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

时间:2021-03-31 15:21:46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

  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它有着深邃迷人的文化意蕴。学习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需要,并且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下面是关于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欢迎阅读!

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

  一、激发学生兴趣,爱上文言文

  初中阶段学生才开始接触文言文,对他们来说,文言文是个陌生的事物。而由于文言文在语言上艰涩深奥的特点,又很容易使学生对这个陌生的事物产生惧怕的心理,从而厌学文言文。因此,如何使学生爱上文言文成为了语文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他们就会一直关注文言文,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能迎难而上,开动自己的脑筋,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问题。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导入语。

  导入新课,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一下子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惧怕情绪。因此,在讲授文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文体、内容的不同,巧设情境,精心设计不同的导入语。如可以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引用名人名言、诗词,播放片段、图片等等。例如,在讲授《岳飞》时,可以先在网站找几个关于岳飞的小故事,放入多媒体中投影出来,初步让学生了解岳飞,再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岳飞,这样,不仅自然而然地引出课文。还激发了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的兴趣,为新课的讲授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因此,一个好的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往往是老师带着学生阅读,然后把文章一句句地翻译出来给学生听,学生从头到尾就奋笔疾书,抄好笔记。实际上,这样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的主动性得不到体现,无法展示自己的才能,也就对文言文渐渐失去了乐趣。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满堂讲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理解课文,然后让学生提问,适当地引导他们寻找答案。又或者可以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当老师讲述课文,让其余学生点评打分。

  例如在讲授《论语》六则中,我把学生分为七组,一组讲述“文学常识”,其余六组负责翻译一则。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上台讲课。效果很明显,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充满了激情,纷纷加入讨论之中,兴致勃勃地想上台一展风采。而一堂课下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比老师讲的还多,而且很多学生纷纷向老师表示下节课课文由自己准备。

  总之,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要达到教学的最大效果,首先必须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努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诵读与理解相结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古语,无不揭示着“读”对学子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是古时候的大文豪:董仲舒、欧阳修、范仲淹;还是现代名人:鲁迅、曹禺、王亚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读”。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学习文言文,必须背诵,背诵起很大的作用。……背熟了若干篇文章,就纯熟地积累起了若干有用的文言的语言材料,形成了某些基本的文言文的语言习惯,这样才能初步掌握文言。……所以要多背,背得越多越有效。”因此,读是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最有效的,也是最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读,反复的诵读,有助于学生尽快融入课文,理解课文,加强语感,甚至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获取知识经验,培养和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初中阶段里学生所学的文言文都是按照学生的成长、学习规律,精挑细选出来的。它们由浅入深,饱含古人的智慧和伦理道德,旨在通过优美的语言、动人的事迹、富有哲理的话语和寓言等,达到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目的。然而,由于文言文是用古汉语写的,它不同于用现代汉语写的现代文。现代文因为是用白话文写的,它偏向口语化,语言相对浅显易懂,因此学生只要多读几遍文章,就能明白其中所要阐述的意思道理,更甚者体会到作者的感情。而用古汉语写的文言文,文字简洁深奥,有的字句学生能读出来,却无法理解它们的意思。如在讲授《河中石兽》中的:“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很多学生都会读,但是大多都不理解它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纵使反复的读,甚至能死记到倒背如流的程度,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也毫无帮助。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水平相当的两个班中,选用一篇中等程度的文言文《陋室铭》,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三)班,直接带他们读,然后给出翻译,让他们自由的背诵课文和翻译。在(二)班,先让他们借助工具书自行学习,找出一些难解的字词,教师稍作点拨、评讲,然后学生试译,再给出翻译让他们对比,最后再要求背诵课文和翻译。三天之后,检查发现,(三)班的学生虽大都能把文章和翻译完整的背诵出来,但用的时间大多都比二班的多,涉及到个别句子的翻译就会张冠李戴,一些字词的解释更是错漏百出,甚至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毫无头绪。而(二)班却没有这个问题,甚至能够举一反三,较顺畅的理解另一篇相类似的文言文。

  由此可见,诵读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诵读,不理解课文就去死记硬背,而是要在理解课文,尤其是明白一些艰涩词语的意思的情况下去诵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达到学以致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变更教学的顺序:自读--试译讲评--练习

  以前,教师为了赶进度,为了把所有的考点完全的塞给学生,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阅读--串讲--翻译。其实,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文章的要点,但是并不利于学生未来独立学习文言文,它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尤其是在中考改革后,文言文增加了课外文言文阅读,这种方法变得更加不合适。那么,用什么方法好呢?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改变教师教学的顺序,把课堂还给学生,即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自读--试译讲评--练习。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读自学的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因此,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中,老师每教一篇文言文,都可以用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先认真自读:读注释,读课文,并且明确要求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读后,老师通过提问、笔答的方式让学生试译课文。这不仅可以检查、评价学生自读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在试译中,展现自己的才华以及发现疑难问题。而有了问题,学生都会急于去解决,他们积极的请教老师,专心致志的听老师的讲解。这样,学生不仅记得更牢,还有利于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

  另外,采用新方法废止了滔滔不绝地讲,便能节省下时间进行必要的`双基训练。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做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力求当堂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这样,升入初中以后,由于科目的增加,课业变得繁重,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时间很少,常常无暇顾及语文作业,更难抽出时间去复习文言文,致使文言文的成绩难以提高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种方法不仅培养了他们主动求知的能力,还确保了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这种的习惯。每学习一篇文言文,他们必先对照注释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偶遇不解的问题,便做上记号,听讲解时也就更加专注,老师稍加点拨,顿有“柳暗花明”之感。他们由此获得了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提高了主动求知的信心,从怕学文言文转而爱学文言文,进而到会学文言文。如此成效是满堂灌的陈旧教法不可比拟的。由此,不难看出:自读-试译讲评-练习的教学思路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思想,符合认知规律。

  四、注意积累,加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

  现今中考中文言文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迁移。多年来,中考中文言文逐渐由课内转向课外。尤其是今年,把文言文阅读改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比较阅读,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何减轻这个难度?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做到以下两点:

  1、 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初中阶段每一册书就有8篇文言文,这些文言文不多,但都是经典。其中包含着许多需要学生理解的重点字词、用法、句式等。如:之、而、以为等,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用法,学生只要掌握好,那么无论遇到什么文章都不用为难。因此,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文言文词语的积累情况。每讲完一篇文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篇文言文进行自行归纳。归纳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归纳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等,然后通过练习的方式巩固。这样,当学生通过课文积累词汇到一定程度,自己动手、动脑归纳的时候,就会总结出同类语言现象的某些规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的作用。

  2、 增大课外文言文的阅读量。

  以前,为了考试需要,教师总是反复抓课内文言文,从而忽视了课外文言文的积累。这样,每个学期8篇的文言文阅读量根本不足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遇到课外文言文时也只能束手无策。因此,从现在开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

  在平时的讲授和练习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在巩固课内知识的同时,练习几篇相类似的课外文言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自己去阅读一些与课文深浅相当的,有解释的文言作品,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可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还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五、结语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是有永久的艺术魅力的。它是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做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应该教无定法,采用各种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好文言文,爱上文言文,带领学生继承中华文化。我相信,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勇于改变,就一定能实现。

【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相关文章:

古诗文阅读教学的目的02-22

关于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02-22

初中课外古诗文训练02-08

初中古诗文必背02-01

初中课内必背古诗文03-31

初中古诗文重点句子04-08

浅谈初中散文阅读教学01-31

初中语文古诗文学常识02-20

初中古诗文分类集锦大全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