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诗词赏析

时间:2024-05-25 09:46:11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精选)古诗词赏析15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赏析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古诗词赏析15篇

古诗词赏析 1

  1.《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唐·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赏析:中国古代十二律中的头两个音律,大吕对应十二月,24节气的小寒正对应着最低沉严肃的大吕音律,这是一段萧瑟低迷的季节。但大雁开始北迁,喜鹊开始筑巢,野鸡开始鸣叫。虽然仍是严冬,离春天正月已经不远了。

  2.《驻舆遣人寻访後山陈德方家》

  宋·黄庭坚

  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飘五老发毛斑。

  城中咫尺云横栈,独立前山望後山。

  赏析:这是一首寻访友人的诗。江雨蒙蒙,颇有寒意,雪花飘荡,使人鬓边斑白。马上就要进城了,可我却立在这里,望着后山。我的朋友就住在那里。

  3.《望月婆罗门·元夕》

  元·王寂

  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换年芳。

  蛾儿雪柳风光。

  开尽星桥铁锁,平地泻银潢。

  记当时行乐,年少如狂,宦游异乡。

  对节物、只堪伤。

  冷落谯楼水淡月,燕寝馀香。

  快呼伯雅,要洗我、穷愁九曲肠。

  休更问、勋业行藏。

  赏析:冬天有冬天的魅力,可冬天也最容易让人惆怅落寞。年少时,四野奔腾,何等快意,如今同样的季节,却是踌躇满志,半步不前。

  4.《早发竹下》

  宋·范成大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赏析:思量却似,无情有思。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紧张的工作之余,能有机会到郊野散散步,会感到特别轻松愉快。诗人正是怀着这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品赏竹下之景的。

  5.《鹧鸪天》

  金·刘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

  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赏析:这是一首寄给情人的词,这个冬日,冰天雪地,连手指都感到寒冷。你吹奏的羌笛声,饱含着离怨。江南的'梅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不知开落了几次了?我在天涯漂泊,两鬓已如此斑白了。思念,在冬天,显得更加沉重

  6.《送季平道中四绝》

  宋·郑刚中

  霜风落叶小寒天,去客依依马不鞭。

  我最平生苦离别,可能相送不悽然。

  赏析:小寒料峭,为眼前这伤感的别离更添几分寒意。平生最痛苦的就是离别,送别之时,最是凄然时候。

  7.《浣溪沙》

  宋·舒亶

  燕外青楼已禁烟。小寒犹自薄胜绵。

  画桥红日下秋千。

  惟有樽前芳意在,应须沈醉倒花前。

  绿窗还是五更天。

  赏析:一切景语皆情语,寒冬萧条,眼前的景致更让人消沉。怎么排解心中的忧愁呢?还是需要酒这位好朋友。

  8.《清平乐·深冬寒月》

  南唐·冯延巳

  深冬寒月,庭户凝霜雪。

  风雁过时魂断绝,塞管数声呜咽。

  披衣独立披香,流苏乱结愁肠。

  往事总堪惆怅,前欢休更思量。

  赏析:深冬寒月的天气里,窗户上都凝结了霜雪。风雁过后,魂断绝。此时,诗人在沉思,披着衣服想着往事,以前的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再想也没用了。

