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涉江采芙蓉》原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翻译
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人。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涉江采芙蓉》注释
⑴芙蓉:荷花的别名。
⑵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芳草:这里指兰草。
⑶遗(wèi):赠予。
⑷所思:所思念的人。远道:犹言“远方”,遥远的地方。
⑸还顾:回顾,回头看。旧乡:故乡。
⑹漫浩浩:犹“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阔无边。漫,路长貌。浩浩,水流貌。
⑺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情的融洽。
⑻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赏析
此诗开篇之“涉江采芙蓉”的人,有人认为是离乡的游子(即思妇的丈夫);但有人反对这种观点,理由是游子求宦在外,或者因别的原因,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因此,有人认为“涉江采芙蓉”者是在江南家乡的思妇(即妻子)。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诗歌中的“芙蓉”(荷花)往往谐“夫容”之音,即丈夫的面容。所以,“涉江采芙蓉”的人当为思妇。“兰泽多芳草”,是说湖岸泽畔,还有很多的兰、蕙草,发出阵阵幽香。这里是以花喻人,因此,除了说兰泽多芳草外,也暗示了说兰泽有很多美女。这与《乐府诗集·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景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思妇思念丈夫,而丈夫正远在天涯。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的人。可以说,思妇采莲,真有《乐府诗集·江南》中的“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快乐。采莲是快乐的,而女子却是忧伤的。这里,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
接着两句空间发生了突然转换,视角发生了变化,不写自己,而写身在“远道”的丈夫:“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也许就是一种心灵的感应。上面两句写思妇还在思夫的时候,诗歌就转换了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这样的写法就是一种“悬想”的方法,即不写此处写彼处。杜甫的《月夜》就是这样的写法。杜甫不写自己想念妻儿,而写妻子想念自己,这样就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游子回家的希望渺茫,因而思念妻子的情感更为强烈。
诗歌最后两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如果从游子的角度看,是在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不但表现出一种无奈,更表现出了对“同心而离居”的妻子的思念。如果从妻子的角度看,表现出了对丈夫爱的坚强决心。即使丈夫不回家,即使想念的“衣带渐宽”也“终不悔”,爱到老死也心甘情愿。可以说,这样的结尾明白晓畅,表现出这对夫妻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中那爱的决心。
【作品介绍】
《涉江采芙蓉》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六首。这首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
相关赏析
【内容解析】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经典之作。初读,似乎无须过多解读,即可明白它的内容旨要,就是一首游子思乡怀人之诗。但仔细品味却耐人寻味,意味悠远。
开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过江采荷图。时间应该是夏秋之交,此时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背景是水泽湖岸中长满了数不清的香草兰花,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自问自答,喟叹之声冲出画面,镜头迅速拉近,集中在采芙蓉的愁眉之中。别人采下的芙蓉都要送给自己的心上之人,而我呢?所思念的人啊,你却在遥远的地方,怎能不叫人伤心呢。
'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两句突然空间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刚才那位拈花沉思的人了,而是身在“远道”、回望故乡的另一个人了,又好像是和刚才画面中的蹙眉愁思之人不可分割的、息息相关的对方。而此刻,这个人也正在遥远的异地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那隔山阻水的浩浩烟云。这里镜头中的画面似乎又开始慢慢推远,那种埋怨路途遥远、渺渺无际的身影远离成一个渺茫的点,久久不能散去。
诗的最后两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是顺势而来,把彼此不能相见的愁苦,一个在家中采下芙蓉无人相送的孤独,一个遥在异乡漂泊不能团聚的忧伤,和盘托出,直抒胸臆。无奈啊,思念的苦也只能让人如此忧伤以致终老他乡。
【章法点评】
运用悬想手法,虚实结合
悬想手法,是古代诗歌常用的一种通过虚实结合来表达超越时空的极度抒情艺术手法。张玉谷在《古诗赏析》中称为“从对面曲揣彼意”。有“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涉江采芙蓉》最突出的艺术手法就是成功采用了这种“悬想”手法,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全诗前半部分是以女子的口吻抒写对远方之人的思念,涉江采莲,以遗远人,既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又用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向远方之人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坚贞和守候,再加上“芙蓉”谐音“夫容”,所以抒情主人公,也就是这位涉江采莲之人应该为女子。属于实写。从“还顾望旧乡”开始,后半部分则是虚写。这是女子思念丈夫情感达到了极致,就想象丈夫也在像自己思念他一样思念自己。可见《涉江采芙蓉》一诗,虽有人称的变换,但全诗抒情主人公还是一致的。因为有了这一变换,使得诗歌曲折有致,婉曲含蓄,耐人寻味。读者所感受到,此诗抒写的思念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悬想这种婉曲的艺术方式,整个诗歌的情感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终汇成了震撼人心的巨声
作者介绍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由南朝萧统从无名氏传世古诗中选录了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它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所选十九首诗全部是古文人五言诗,刘勰在《文心雕龙》里高度评价《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从内容上看,《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魅力。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诗的句首做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涉江采芙蓉》的原文和翻译10-11
古诗《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11-16
《涉江采芙蓉》的原文及其赏析08-12
关于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1-26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03-27
涉江采芙蓉散文04-06
《涉江采芙蓉》教案03-07
《涉江采芙蓉》赏析10-26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翻译赏析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