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浩然的《春晓》古诗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孟浩然古诗《春晓》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孟浩然古诗《春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注释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赏析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拓展:孟浩然的《春晓》鉴赏
生活处处有诗,诗歌于生活。人人眼中有诗,但不是人人都能作诗。好的诗歌往往就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生活现象。言他人想说而不能说之言往往就成诗。
孟浩然有首家喻户晓的《春晓》,在这方面就很有代表性。“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你看这近似口语的诗,在多少人眼中心中是“有”的,但惟有孟浩然笔下才有。
“春眠不觉晓”这是生活的常理。“春困,秋乏,夏打盹。”凡有点生活阅历的人都知道春天人们嗜睡,因为安逸了一冬天的人,在春天这个日日夜短的时候,无法一时适应,晚上躺下还没睡够天就亮了,所以“春宵一刻值千金”啊。但“春眠不觉晓的诗句却是孟浩然吟诵出来的,而且一吟诵出来就成了名句。
“处处闻啼鸟”也是众多人经历的。春天是鸟儿呼朋引伴的季节。春日清早,住在乡村的人都会听到叽叽喳喳的鸟鸣声,不管你是烦还是喜,你都能听得到。这是“人人心里有”的经历,但“个个笔下无”。如果说第一句还仅仅是表达抽象的事理,这第二句就有了物象,有了意境。但这物象、这意境惟有孟浩然把它入诗,进入了诗中就是美的意境。
当然,仅有上面两句,还不称其为诗,诗是具有强烈的抒情性的文学样式。诗人扑捉到这美好的意象,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怀呢?请看后两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刮了一夜的风,下了一夜的雨,那满树刚刚绽开的桃花、李花、杏花凋落多少?这就是作者的情怀。他担心一夜风雨,树上的花都被雨淋掉,风吹掉了;他担心,这美好的春天很快就过去了,他担心,人生就有如这花朵,转瞬即逝。这是对美好事物的呵护之情,这是惜春之情,这是惜时之情,这是美好的情怀。有了这样的情怀,作者前两句的妙语才锦上添花,才登堂入室,才被大家所喜爱,成为既通晓,又美丽的名诗。
好诗,皆有自己的妙处。该诗妙在自然,妙在朗朗上口,妙在言他人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妙在美好的情怀。
这首诗已经明白通晓到妇孺老幼皆懂的地步了,所以也没有必要再用现代语言去翻译了。所以本文也没必要沿袭它文再去罗嗦一遍,就此收笔。
【孟浩然古诗《春晓》】相关文章:
孟浩然的《春晓》古诗10-15
孟浩然《春晓》古诗赏析08-20
《春晓》古诗鉴赏07-10
春晓的古诗赏析11-22
孟浩然的古诗03-06
《春晓》古诗阅读及赏析07-25
古诗春晓教学设计08-07
《春晓》古诗原文鉴赏09-14
古诗《春晓》教学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