  9.《蜡梅香》

  宋·喻陟

  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

  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

  搵玉匀香,天赋与,风流标致。

  问陇头人,音容万里。

  待凭谁寄。

  一样晓妆新,倚朱楼凝盼,素英如坠。

  映月临风处,度几声羌管,愁生乡思。

  电转光阴,须信道、飘零容易。

  且频欢赏,柔芳正好,满簪同醉。

  赏析:一曲新词,美酒一杯。不知不觉,寒冬已至。想来是梅花最喜漫天雪。那纯净的雪与清丽的梅相得益彰,堪称绝配,就像一幅流动的画,在孤寂的冬自由流淌。

  10.《古干梅歌》

  清 · 弘历

  槁木中有生意存,恰似一阳来地底。

  初番花信小寒前,早绽梢头两三蕊。

  献春开岁报韶光,玉笑珠辉乃累累。

  江南诸物都不爱,僧寺瓦盆惊见此。

  赏析:很多人喜欢春天花信,所谓二十四番花信风,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花信风的最初时段在什么时候。不是春季,而是小寒节气。这首清朝皇帝乾隆的梅花诗,明确认同了这一划定,他在诗中是这样写的:“老梅树的枝干有着勃勃生意,恰像阳气是从地下回归它的根部。第一番开花居然在小寒之前,早在小寒节气之前就开了两三朵。等到过年的时候,梅花报春,一树累累梅花如笑如珠如玉。江南我很多东西都不喜欢,我就喜欢这僧院里瓦盆种的梅花,小寒节气之前,就有了花信啊”。乾隆这首诗的初番花信,就是认同的自宋朝流行的二十四番花信风关于小寒梅花的地位。

古诗词赏析 2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垂钓归来,却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荡;而此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即使夜里起风,小船被风吹走,大不了也只是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罢了。

  1、有人说“不系船”是全诗关键,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因为“不系船”三字领起后面三句(2分):第二句上承该句点名船停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1分)。但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三四两句给与了明确的回答(1分)。(共2个得分点:作用2分,具体分析言之成理2分。

  2、诗中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调?请坐概括分析。(4分)

  这首诗表现的是渔翁隐逸生活的 恬淡、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调。

  渔翁的深入检出,自食其力,闲适散淡:环境宁静优美,江月相应,芦花摇曳:不系船体现了人物和环境之间和谐而有生趣的关系。

古诗词赏析 3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 ,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注释

  ①海榴:即石榴。

  ②罗:即纱罗。

  ③张罗:料理与筹划。

  ④芳樽:精美的酒杯。此处指代美酒。

  双调·小圣乐:据《九宫大成谱·总论》引《宋史·燕乐志》,双调、小石调,俱属商声七调。因此《太平乐府》以此曲入双调。小圣乐,是双调中一曲调(又称曲牌)名。从格调看,此即词里之慢词。

  海榴初绽:石榴花初开。

  穷通前定:乃一种唯心的迷信说法,言个人命运之好坏系前世注定。

  酩酊:酒醉状。

  译文

  绿叶繁茂一片浓阴,池塘中布满水阁,这里最凉快。石榴花刚开,妖娆艳丽散发扑鼻的香气。老燕携带着小燕,叽叽地说着话,高高的`柳枝上有蝉鸣相和。骤雨刹时飞来,像珍珠一般乱洒,打遍池塘里一片片新荷。

  人生能有多长时间,想想那良辰美景,好像刚刚做了一场梦一样。命运的好坏是由前生而定的,何必要自己苦苦操劳呢。邀请宾客朋友玩赏,喝酒唱歌,暂且喝个酩酊大醉,任凭它日月轮转,来往像穿梭。(冷面雪月献上)

古诗词赏析 4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 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 昨夜梦渔阳。

  袅袅城边的垂柳,青青路旁的柔桑。提篮忘了把桑采,凝思昨夜梦渔阳。注

  注:“渔阳”在古代多指征戍之地。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4分)

  “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1分),“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分),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1分),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1分)。

  2、 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

  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分):这一细节写出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情形(1分)。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对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的思念之情。(1分)

古诗词赏析 5

  【原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一】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赏析二】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赏析三】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赏析四】

  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赏析五】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初春时节,风和日丽,一只只五彩斑斓的风筝翩翩起舞于蓝天白云之间。在严冬里抑郁了很久的人们,纷纷跑到户外,放飞愉快的心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高鼎描述的放风筝的情景,如今读来仍让人心旷神怡,除了那明媚的春光令人沉醉外,一颗童心仿佛飞到了空中,自由驰骋。对于天性未泯的孩子们来说,放风筝不仅仅能娱悦心情,还有益健康。古籍《续博物志》云:“春风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泄内热。”放风筝的过程中,由于要不停地跑动、牵线、控制,使得全身肌肉关节随之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对臂力、关节提高反应能力还有好处。放风筝时,眼睛一直盯着远处,可以调节眼肌功能,减轻眼的疲劳,这对于中小学生们大有好处。

