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

时间:2024-10-10 19:05:01 炜玲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

  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下面是李商隐《登乐游原》的赏析,一起来看看!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背景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译文

  傍晚时,我心情不太好,于是驾车登上古原。夕阳灿烂,无限美好,只可惜,时近黄昏终究短暂。

  赏析

  “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地处长安东南方。它原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只因其地势轩敞开阔,人们便以“原”呼之。

  诗人“意不适”而“登古原”,是心中郁结块垒欲加以疏解。而乐游原也的确帮他排遣了“不适”的情怀:在古原放目眺望,一片夕照下的无限美景,让人心境畅然,本欲在这样“无限好”的美景中流连久待,“只是近黄昏”,惋惜它行将消逝。

  诗人“不适”者为何,没有直接明白道出,但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深沉感叹中,我们似乎可寻索到诗人内心久积的创痛和交集的百感,或有身世迟暮之悲,或有对日趋没落的唐王朝命运的伤感,或有珍惜与无奈的纠结……

  全诗虽然只有寥寥二十个字,但是所涵盖的内容极大,令人回味不绝。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李商隐

  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李商隐三岁左右,随父[41]李嗣赴浙。不到十岁,李嗣去世。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回乡后曾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受经习文,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此外,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一手好文章。

  唐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令狐楚欣赏李商隐的文才,对其十分器重,让李商隐与其子令狐绹等交游[1],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并“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后又聘其入幕为巡官,曾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在这几年中,李商隐一面积极应试,一面努力学文,在科举上虽一再失败,但在写作上则完成了由散向骈的转变,此后他很少再写散文。

  唐大和七年(833年),令狐楚调任京职,李商隐离太原返乡,此后,李商隐曾在王屋山学道二、三年,这对其思想与创作产生一定影响。

  开成二年(837年),经过长期刻苦学习并由于令狐绹的延誉,李商隐得中进士。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相关文章:

李商隐《登乐游原》02-10

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07-20

《登乐游原》赏析12-29

《登乐游原》全文赏析11-04

《登乐游原》的创作背景03-20

《登乐游原》古诗词07-18

李商隐《嫦娥》赏析11-16

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07-03

李商隐《为有》赏析08-07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赏析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