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古诗原文翻译赏析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夜雨古诗原文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夜雨古诗原文翻译赏析1
古诗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翻译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注释解释
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诗文赏析
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作者介绍
李清照 :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
夜雨古诗原文翻译赏析2
古诗原文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译文翻译
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故乡遥远回不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
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
注释解释
乡:家乡。
瞻望:往远处或高处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夕:日落的时候:夕阳。夕照。朝夕相处。无夕:日日夜夜。
残灯:不好的事。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
空堂:空屋。
晓:到来,来临。
正:此时。苍苍:纷纷。
头陀:苦行僧。
安:怎么。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和六年(公元811年),白居易四十岁。从“独宿在空堂”可以看出,此诗是为一个与作者相爱的女子而写。且学者周相录考证,这个女子就是白居易几度在诗作中提到过的“东邻婵娟子”湘灵。
诗文赏析
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第三句对第一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第四句是对第二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隔”、“结”都是冰凉凉的字眼,给人一种一对火热的恋人被活生生分扯开来的感觉。诗人用两个冰冷的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火热的情感,而火热又败于冰冷,这时引出自己肝肠绞痛的感觉显得自然,又打动了读者。在这里,诗人又用了一个打动人的动词“瞻望”。乡远,瞻望却不可相望见,可是还要望,纵是眼望不见那心也早已回到了那故乡的恋人身畔。
前四句是对一个长时间一直以来状态的写,从“况此”一句开始,诗人就开始描绘一个夜雨的场景了。作者在描写夜雨场景的时候,却是惜字如金。他只用了两句话二十个字。这两句话不写思,不写念,不写人,不写事,只是用简洁的言语描绘了许多意像,灯、堂、天、风雨。一个况字说明这四句所描写的这些是在前四句的前提上进一步增加的。所以,在情感上也是在前四句的思念上增加的。一个“况”字就替代了千言万语的心理描写。“夜”是时间,在“夜”之前诗人用了一个名词作形容词来形容“夜”,“残灯”。灯从晚上点,点到残,一定已是深夜。诗人夜不能寐,久久的思念着心中的恋人。残灯昏暗的光下,长长的灯芯使光闪烁着,诗人在这情景万分伤心,没有言自然显得寂静,寂静使屋子显得“空”,显得寂寥。“空”不一定是真的缺少家具,而是因为缺少“人”。夜雨同话五更的人“空堂”不一定是堂“空”也写出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未晓”“风雨”更是融情于景。“苍苍”二字既是对风雨的描写,又是诗人此时的心境。这两句,不着一字思念,而又字字句句把诗人的思念之情着色,分染过的白描已经基本上上好了颜色。最后一句话,可谓画龙点睛之笔,使用直抒胸意的写法,将全诗推向高潮。想忘,又不能忘,想忘,又不敢忘。诗人一段刻骨铭心的就在这无果的结局中谢幕,无数的思念,向何处倾诉。
整首诗贯穿着的大、简、妙风格,虽是写爱情,写思念,但不像多数爱情诗一样婉约,它大气、又不失细腻,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情感之至,一种浑然天成。这首诗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体诗,它共有七句话,前四句大量的重复用字,也并不合乎诗歌的习惯。意像的描写被放在了叙事之后,全诗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也没有大量的兴、比之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作者介绍
白居易 :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
夜雨古诗原文翻译赏析3
古诗原文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译文翻译