  “顺风相送三千里,一出家门万丈高。”这是成人放风筝的真实体会。在浩瀚的古籍中,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放风筝的感受。“清风如何托,终共白云飞”(寇准);“消得春风多少力,带上儿辈上青天”(徐渭);《红楼梦》中薛宝钗也在《临江仙》词中写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其实,人生在世,事业也罢,爱情也罢,就像那空中翻飞的风筝,几起几落,飘忽不定,但只要你把命运之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因风势而行,或收或放,或引或顿,必能飞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年一度春风到,借得彩鸢上九霄。在明媚的春光里,带上孩子快到户外去放风筝,放飞喜悦的心情,放飞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福与期望。

  寒冷的冬天终于被温暖的春风吹走。在浓浓的春意中,有一个人在悠闲地散步,享受着春天的美景,他就是诗人高鼎。

  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晴空万里,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自己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高鼎被这千姿百态的春天所迷住,陶醉在美好的春光中。

  “噢”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安宁,原来学堂早早地放学了。欢快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快!快!”一个扎小辫的孩子高高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鹰形风筝,跳着、叫着从高鼎面前窜过。高鼎的目光被吸引过去那孩子拉着风筝线,另一个孩子展着风筝。展着风筝的孩子一松手,那边就一边跑一边放线。只见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不一会儿,天空中陆续飞起了许多纸风筝。在高高的云层中,各式各样的风筝似乎活了,纷纷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春天的气息里飘荡着孩子们银铃般的欢笑声。春天的美丽与孩子们的身影融合在一起,使高鼎仿佛回到了儿时,情不自禁地笑了。

古诗词赏析 6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古诗词赏析 7

  雁儿落过得胜令·寻致争不致争

  朝代:元代

  作者:高克礼

  寻致争不致争,既言定先言定。论至诚俺至诚,你薄幸谁薄幸?岂不闻举头三尺有神明,忘义多应当罪名!海神庙见有他为证。似王魁负桂英,碜可可海誓山盟。绣带里难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个年少书生。

  译文

  该争辩的却不争辩,已经说定的就要言而有信。要论至诚我最至诚,不要你薄幸无情还有谁薄幸无情。难道不知道举头三尺就有神明,忘恩负义的.都会担当罪名。海神庙的故事可以凭证。像王魁负桂英。想当初他曾经在神前海誓山盟,后来他负情,终于未能在女人手中逃却生命,自杀身亡的桂英女,最终处死了这个年少书生。

  注释

  雁儿落过得胜令:双调带过曲。又名《鸿门凯歌》。

  致争:争气。

  当罪名:担罪名,承当罪责。

古诗词赏析 8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典故:.“持节云中”两句:用汉文帝与冯唐故事。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典故: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济:渡过。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典故: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4.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典故:羡鱼:羡慕钓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古人有言曰:“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与其空口赞赏别人的成绩,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

古诗词赏析 9

  《甲午恨》

  甲午海战国耻恨,骄奢极欲清君臣,

  国弱民穷叹割地,千古骂名史留痕。

  《广场纳凉》

  华灯初上日西斜,广场纳凉响鼓乐,

  载歌载舞欢声聚,摩肩接踵笑不绝。

  《搭鹊桥》

  千里银线搭鹊桥,手扶鼠标牵手笑,

  疆土相隔不惧远,花开对面不相扰。

  《断鹊桥》

  情深意切织女娇,银河相隔万里遥,

  王母并非狠毒心,感化凡尘断鹊桥。

  《宽心谣》

  环肥燕瘦莫互贬,人生难得心胸宽,

  常乐能解烦恼事,笑看江山世事欢。

  《风雅颂》

  尽享盛夏阳光魅,着力清凉另寻枝,

  一生谈吐风雅颂,太白遥笑杏林痴。

  《举国同庆》

  稻粟翻浪香亦浓,镰刀斧头展雄风,

  千年税赋今朝免,羞煞闯王枉称雄。

  《稻花香》

  秋高气爽适人意,酒酣醉闻稻花香,

  神舟乐蹈中流舞,环顾江河日月长。

  《笑采风》

  国庆喜踏云岭乐,镜头长短摄秋容,

  鹤发童颜不寂寞,花海枫红笑采风。

  《秋色浓》

  雅室坐观八万里,回眸窗前秋色浓,

  平仄不论新旧韵,色彩斑斓炫霓虹。

  《又一年》

  浓情款款又一年,落叶纷纷换一川,

  冷冷暖暖似不同,悠闲孺雅曲尽欢。

  《北风》

  北风朔朔添冬衣,东来西往日行疾,

  四季轮回星月灿,红花绿叶可慢移?

