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下册《古诗》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04 09:18:50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语文教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第12册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范成大六十一岁时,在石湖养病期间写下了六十篇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总题“四时田园杂兴”。诗篇把农民的勤劳,淳朴的美德通过儿童天真活泼的举动不经意地展现,更显童趣盎然。

  本文第一首诗表现了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两首诗描绘出生动的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洋溢着乡土气息,充满着和平与宁静,自然质朴,清新恬适。

  【学情分析】

  要让现在的孩子体会乡村田间劳动的场面,有着生活经验匮乏的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通过诗文的朗读,看插图补画面,展开想象展现意境,使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更为丰满、更为灵动、更为深刻,让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文分二个课时进行讲授。第一课时先由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对比导入新课题;继而是了解作者生平,联系作者生平解题;其次是初读古诗,初步感知;再次是学习诗文,探究诗意;最后是总结这首诗的风格。第二课时先检查作业;其次进入新课,整体感知,读通诗文;再次想象意境,体会感悟;最后是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并背诵。

  2.会写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背诵两首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难点】

  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流畅地读课文。

  教师:课前搜集有关田园的古诗、作者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通过乡村生活和城市生活对比导入,揭示课题;了解作者生平,知人解题;初读古诗,初步感知;学习诗文,探究诗意;最后是总结这首诗的风格。

  第二课时:检查作业;进入新课,整体感知,读通诗文;想象意境,体会感悟;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对比导入

  1、同学们对于我们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来说,这些画面你肯定非常熟悉。(播放图片)与城市生活相比,你知道乡村生活是什么样子吗?

  师:安静祥和的田园生活让人向往,我们古代有很多大诗人也非常喜欢田园生活,写下了很多赞美田园生活的诗篇,你知道有哪些吗?

  师:对,像我们知道的杨万里、孟浩然、韦应物等等都是非常著名的田园诗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田园诗,去欣赏一位古代诗人笔下的乡村生活画卷。(学生齐读课题)

  预设:农村生活很安逸,白天人们下地干活,晚上很早的就睡觉休息了。

  预设:杨万里《小池》 《宿新市徐公店》

  通过感悟城市生活的画面产生对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

  将学过的古诗与同种风格的诗人举例,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古诗。

  二、知人解题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2、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四时: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田园:农村生活;杂兴:各种兴致)你怎么知道杂兴是各种兴致的意思?

  师:真会学习,看注释是理解诗文词句最重要的方法。)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诗文写的内容。

  生回答通过注释知道杂兴师各种性质的意思。

  本环节设计有两步,一是从作者入手,激发学生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产生想要学习诗文的欲望;二是通过对诗题的解释,让学生初步知道知道理解古诗句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看注释和联系生活经验逐词理解,然后连词成句,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此环节除了交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之外,还有为后文复习诗文学习方法作铺垫的作用。

  三、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2)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听范读。

  (4)个人自由朗读。

  (5)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那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耕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学生说说诗该怎样读。

  学生听范读

  指名学生读。

  简要说说诗歌写的情景。

  学生朗读,要求读通读顺,从而初步感知诗文;二是读出节奏,六年级学生已有学习古诗文的基础,所以对于这首朗读起来比较简单的七言诗,让学生自己读出节奏,应该是没有难度的。这一环节除了交给学生读诗文的方法之外,也充分体现了“读”的学习方式。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昼:白天。

  耘:除草。

  耘田:在田地里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未解:不懂。

  供:参加。

  耕织:耕田织布。

  傍:靠近。

  桑阴:桑树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

  学生自读,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

  分组讨论。

  回答目的是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学生自读自悟,不理解的与同学交流讨论,目的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合作参与,并运用解题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此环节重点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的交流的学习方式。

  五、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3)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诗的节奏。)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读读这一句,孩子在干什么?从一个“学”字,你体会到什么?

  (2)带着对孩子的喜欢之情读这句诗。

  说说诗歌一二句写的内容。

  回答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插秧、收割等活。

  学生诵读。

  说说孩子在干什么。

  从“学”字体会到孩子天真、勤劳、好学、可爱。

  读这句诗。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本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诗文的表面文字,引导学生想象背后的画面和景象。

  六、总结这首诗风格这首诗的风格是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浅显,富有泥土气息。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生动自然,犹如信手拈来。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总结风格,为以后学习诗歌奠定基础。

  作业设计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

  勤劳

  儿女--织赞美

  村庄天真

  童孙--学种瓜喜爱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学生背诵默写诗歌。

  古诗词的教学重在日积月累。

  二、进入新课,整体感知,读通诗文

  1、谁来说说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2、按照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引导学生基本弄清诗歌的意思。

  [注释]

  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④蛱(jiá)蝶:蝴蝶。

  [简析]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诗人用清新洗练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田园作了非常细致,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诗中的意象有:梅子,杏子,麦子,菜花,太阳,篱笆,蜻蜓,蛱蝶。而这些景物分别描上颜色,金黄,雪白,还有几个表现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景象的关键字:肥,稀,长,过,飞。色彩的搭配,状态的临摹,景物中的动静结合,跃然纸上的是田园的清新,宁静,安逸恬淡,一尘不染……

  前两句也只是朴实的描绘所见所闻,其味道有点像: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说只是一组熟悉景物的堆砌,但是内在的联系,使得整个意境,豁然眼前,这又让上想起一句:诗中有画。这在诗歌中叫“白描”手法。

  指名学生回答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诗文。

  学生按照学习方法自学古诗,提升学生学习诗歌的能力。

  通过看注释逐词理解,然后连词成句,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

  三、想像意境,体会感悟

  1、在学生初步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诗句来想像诗中的意境。

  2、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与诗中哪些句子相映照,想像诗句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通过吟诵加以感悟。

  3、朗读吟诵,背诵诗句。

  在学生体会感悟的基础上一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读成诵。

  学生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的意境。

  学生朗读背诵。

  由意及境,逐步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乡村与众不同的生活美。

  四、作业设计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2、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

  此环节强调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开阔视眼,树立大语文意识。

  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黄

  杏子肥

  麦子白舒适

  菜花稀娴静

  篱落无人

  蜻蜓蛱蝶飞

  教学反思

  这两首诗歌,我结合六年级的年段特点,以“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为教学重点,予以突破。下面我就结合这两点谈谈我的教学。

  一、借助注释,引导方法

  在教学中我想大胆“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预习做得非常充分,都已经批注了诗意,他们毫不费解地照本宣读,没有真正字字句句疏通晓义。于是学生在自学时已经了解到的诗意,上了课后,还是处于同一种水平,也就没有真正习得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今后决定对这个环节进行精心打磨:第一步,一句一句理解。第二步,在学生基本会说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仅仅把意思带进去说,还缺少什么呢?想想还可以补进什么。从而让学生经历“解词一理句一连意”这么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

  二、体味诗境,拨动琴弦

  在预设中,我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说来说去是插图中的,“男人耘田,女人搓麻”,处在解诗意的层面,没有自己的情感融入,学生没有悟到诗情,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缺少课堂的观察能力,不会捕捉动态的信息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领悟诗境。

【六年级下册《古诗》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古诗下册《所见》教学设计03-27

六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12-24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01-05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02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07-25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通用18篇)08-07

六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的教案11-28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11-29

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12-05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