-08
李白清溪行古诗赏析03-05
《猛虎行》原文及鉴赏03-10
古诗雁门太守行的原文、翻译及赏析08-05
古诗原文翻译赏析01-29
古诗原文翻译赏析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