  《小卒》

  平静淡然毋庸急,人海茫茫若弈棋,

  车走直线马横跳,无名小卒扛帅旗

  《写人心》

  纤笔羊毫描世界,浅吟低唱写人心,

  触动百姓心上事,赢得万民称知音。

  《走太极》

  闲走太极意提顶,阴阳调和不虚行,

  含胸拔背盈盈气,沉肩坠肘煜煜情。

古诗词赏析 10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1】大漠:广大的沙漠。

  【2】燕山:在河北省。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3】钩:古代兵器。

  【4】何当:什么时候。

  【5】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6】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7】清秋:清朗的秋天。

  【注释】:

  [1]络脑:马络头。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此处亦暗指渴望人才得到重用。

  作品赏析: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古诗词赏析 11

  《金缕衣》是唐朝时期的一首七言乐府,作者无名氏。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涵义深永的小诗,它叫人们不要重视荣华富贵,而要爱惜少年时光。

  原文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翻译:

  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最好时期。

  花开可以折取的时候就要尽管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赏析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得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从字面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爱惜时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乐及时”的宗旨看似乎低了,作“珍惜时光”看,便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切的。

古诗词赏析 12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漫,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周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道数学题,正要灰心时,突然恍然大悟,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现在不抓紧时间学习,以后就晚了.可不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 .老师常常教育我们要像杜甫一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老师常常教育我们要像杜甫一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但只要有乐观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就一定能走出困境。就象古诗中说的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今天是我们班组织春游的日子,天上恰好下起了蒙蒙细雨,大家暂时放下了学习的包袱,徜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真是“沾衣浴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柳杨风”啊!

  7).望着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不禁又想起了我白发苍苍的`老父亲,有一句古诗中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知他老人空的身体现在是否安康。

  8).站在海边赏月,不禁吟诵: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9).刘胡兰面对铡刀,毫无惧色,宁死不肯说出党的秘密。最后被敌人杀害了,这真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0).3年时光,我们一同走过。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不能够再朝夕相处。但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彼此关怀鼓励,我们一定会取得新的成绩。

  11).在地震的废墟旁边,一座现代化城市出现在人民面前。面对此情此景,人们不禁想起刘禹锡的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古诗词赏析 13

  一、菩萨蛮·眼中有此妖娆色

  眼中有此妖娆色。花中无此风流客。一月一番新。一年都是春。盈盈花上月。几度圆还缺。不去卷金荷。奈渠花月何。

  二、清平乐·繁华敢望

  繁华敢望。自喜清贫状。老屋三间空荡荡。几册闲书架上。客来或问中庵。平生虎穴曾探。隐几悠然不答,窗间笑指山岚。

  三、玉楼春·野亭正在溪山际

  野亭正在溪山际。溪泻寒声山滴翠。望君不见奈君何,好景满前谁与对。尽心王事君应瘁。暂息可能无少遂。天开酒禁已多时,却甚不来同一。

  四、满江红·又次前韵

  看花须约,一千年、知赴瑶池缘浅。雪里花枝来索句,恍觉春生冷砚。却忆前时,寻芳处处,霞影浮杯面。酒醒花落,树头飞下余片。何事岁晚重妍,多情应笑,我早朱颜变。依样铅华红胜锦,争得瓶梅并剪。小阁幽窗,回寒向暖,百怕霜风卷。旧家野老,也来惊讶希见。

  五、水龙吟·马观复基司以九日水龙吟赋神峰邀

  小石也。观复家广平地有神山,因以命石物齐各自逍遥,何知*小鲲鹏大。乾坤太华,神?相望,两眉争黛。元气遗形,幽人良友,朝看夕对。尽共工怒触,巨灵善擘,众山碎、未吾害。借问此峰谁得。羡白眉、故家文会。萧然文室眼明,更比寻常宽快。长与安排,名香细茗,芳醪鲜脍。恐不时、便有打门狂客,设元章拜。

