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怀的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国情怀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国情怀的古诗 篇1
我们学校在创建“书香校园”的过程中,一直提倡让我们多积累古诗词,让我也深深感受到: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精髓,透过一首首诗歌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文字的艺术和作者越过时空传递的那种情感和意境。在大量的经典古诗词积累中,让我感受最深也最为感动的,是流传千古的爱国诗篇。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大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表达的是南宋诗人林升不甘心偏安一偶,忧国忧民的悲愤心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了范仲淹一心为公,报效祖国的无私情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陆游在临终之时,最牵挂的.仍然是国家的兴亡安危。
在众多的爱国诗篇中,我最喜爱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每次读到这首词,我都会为那种磅礴气势而热血澎湃,为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就是我从这一首首爱国诗篇,一个个爱国诗人那里所感受的。今后我将阅读积累更多的优秀古诗文,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美丽的国家而奋斗。
爱国情怀的古诗 篇2
望阙台
明代: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赏析
该诗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疆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寓抗倭斗争的困难困苦。因有感于曾一起抗倭的汪道昆被弹劾罢官,来形容自己像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远望皇帝居住的地方,仍盼抗倭斗争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达了对祖国的热诚,自己有一片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也蕴含了对朝廷的忠贞。
此诗以非常形象化的手法,抒发自己的丹心热血。
首句“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此诗虽为登临之作,却不像一般登临诗那样开篇就写景,而是总括在苍茫海疆内东征西讨的卓绝战斗生活。“寒”,既指苍茫清寒的海色,同时也示意旷日长久的抗倭斗争是多么困难困苦,与“孤臣”有着照应关系。其次句写登临,又不是写一般的登临。“望宸銮”,交待出登临望阙台的动机。“孤臣”,不是在写登临人的身份,主要是写他当时的境况和登阙台时简单的心情。战斗艰难卓绝,而远离京城的将士却得不到来自朝廷的足够支持,心中布满冲突。得不到朝廷支持,对此不无埋怨;可是他又离不开朝廷这个靠山,对朝廷仍寄予厚望。所以,他渴望表白自己的热诚,盼望得到朝廷的支持。正是这冲突的心情,促使来到山前,于是望阙台上站起英雄伫望京师的孤单身影。至此,我们才会看到,第一句诗不是徒然泛设。它其实为下面的登临起着类似领起的作用。没有多少年艰难的孤军奋战作前题,那么此次登临也就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情。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一联是借景抒情。登上望阙台,赫然发觉:千峰万壑,秋叶流丹。这一片如霞似火的生命之色,使激情满怀,鼓荡起想像的风帆。这两句诗形象地提醒出封建社会中的爱国将领忠君爱国的典型精神境地。在长达十来年的抗倭战斗中,所以能在艰难条件下,不停懈地与倭寇绽开殊死比赛,正是出于爱国和忠君的热诚。
“繁霜”二句,借“繁霜”、”秋叶”向皇帝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心。虽然,王朝对自己海上抗战支持甚少。而且甚有责难。但自己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虽凝如繁霜,也要把这峰上的秋叶染红。轻视个人的名利得失,而对国家、民族有着剧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哪怕自己遭致不公之遇,也仍旧忠心耿耿地驰海御故。由于有着崇高的思想境地,高尚的爱国情怀,尽管是失意之作,也使这首诗具有高雅的风格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用拟物法,以繁霜比方自己的鲜血,形象生动,在艺术表现上极富感染力,读其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不愧为千古传颂的名作。
爱国情怀的古诗 篇3
一、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
二、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三、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四、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人胸怀间。
五、寸寸山河寸寸金。
六、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七、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八、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九、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十、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十一、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爱国情怀的古诗 篇4
爱国诗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浓烈奔放的一枝奇葩,充分展现了我国历代诗人炽烈的爱国情怀。爱国诗的内容极其丰富,有的揭露入侵者的残暴凶残;有的热情讴歌民族英雄,爱国将士;有的直抒报国之志,表现民族自尊心;有的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抒亡国之痛,去国之恨,思国之情;也有揭示沦陷区人民的痛苦,企盼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所有这些内容的诗篇,可以说诗人都使用血泪写成的,它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精神的最突出最强烈的表现。
较早的代表人物要首推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忧国忧民,满腔热忱,却不被昏庸的楚怀王任用,反遭流放。坎坷的政治命运并不能削弱他对楚国的一片赤诚,在他的代表作《离骚》里,诗人写道:“岂余身之惮秧兮,恐皇舆之败绩。”(并不是害怕自身遭到祸害,只是担心国家会一败涂地。)“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泣涕长叹,只为人民的艰难。在《国殇》一诗中,屈原更是刻画了忠勇刚强,冒死迎敌进行惨烈搏杀的战士形象,讴歌他们英灵永在,浩气长存,写出了千古以来炎黄子孙所崇尚的爱国精神。热爱祖国的深情,贯穿屈原的一生,熔铸了他的人格,辉映着他的诗品。
爱国诗一直在诗歌的长河里闪耀着光辉。曹植在《白马篇》中唱出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杂诗七首》中也表示了“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优”。晋代傅咸《左转诗》中也有“死而利国,以为己荣”的句子。我们初中教科书中的《木兰诗》,更是表现了女子为国杀敌的豪情。
