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寻隐者不遇古诗解释

时间:2021-03-31 17:28:44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寻隐者不遇古诗解释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以下是寻隐者不遇古诗解释,欢迎阅读。

寻隐者不遇古诗解释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解】: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韵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此诗为五言绝句,一共只二十个字,采用问答的方式,通过诗人与童子的一问一答,让读者感受到了一幅美好的画卷:

  【对话场景】   山中、松下、云深

  【诗人】       问:师在何处?

  【童子】       答:采药去,在山中,云深处。

  对于此诗的意趣,大多读者都以为写出了诗人寻隐者不遇的惆怅之情,我以为这样的解读落了俗套。还是让我们从诗的整体上来再品味一番吧。

  这首诗的第一个特点是:言简意丰。

  一首五绝,就表达出了一幅清晰而美好的诗人与童子的问答场面,其中人物有三个:诗人,童子,隐者(隐在画面背后,没直接出现)。场景三物:山中、松下、云深。并且连诗人的问话:“你师傅到哪里去了?”都进行了省略,而是通过童子的答话中,让读者可以感觉到诗人有这句问话的。之于场景,其实只有三个名词:山、松、云,简略到了不能再简略的程度,可谓是字字珠玑。但它却表达出了相当丰厚的诗情画意,隐者的形象,诗人寻之而不遇的感受等。

  诗的第二个特点是:言近旨远。

  前人都说了,这首诗的语言,是非常的家常话,通俗明了,谁都能读懂,过去选在《千家诗》里,作为孩子的启蒙读物,现在同样地还是放在小学课本里,让孩子们来阅读与背记的,可见它的通俗性。然而,就是这样一首小诗,它却孕涵着丰富的意趣。作为场景的那三个物,却不是轻易让它上场(用现代存在主义美学的时髦词,叫“在场”)的,它有如戏剧中的道具,都是能以一当十的。松,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它是高洁的象征,这里在场的松,显然不是小松,而是大松、老松、古松,或叫它苍松的,何以见得,因为诗人与童子的对话是在“松下”进行的.。云,说它是“云深”,一个“深”字,把山的崇高一并说出了,我们知道,只有山高,方有云深的,山高云深,亦让我们知晓了隐者的品性,它是真隐,而非小隐,或浅隐,更不是那种沽名钓誉的假隐。隐者不在,他去做什么去了呢?是采药去了,可见隐者,是一位确确实实的自食其力的人,采药是一位隐者的真正行当,他是一位济世活人、品性高洁的真正隐者。因为他的采药是他的本真,是他自由自在的行迹,临行不必与童子交待到某处去的,也许是天天如此,他的行踪如闲云野鹤一般。诗人一心想寻访的隐者,虽然在诗中,始终没有正面出场,隐在背后,但他的品性与气质,却又让我们能够得以窥见,如在目前。

  诗的第三个特点:松明云深。

  如果我们把这首小诗比作一幅山水画,那么它的近景即是:松下,诗人与童子在进行一问一答的对话,这个画面是清晰明了的,我们简称之为“松明”;远景却是:茫茫白云,高山崇岭,在那云雾漂渺之中,有一位采药的隐者。我们称之为“云深”。在这样一幅近景明朗而远景渺茫的画卷中,诗人想表现的,却是在那远景之中,是那位想寻访的隐者,他才是诗人向往已久的人,然而,你一心想来寻访,他却又偏偏不在,而是在大那大山深处、云雾之中,到此为止的还只能让你向往而已,所以,从思维的方面来讲,这位隐者,还是让你只能去向往,还对你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从诗的艺术效果上说,近处诗人与童子的对话场景虽是十分的明朗,然而那想寻访的隐者,还是“隐”在白云的深处,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景结情”的手法,那景是一种发散的景,让人想捉摸,然而又捉摸不透的迷人之境,于是,给读者留下了一片“茫茫”的空白。

  诗的第四个特点:不遇之遇。

  前人已经说到过,这一首小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它也有一个诗人寻访隐的情感起伏,第一句,说明诗人老远的地赶来,想拜访他心仪已久的隐者,然而,那时不象现在的通讯方便,没能预约,所以当诗人到来,隐者却出门采药去了,但还好,还有隐者的侍从童子在,所以怀着急切的心情,向童子寻问,问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诗的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第一句说“师傅采药去了”,这句话让诗人有失落的情感,因为想拜访的人终于是不在家;诗的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又似乎能让诗人的情感上涨,因为师傅虽不在,但还不远的啊,就在此山中的啊,似乎让诗人和读者,都感觉到了能拜访到的希望;然而,最末一句,却又是让诗人感觉到了彻底的无望,那是一种近在咫尺的远吧?

  根据以上对诗人情感起伏的分析,一般人都说,这首诗表达出了诗人寻访隐者不遇的惆怅之情。但由于我们分析了这首小诗的前面的三个特点,从而让这首诗的欣赏上具有了一定的模糊性,也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对此,我们从另一方面来分析,以为这首诗表达出诗人寻隐者不遇的另外一种感受,即是不遇之遇的心灵感受。如果诗人因为寻访隐者,只有不愉快的感受,我想诗就不会写成这个样子了,那诗中,无处不在突显着品性高洁的隐者形象,虽然没能与隐者见上面、说上话,但那隐者的品性却能通过诗人的双眼感觉到(山高、云深、松苍),能通过童子的答话(采药、自行自在)而知晓到。所以,我以为诗人的这次寻访,虽与隐者不遇,但却是一次不遇之遇,不遇如遇、不遇似遇的遇,是一次精神之遇。正因为诗人有了这种感受,所以才有这首诗,这首流传千古的好诗!

  写到这里,让我们再回忆一下子猷访戴的故事,王子猷于雪夜去访戴安道,当到得戴的门口时,又突然返回,说是乘兴而来的,现在兴趣没有,所以要回去了。子猷访戴兴尽了,回去的,子猷没有写下自己的感受,这个故事是别人为他写的。而贾岛呢?他的这次寻访,虽然不遇,他的兴趣没有了吗?显然不是,如果他是非常地没有了兴趣,他还会“自己”写下这首诗情深郁的诗来吗?所以,我以为,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一种不遇之遇的感受,可能是一种更为深沉而内在的精神感受。

【寻隐者不遇古诗解释】相关文章:

古诗寻隐者不遇02-13

寻隐者不遇的古诗08-04

寻隐者不遇古诗02-13

改写古诗寻隐者不遇01-31

寻隐者不遇古诗详解01-26

寻隐者不遇古诗赏析07-03

寻隐者不遇古诗全文02-12

寻隐者不遇古诗译文07-22

古诗《寻隐者不遇》的诗意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