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渔家傲》古诗赏析

时间:2024-01-26 13:30:22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渔家傲》古诗赏析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渔家傲》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渔家傲》古诗赏析

《渔家傲》古诗赏析1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星河:银河。

  ⑵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⑹谩:徒,空。

  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⑻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⑼吹取:吹得。

  ⑽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12)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大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密。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祖籍郑州(今陕西彬县),移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少时贫而好学,真宗大中样符八年(1015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范仲淹曾积极推行“庆历新政”,为人廉洁公正,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做人准则。词作仅存五首,描写边塞秋思,羁旅情怀,突破了宋初词专写儿女柔情的界限,风格明健豪放。有《范文正公集》。

《渔家傲》古诗赏析2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赏析】

  王安石晚年这首山水词所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美, 就中反映出他在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

  对世途感到厌倦,而对大自然则无限向往,动辄借自 然景物以抒发自己的幽怀。全词以景起,以情结,而

  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 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起首二句写得极为娟秀,为人所称誉,乃融化他人句而来。吴聿《观林诗话》记王安石尝于江上人家壁间见一绝,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蓝’,为踌躇久之而去,已而作小词,有‘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之句。盖追用其词。此见词人善于融炼诗句,浑然天成。他用一水来概括一江春水,添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丰富了原句的内容,提取原诗精华,调合得巧妙自然。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茅屋数间窗窈窕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着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他同期写的《竹里》诗可与此参读: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此即词中茅屋数间的一般情景。茅屋三句,包涵了《竹里》诗的全部情景,但情韵连续,融成一片,更见精严。午枕觉来闻语鸟一句,见出词人那种与花鸟共忧喜、与山水通性情的悠闲的情致与恬淡的.心境。欹眠句,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这并非久静思动,却是绚烂归于平淡后常有的心理反应。

  其比较的结果,马上的鸡声还是比此时枕上的鸟声动听。此意由下文再补足。忽忆故人今总老,反衬自己之已老。而此时贪爱闲话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作的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见唐沈既济《枕中记》)。

  王安石二次罢相隐居金陵以后,心境渐渐平淡下来。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王荆公不爱静坐,非卧即行。晚卜居钟山谢公墩,畜一驴,每食罢,必日一至钟山,纵步山间,倦则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及归。这种旷日的游历体察,引发词人创作了不少描写水光山色的景物词。这首词,艺术的锤炼上比早年更为成熟。历来的评论家,极推崇王安石晚年写景抒情的小诗,而往往忽略这类风格的词。其实,这首得比其同类的诗还要出色。此词的主要特色,是善于融诗入词。

【《渔家傲》古诗赏析】相关文章:

古诗《渔家傲》赏析12-05

渔家傲主旨及赏析古诗词08-13

渔家傲秋思古诗赏析与译文11-24

李清照《渔家傲》赏析07-24

张元幹《渔家傲题玄真子图》古诗赏析01-16

渔家傲李清照古诗注释08-03

李清照《渔家傲》注释及赏析11-23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及赏析11-23

《渔家傲·秋思》原文及赏析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