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繁荣时期,爱国诗词也相应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原得此身长报国,何须身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等。唐代社会经济发展很快,统治阶级拓疆掠土,唐王朝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在这种背景下,立功边庭,名垂青史一直是文人最为向往的。这种豪情在李贺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在《南园十三首》中大抒报国立功之志,其中一首写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吴钩:宝剑名;凌烟阁,唐太宗曾记叙功臣的名字,放在凌烟阁。)身体多病,一向羸弱的李贺也要拿起利剑,攻城拔寨,博取万户侯,名垂青史。
唐代著名诗人中,杜甫也写了不少爱国诗歌。但由于杜甫正处在安史之乱的动荡年代中,所以他的诗总饱含着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和对人民悲惨生活的哀痛,如《春望》,《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三吏”,“三别”等。
爱国诗词的大发展出现在宋代,尤其在南宋。在靖康之变后,南宋统治者偏居一隅,尽管统治集团屈节求和,但人民的爱国热情异常高涨,反映到文学中,就是爱国诗词的大发扬。陆游与辛弃疾的作品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这是陆游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在嘉州(今四川乐山)知州任上所写的《金错刀行》。此前一年,陆游在南郑前线参加了火热的抗金斗争,心潮澎湃,久难平静,故作此诗。诗人以不能杀敌立功,名垂青史为耻辱,但这不是只为个人功名,而是一心报国。在汉水之滨的南郑从军,看到积雪如玉重峦高耸的终南山,更是豪情万丈,并情不自禁的高呼:“楚人能发誓虽剩三户也要灭亡秦国,难道我们堂堂大宋帝国就没有能人了吗?”把收复失地的信心和“中国”必胜的豪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辛弃疾在《贺新郎》中写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词中暗用“女娲补天”的典故,表达了挽狂澜于既倒,恢复祖国河山的热切愿望。
另外,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等等都是爱国诗的杰作。除陆辛二人外,曾巩,陈与义,范成大,张孝祥,李清照,陈亮以及岳飞,文天祥等人的作品大都辉映着爱国主义的光芒,他们共同把爱国主义诗词的创作推向高峰。
到了明末和清末,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爱国诗人再次奏响了抗敌救国的主旋律。如明末陈子龙的.“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夏完淳的“缟素酬家国,戈船决生死”;清末诗人黄遵宪的“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梁启超的“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煮不平”,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等等,无不令人荡气回肠。在明清诗人中,林则徐以禁烟强国,勇抗外侮的民族英雄形象让后人景仰,而从他的诗中,我们更能领悟他深深的爱国情怀。在禁烟受挫被贬伊利的途中,林则徐给友人陈子茂写了两首诗《次韵答陈子茂》。在其中一首诗中诗人写道:“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关山万里残宵梦,犹闻江东战鼓声。在《示家人》一诗中又写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此来表现他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牺牲一切,无所畏惧的爱国情怀。
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世界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脊梁。伟大的爱国诗人们所抒写的感天地泣鬼神的不朽巨作,必将激励着后人以更大的热情献身于自己的祖国!
爱国情怀的古诗 篇5
《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己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爱国情怀的古诗 篇6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的这首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自题小像
鲁迅 〔近现代〕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人将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宋代】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沁园春·雪
【近现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水调歌头》
左权
血照渌江水,气壮太行山。
才华横溢谁属,更胆赤心丹。
九路围攻化解,敌寇诡谋又灭,捷报四方传。
名利置身外,论战有新篇。
战辽县,炮火烈,斗凶顽。
将星忽殒,飞雨如泪晋东南。
多少青春换取,华夏全新天地,青左权。
但愿蓝天下,春灿百花妍。
左权,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是八路军的高级将领。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
《就义诗》
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抗日英雄,爱国将领。1933年5月26日与冯玉祥、方振武、佟麟阁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作战。1933年11月,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
《扬子江》
【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的一片爱国之心在这首诗中展露无遗,或许有人觉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加视死如归,大气磅礴,但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流露出的坚定的爱国之情却更让人动容!
爱国情怀的古诗 篇7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责备!
假如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原来就够惨了。而再在“萍“上着“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艰难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方贴切,形像鲜亮,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战胜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汀州。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担心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殊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颜色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的绝唱!