夜晚,窗外下起了凄冷的雨,诗人漂泊在外,寄宿于空斋之中,内心百感交集既为久旱逢雨农人可以耕作而感到喜悦,又为雨后道路泥泞寄信人不能到来而担心静静地听着窗外的雨声,雨声变得越来越小,直到消失,诗人想象深夜的雨应该已经变成了雪此刻,他想到物价要涨,而自己的生计还没有着落,不免内心感伤岁暮天寒,心情也随之而变得更加凄凉,产生了思乡念家之情。
诗文赏析
咱们先看第一句,“潇潇冷雨洒轻尘”。现在我要问你,“潇潇声”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这个世界有好多声音让你去听,你得准备好一个特别敏感的心,才能感悟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萧萧声。那你有没有注意到“潇潇声”和“萧萧声”它有什么区别?陶渊明提前给自己写挽歌,“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他写在万怐肃杀的深秋九月,荒草茫茫,白杨萧萧,送行他的队伍,就走在这样的环境里。联系到杜甫写落木萧萧,陶渊明写白杨萧萧,那你认为萧萧声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嗯,是秋天的声音,是听了以后让你心里很难受的冰冷的让你浑身抽紧的声音。当然,除了草木摇动的悲凉之声以外,萧萧声还可以是别的声音。李白写“萧萧班马鸣”,杜甫写“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可见马叫声也是萧萧声,是马嘶鸣的声音。“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是风的悲鸣声。总之,萧萧声是带了凄凉冰冷悲壮的感觉的。那加个三点水就成了潇潇声,是不是好听的声音呢?也不是,不过它跟雨关了。柳永写“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李涉写“暮雨潇潇江上村”,李清照写“潇潇微雨闻孤馆”,这声音就不是雨声,而是自己的一怀愁绪啊。可见你要写愁啊,一定要把环境营造得特别冰凉才是。
先看一二两句。
“萧萧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这里一开始写“潇潇冷雨”,就已经给你奠定了一个情感基础。这个作者黄景仁他夜晚不好好睡觉,谢潇潇雨声,心情好不好?不好。一个特别敏感的人,听到夜雨潇潇,心情马上会低落下来。如果你客身在外,你听到这样的声音,你还会安然睡去吗?但后面几个字忽然转了,叫“洒轻尘”,这什么情况?这一定是白天天气不好,有雾霾,一场细雨,把这一切全都扫荡了,整个世界变得通透干净冰凉,这是好的感觉,是吧?但第二句马上又一转,“僵卧空斋”,僵卧是一个很不好的状态,陆游不是也写了“僵卧孤村”嘛。陆游僵卧在孤村,可见这僵卧的处所也是个问题啊。作者僵卧在哪里?对,空斋!空斋能说明什么呀,一个人,孤独,寂寞,寂寥。一个人客身在外内心充满孤独感的时候,最怕听到的声音就是潇潇雨声!那是揪心的声音,不想听见的`声音,而且又是在夜晚。所以他告诉你,现在的情况是百感杂陈。不过他又用一个“新”字来做总结,这个新我们想它既有着刚下完雨以后整个环境它变得耳目一新的这种感觉,另外还有,因为这场冷雨,他自己的各种情绪现在变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再看第二联。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咱们先问,这两句是实写还是虚写?当然虚写。因为这是设想中的事。大家在这里的体会可能不是很深刻,因为大家没有种过庄稼。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劳作了那么长的时间,结果最后因为干旱而颗粒无收,那种灰心和失望,我们是体会不到的。一年的生计,就是一场雨的事儿。所以久旱逢雨,会给人带来欣喜若狂的感觉。但下了雨毕竟有泥,而且以前没有柏油路,遇上天阴雨湿,路就不好走。这就有了作者下面的担心,泥深恐阻寄书人。这里担心收不到书信,就让我们想到前面他说说的僵卧空斋,也找到了之所以孤独寂寞无聊的一个原因了,就是他在这里有所期待,期待一封书信的到来。但是他在期待谁的信呢?我们又不知道。这就让作者在面对这场雨的时候,心情就比较矛盾了。
第三联。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第三联按照律诗的常理要转嘛,怎么转呢?他忽然有一种担心,担心这雨在后半夜会变成雨夹雪,第二天柴火肯定要涨价了。那他替谁担心呢?或许是自己家,或许是心忧天下呢。这都有可能啊,可是往往这样,就像杜甫自家住不起房子,还在高声呼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都是诗人的担当意识。现在看来,这首诗的情感就更复杂了,甴孤独寂寞到坦心再到深深的担忧。
第四联。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岁暮柴门,天阴雨湿,凄凄惨惨戚戚,客身在外的作者最后直呼想家,想家,特别想家!
这又给这首诗加了另外一种情感,就是思乡之情。
【夜雨古诗原文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夜雨古诗原文翻译赏析06-20
古诗《夜雨》翻译赏析09-21
夜雨寄北古诗原文赏析02-02
古诗原文翻译赏析06-20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古诗原文翻译赏析05-21
清明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04-07
蝉古诗原文翻译赏析08-04
春日古诗原文翻译赏析03-27
云古诗原文翻译赏析07-25
月圆古诗原文翻译赏析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