  六、水调歌头·窥天以管

  窥天以管,认得几多星。嗟扰扰。矜完美,校奇零。蚁缘庭。物化无穷已,石生火,火生壤,壤生湿,湿生木,木生萍。梦里高车驷马,蘧然觉、瓮牖紫扃。记达人有语,痛饮读骚经。非醉非醒,妙难形。曾经滟к,夷险地,人上*,比心宁。更谁问,桃李冶,蕙兰馨。水东亭。一曲沧浪咏,都分付,野鸥听。还渐喜,乡社饮,近高龄。但愧霜台旧友,平生念、铁石通灵。办林间一笑,酒*滟风?。饭白刍青。

  七、满江红·病中呈诸友

  昼景清和,南风扇、葛衣未试。知又是、梅黄时候,麦秋天气。宝鸭旋薰香篆小,绿阴生寂重门闭。有画梁双燕伴人愁,知人意。萤窗苦,貂蝉贵。穷与达,心如醉。个月来多病,不禁憔悴。讳疲怎谩衣带缓,怯眠却把窗儿倚。问阿谁、心绪正如今,还如此。

  八、木兰花·慢晓过卢沟

  上卢沟一望,正红日、破霜寒。尽渺渺飞烟,葱葱佳气,东海西山。依稀玉楼飞动,道五云深处是天关。柳外弓戈万骑,花边剑履千官。寒窗萤雪一生酸。富贵几曾看。问今日谁教,黄尘匹马,更上长安。空无语,还自笑。恐当年、贡禹错弹冠。拟把繁华风景,和诗满载归鞍。

古诗词赏析 14

  送毛伯温

  明代:朱厚熜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一、译文及注释

  1、译文

  将军你争伐南方,胆气豪迈无比,腰间的钢刀如同一泓秋水般明亮。

  风吹电闪之中旌旗飘,战鼓擂动,山河震动,日月高标。

  将军神勇天生,犹如天上麒麟的后代,敌人如同洞里的蝼蚁一般,怎么能逃走呢?

  等到天下太平,将军奉诏,班师回朝的时候,我(指嘉靖自己)亲自为将军解下战袍,为将军接风。

  2、注释

  毛伯温:字汝厉,吉水(属江西)人。明武宗正德年间进士。1539年(明世宗嘉靖十八年)派他讨伐安南(越南)莫登庸之乱。他出征一年多,兵不血刃,平定安南,因功被加封太子太保。

  大将:指毛伯温。

  横:横挎。秋水:形容刀剑如秋水般明亮闪光。雁翎刀:形状如大雁羽毛般的刀。

  鼍鼓:用鳄鱼皮做成的战鼓。

  旌旗:指挥作战的军旗。

  麒麟:一种传说中的神兽,这里用比喻来称赞毛伯温的杰出才干。

  蝼蚁:蝼蛄和蚂蚁,这里用来比喻安南叛军不堪一击,不成气候。

  诏:皇帝的诏令。

  朕:皇帝的自称。

  先生:指毛伯温。

  二、诗词赏析

  首联叙南征领兵将领毛伯温的气派。他显得胆气豪壮,腰上横挂着明亮的雁翎刀,很是威风。颔联由写大将军本身过渡到写他率领的军队。战鼓隆隆山河似在震动,军旗高高飘扬,似与日月比高。他带领的军队也是威武雄壮的`。虽未写一兵一卒,但军队的声威却通过战鼓及军旗显示出来了。

  颈联预示安南两种人物的命运。安南一事,原是世孙黎宁派人向明廷报告莫登庸纂逆之罪,明廷几经犹豫才派毛伯温率军十二万余人出征。当大军压境之时,莫登庸畏惧投降,后来也得到了封赏。但毛伯温出征之时莫登庸还是明军要讨伐的人。因之麒麟似指黎宁等人,蝼蚁似指莫登庸等。尾联预祝毛伯温南征胜利,表

  达了作者对南征必胜的信心和对主将的殷切期待。

  世宗是明代有名的昏君。可是在这首诗里,他却做出了一副礼贤下士、洒脱豪爽的嘴脸。“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风雁翎刀”,起笔虽然不免有些粗俗,但从全诗来看,却仍有以下几点好处:

  其一、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主题,点出了事由,造成了出征的气氛。

  其二、此句丝毫不事雕琢,却能以“文势”夺人,定准了全诗豪放洒脱的基调。

  其三、一下子就把一个腰横宝刀,英姿勃发,胆气过人的将军形象推到了读者面前,其造语虽然直露,但字里行间却渗透着作者的赞誉之情。接下来,作者进一步用将军出兵的场面来衬托其威势。“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作者为了强调军威,有意把“风吹”“电闪”四字提到了句首,不但使句子对仗十分工整,读来朗朗上口,也更增加了大将的几分威势。

  大将的形象和率师出征的场面写过之后,作者进一步写将军出征稳操胜券,必能克敌制胜。这一方面是对大将威势的更有力描写,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期待之情。

  另外,作者为了要写将军必获全胜,用“天上麟麒”与“穴中蝼蚁”做鲜明的对比,用来比喻的辞语选得典型,胜负之势立然可见。“原有种”,反映了作者那种庸俗的天命观,用在这里,却也表达了他赞誉大将、坚信出师必胜的心情。

  “岂能逃”既写出了敌军在这样一位大将的打击下无法逃脱灭顶之灾的丑态,也说明胜利是轻而易举的。

  因此,作者在最后两句满怀信心地写道:“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这是全诗中最精彩的两句话。“太平”二字有两重含义,其一是指大将出征后,立刻能天下太平,极言其武功卓著,马到成功;其二是指大将能平安归来,隐隐中透露出对大将的关切。“待诏归来日妒,虽然造语平淡,明白如话,但其中包括着期盼将军胜利归来的殷切之情。“朕与先生解战袍”句中的“先生”,说明毛伯温将军并不只具有匹夫之勇,还有其“风流儒雅”的一面,既能拔剑相斗,又能运筹帷幄。

  另外,世宗这里特以“先生”称之,是对毛伯温的赞誉之辞,是一位封建帝王对其臣子的褒奖和赞美。先称“大将”,再称“先生”,就无形中把毛伯温抬高了一步,似乎毛伯温成了“帝王之师”。

  不仅如此,他还要亲自给这位先生解下战袍。一个“解”字,更抬高了毛伯温的地位。

古诗词赏析 15

  原文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识。还记得在梦中已将万里江山走遍。游赏那些风景名胜,只需带上手杖即可,耗损不了几双木屐。可笑我忙忙碌碌,却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对,长期做来去匆匆的过客。

  昔日一统江山,如今却被分为南北两半。曹操、刘备皆是当世的英雄。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旧事,如今已没有一丝痕。楼台刚刚建成,却已不见人踪;壮志未酬,我却满头白发。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注释

  ⑴满江红:满江红,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钦定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另有平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3]

  ⑵溪山:辛弃疾的溪山情节。早在淳熙五年(1178),辛弃疾已经有了依稀朦胧的“溪山”意识。事实上,辛弃疾“溪山”意识出现的年代,还可以大大前推。如《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词云:“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四年(1168)或稍后,时为建康府通判。又《水调歌头》词云:“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辛弃疾“溪山”隐逸情结产生,不能说这是消极颓废的意识;不仅如此,恰恰相反,正说明词人的积极主张收复、抗战。只是在这种积极主张不能实现,在希望彻底破灭之后,才有了美人迟暮,英雄失路之感;更有了迷途实远,昨非今非之慨。这是“溪山”隐逸情结产生的真正原因。怪:惊异,骇疑。而之所以如此,隐含有时光迅速,不觉间已是旧相识了的感叹意味。按:稼轩南归初期,曾有一段漫游吴楚的生活经历,通判建康后,也大体宦游于吴楚一带,故有此感。

  ⑶緉(liàng亮):一双。屐(jī击):木底有齿的鞋,六朝人喜着屐游山。语出《世说新语·雅量》: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簏箸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箸几量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⑷尘劳:风尘劳辛,指其宦游生涯。三十九年非:回顾三十九年,一切皆非。《淮南子·原道训》:“凡人中寿七十岁,然而趋舍指凑,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时稼轩年近四十,套用此语自叹。

  ⑸“吴楚”两句:此化用杜甫《登岳阳楼》诗意:“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诗极言洞庭湖宽广,似将中国大地分裂为二。坼(chè彻):裂开。

