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古诗赏析

时间:2024-09-30 10:15:33 泽彪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古诗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古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古诗赏析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

  作者:唐·岑参

  尚书未出守,爱子向青州。

  一路通关树,孤城近海楼。

  怀中江橘熟,倚处戟门秋。

  更奉轻轩去,知君无客愁。

  注释:

  ①天宝四载(745)作于长安。裴校书:裴敦复之子。校书,官名,即校书郎。大夫:指裴敦复。天宝三载,裴以河南尹率兵破“海贼”吴令光,以功升任刑部尚书(见《新唐书·玄宗纪》、《通鉴》)。《通鉴)天宝四载三月:“以刑部尚书裴敦复充岭南五府经略等使。五月,壬申,敦复坐逗留不之官,贬淄川太守。”裴任河南尹时,“兼摄御史大夫”(《裴镐墓志铭》),见《唐代墓志汇编》1567页),故此处谓之曰“大夫”。淄川:即淄州,天宝元年改为淄川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镇。

  ②尚书指裴敦复。东出守:指出为淄川太守。“东”全诗原作“未”,据《四部丛刊》本改。

  ③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益都。青、淄二州相邻。疑敦复之家眷时居青州。

  ④“更奉”句:指裴校书侍奉其父赴任。

  赏析:

  首联:事由交代

  “尚书未出守,爱子向青州。”首联直接点明了送别的缘由。裴敦复(即大夫)因故被贬为淄川太守,其子裴校书(校书郎)随父前往觐省。这里的“尚书”和“爱子”既体现了裴家的尊贵地位,也流露出诗人对裴校书即将踏上长途旅程的关切之情。

  颔联:旅途风光

  “一路通关树,孤城近海楼。”颔联以写景为主,通过“通关树”和“近海楼”两个意象,生动描绘了裴校书一行所经之地的壮丽景色。树木葱郁的驿道一路延伸,直至淄川这座孤城,而孤城又紧邻海边,海楼高耸,给人以壮阔之感。这不仅是对旅途风光的赞美,也暗含了裴校书此行的艰辛与不易。

  颈联:细节描绘

  “怀中江橘熟,倚处戟门秋。”颈联通过两个细节进一步刻画了裴校书的形象。他怀揣着成熟的江橘,这可能是家人对他的关爱与祝福;而他倚靠的戟门则透露出一种庄重与威严,暗指其父裴敦复的官职与地位。同时,“秋”字的运用也营造了一种萧瑟而深沉的氛围,与前面的壮阔景色形成对比,更加凸显了离别的情感。

  尾联:情感升华

  “更奉轻轩去,知君无客愁。”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裴校书的深切祝愿与期待。他相信裴校书将乘坐轻便的车马前往淄川,并且不会因为旅途的艰辛和离家的愁绪而感到困扰。这里的“无客愁”既是对裴校书豁达心态的肯定,也是诗人自己内心情感的投射——他希望友人能够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与困难。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一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旅途风光的赞美。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是岑参五言律诗中的佳作之一。

  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古诗赏析】相关文章:

古诗《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阅读赏析01-21

《送裴图南》古诗赏析12-13

《令狐八拾遗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古诗赏析12-08

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古诗原文及赏析08-13

王维古诗《酌酒与裴迪》原文译文赏析09-21

《送蔡山人》古诗赏析11-16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古诗原文及鉴赏08-10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古诗原文及赏析10-27

送僧归日本古诗赏析10-25

《送灵澈上人》古诗赏析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