以上六句,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会聚为高潮,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概、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静愿大方赴死的民族气节。
爱国情怀的古诗 篇8
1、送人赴安西
【唐】岑参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2、西州
【唐代】张籍
羌胡据西州,近甸无边城。
山东收税租,养我防塞兵。
胡骑来无时,居人常震惊。
嗟我五陵间,农者罢耘耕。
边头多杀伤,士卒难全形。
郡县发丁役,丈夫各征行。
生男不能养,惧身有姓名。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
3、塞上曲二首
【唐】戴叔伦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4、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夜泊水村
【宋】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6、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7、塞下曲
【唐】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9、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0、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1、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12、杂诗
【魏晋】曹植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13、感遇
【唐】陈子昂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
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
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14、病起书怀
【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15、读陆放翁集
【清】梁启超
辜负胸中十万兵,
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
说到胡尘意不平。
爱国情怀的古诗 篇9
满江红·写怀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狱中题壁
近代: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宋代: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爱国情怀的古诗 篇10
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致,声情悲壮。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照旧,可是国都已经沦落,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缺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凉。诗人记忆中从前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充满,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制造了一片荒芜凄惨的气氛。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剧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盛,烟景明媚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落而失去了春天的光荣,留下的只是断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肤浅,表示长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干净、井然有序了,而是荒凉破败,人烟稀有,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剧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当欢呼雀跃,唱着委婉动听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伤心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苦痛,就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给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妙的.景象,越会增加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悲伤国事,思念家人的肤浅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展了一个春天,仍旧没有完毕。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临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斗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拘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斗是一封家书赛过“万金”的真正缘由,这也是全部受战斗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阔人民反对战斗,期望和平安的美妙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书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极无聊赖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始终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有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别写到自己的年轻。“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苦痛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实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饱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肤浅,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表达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构造紧凑,围绕“望”字绽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风光的穿插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慨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风光,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终写到自己的哀怨和年轻,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制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地。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喜爱国家、期盼和平的美妙愿望,表达了大家全都的内在心声。也展现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爱国情怀的古诗 篇11
读完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示儿》,心里总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分,更加让我为之动容的是短短四句话,却强烈地表达了陆游那炽热的爱国情怀。这首古诗主要写了陆游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28个字,字字珠玑,发自诗人肺腑,真挚感人。“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出了陆游在弥留之际,却还依然为祖国的安危、建设着想,表现出他执着而强烈的爱国热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可以看出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他并不怕死,只是为不能看到支离破碎的国家重新统一而悲伤,可见陆游是一个十分爱国的诗人。
诗人对国家的爱是多么强烈而真挚啊!这种爱国情感,是一种高度的,境界达到顶峰的,任何事物和感情都没法阻止这种感情升华。从根本上去想,爱国的感情不像人与人之间的多种多样的感情,因为爱国就是爱国,国家只有一个。可是想一想,无数的.爱国的人,都用自己的行动报效祖国,他们的爱国却不为所有人知道,就像那些在战场上战死的战士,他们的名字也不全都是载入史册的;但是,诗人的爱国被人传颂千古,并且成为了爱国的典范。典范之所以称作典范,是因为这种爱国具备了所有爱国者的精神品质:面对国家衰败的悲痛、坚信国家安定的决心,还有时时想要报国的渴望。当然,只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诗人的爱国思想中,具备了一样最为珍贵的品质,那就是一种高境界的信仰。这种信仰完全地将诗人与国家连在了一起,表示国家的一切不一定全是诗人的,但诗人的一切都是属于国家的。诗人知道,死去之后没有复活的可能,而且死后将没有头脑和一切感官,一切都将是空虚。然而,诗人并没有就让爱国思想和精神随着他的死去而消失,而是埋葬自己的肉体,让对国家的爱永远在人间。是什么证明了这一点呢?——诗人把所见所想以及意愿都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啊。遥感先人们的爱国精神,如果没有这些爱国人士,哪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牢记他们的丰功伟绩,因为他们的存在,祖国才变得繁荣富强。
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贫穷走向富裕、从黑暗走向光明,让中国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我们这一代孩子生长在这么优越的环境里,一定要向爱国志士们学习,勤奋学好每一门功课,争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多做贡献。
爱国情怀的古诗 篇12
满江红·写怀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剧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整理旧山河,朝天阙。(壮志一作:壮士;兰山缺一作:兰山阙)
赏析
岳飞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勇敢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宠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这首的上片,“怒发冲冠,……空悲切”。意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感到怒发冲冠,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顿。抬头远望,又对天长啸,急迫希望实现自己的志愿。三十多岁的人了,功名还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尘土一样,都是缺乏所求的。我渴望的是什么东西呢?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战,我要不停的去战斗,只要这征途上的白云和明月作伴侣。不能等了,让少年头轻易地变白了,到那时只空有悲愤。这一段表现了岳飞急于立功报国的宏愿。
下片,“靖康耻,……朝天阙。”靖康二年的国耻还没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时候才能够消退呢?我要驾乘着战车踏破敌人的巢穴,肚子饿了,我要吃敌人的肉;口渴了;我要喝敌人的血。我有雄心壮志,我信任笑谈之间就可以做到这些。等待收复了山河的时候,再向朝庭皇帝报功吧!这一段表现了岳飞对“还我河山”的决心和信念。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侍从头、整理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难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从“怒发冲冠”到“仰天长啸”,先是写在家里庭院中的状况,他凭观栏雨,按说这是一种很满意的生活,可是却按不住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一句“仰天长啸”,道出了精忠报国的急迫心情。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白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晰楚。岳飞在这里特别奇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迫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哀痛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完毕词的上片所表达的心情。
下片一开头就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迫地期望,胸怀壮志,就由于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详细化了。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大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怒之情,同时表现了勇敢的信念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待从头、整理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成功的信念,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成功等,而用了“整理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