  ⑹“英雄”两句:谓图英雄霸业者,惟曹操和刘备相与匹敌。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此明颂曹、刘,暗扬孙权。盖当时堪与曹、刘争雄天下者惟孙权,而他正霸居吴楚一带。稼轩《南乡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与此暗合。敌:匹敌。

  ⑺“被西风”两句:言历史遗迹被无情西风一扫而尽。

  ⑻“楼观”两句:感慨宦迹不定,事业未就而鬓发先白。楼观甫成:楼阁刚刚建成。苏轼《送郑户曹》诗:“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此喻调动频繁,难展才略。旌旗:战旗。旌旗未卷:指战事未休,喻复国大业未了。

  ⑼“叹人生”两句:谓哀乐相循,古今同理。言外之意,大可不必计较。转相寻:循环往复,辗转相继。

  赏析:

  作者:佚名

  此词可分三层。

  上片为第一层,由江行沿途所见山川引起怀昔游,痛惜年华之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秀美,辛弃疾南归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吴楚,行踪遍及大江南北,对这一带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调动频繁,告别山水长达十年。此时复见眼中川“都似旧时相识”了。“溪山”曰“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这是江行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是久违重逢的最初的感触。往事虽“还记得,却模糊、记不真切,真象一场旧梦。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梦中”云者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雄心壮志未得实现。业已倦于宦游的结果。反复玩味以上数句,实已暗伏“尘劳”、觉非之意。官场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旧曾相识虚如幻梦不如远离,同时也就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召唤,来自大自然的召唤。所以,紧接二句写道:“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要探山川之胜,就得登攀,“携杖”、着“屐”(一种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世说新语·雅量》载阮孚好屐,尝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两)屐?”意谓人生短暂无常,话却说得豁达幽默。此处用来稍变其意,谓山川佳处常在险远,不免多穿几双鞋,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结尾几句就对照说来,“笑尘劳、三十九年非”乃套用蘧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话(语出《淮南子·原道训》),作者当时四十岁,故这样说。表面看,这是因虚度年华而自嘲,其实,命运又岂是自己主宰得了的呢。“长为客”三字深怀忧愤,语意旷达中包含沉郁。实为作者于四十年年来之感慨,年已四旬,南归亦久,但昔日的志愿,却无一件得以实现,感慨,今是昨非,一生劳碌,原来“长为客”无丝毫是自己左右的。

  这片六句另起一意为第二层,由山川地形而引起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怀。扬州上游的.豫章之地,历来被称作吴头楚尾。“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诗(《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先主传》)而孙权堪与二者鼎立。此处四句写地灵人杰,声情激昂,其中隐含作者满腔豪情。“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二句有慨叹,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于九泉而从之的意味,亦隐然句中。

  结尾数句为第三层,是将以上两层意思汇合起来,发为更愤激的感慨。“楼观才成人已去”承上怀古,用苏轼诗“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这里是说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人及己,“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综此二者,于是词人得出一个无可奈何的结论:人间哀乐从来循环不可琢磨(“转相寻”),“今犹昔”。这结论颇带宿命色彩,乃是作者对命运无法解释的解释。更是作者对命运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叹。

  词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笑尘劳、三十九年非”,另一方面又追怀古代英雄业绩,深以“旌旗未卷头先白”为憾,反映出作者当时矛盾的心情。虽是因江行兴感,词中却没有着重写景,始终直抒胸臆;虽然语多含蓄,却不用比兴手法,纯属直赋。这种手法与词重婉约、比兴的传统是完全不同的。但由于作者是现实政治感慨与怀古之情结合起来,指点江山,纵横议论,抒胸中郁闷,驱使古人诗文于笔端,颇觉笔力健峭,感情弥满。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自具兴发感人力量。

【古诗词赏析 】相关文章:

经典的古诗词赏析10-10

古诗词赏析03-07

古诗词赏析05-23

经典古诗词名句的赏析08-02

爱情的古诗词及赏析09-07

古诗词《关雎》赏析01-06

冬至古诗词赏析09-05

浣溪沙的古诗词赏析07-28

春雨的古诗词及赏析02-13

《关雎》古诗词赏析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