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诗诵读学习心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诵读学习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诵读学习心得1
诵读古诗、感受经典
——浅谈古诗教学心得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能在小学阶段学习积累更多的古诗文,则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而且能享有一辈子。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教学,传统的教师一般多停留在字面讲读上,没有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而要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老师的教法改革,探索一套有利推进素质教育,强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我尝试用“激兴趣——读诗文——明诗意——赏意境”四步古诗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
1.激兴趣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教学,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将对学生学习古诗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比如:在教《望庐山瀑布》时,就可采用“激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用一个谜语“悬崖挂块大白布,千手万脚捉不住,远听千军万马吼,远看银泉飞下谷。”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对瀑布的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更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2.读诗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教学也同此理。让学生反复吟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教师的不厌其烦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学习,力求做到:
①吟诵与自查自悟相结合,引发感悟。自查自悟是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自行查阅资料,理解、感悟古诗文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等。学生可以在校内查,也可以在校外查,可以问老师、同学,也可以问家长、邻居。这样,学生在自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出一些个性化的感悟,受到古诗文的情意熏陶。
②吟诵与赏析相结合,丰富感悟。利用专题课、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欣赏配乐诗朗诵的录象与录音,让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动情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从而增进了对诗文的朦胧的理解,并滋生出许多感悟。在欣赏的同时,主要在选材、立意、构篇、遣词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析,可以整体系统,也可以点点滴滴,不拘一格,广开言路,以增强对古诗文的感悟。
③吟诵与议论相结合,交流感悟。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有的可能只是零碎片段,有的甚至还只是片言只语,所以特别需要在同桌、小小组之间充分议论。这样可以互相启发,激起“头脑风暴”,不仅会大大促进理解,而且会触发出许多感悟。
④吟诵与运用相结合,深化感悟。首先,诗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文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在生活中运用诗文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赏景吟诗,观物吟诗,叙事吟诗,等等。其次,让古诗文运用于习作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学生在习作中用诗时,会给诗句赋予一种新的表达内容和感受,从而使学生从更新、更广的角度去理解古诗文,感悟古诗文。这样就为萌生出许多个性化的感悟,创造了条件。如何引导吟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a、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如何使学生“美读得其法”,教学可分三步进行:一是首先要确定基调。二是要分辨重音,掌握顿挫,读出节奏。三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掌握方法,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
b、创设情境法。古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吟诵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吟诵边表演,可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吟诵立意欢快的诗文,可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吟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怨低沉的曲子;吟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吟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加深对诗意的感悟,促进记忆。
c、分类吟诵法。根据诗的内容或诗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吟诵,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分类吟诵,背得多,记得牢。根据时令分类,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线索,从而达到流畅记忆,大地调动了学生吟诵的兴趣。
d、综合吟诵法。这是一种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吟诵方法。有时采取小组赛、男女组赛,有时采取限时背、师生背、接龙背,有时采取根据内容、根据时令分类吟诵,有时采取听记背、问答背等等。多种形式综合背诵,灵活且富有变化,给学生带来了吟诵古诗文的乐趣,避免了背诵的枯燥性。通过引导巧背,使学生储存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有效地实现了量的积累。
3.明诗意
新的语文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古诗产生的年代较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而且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而明诗意是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是一个把一句句精炼的诗的语言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这个训练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逐一落实字词以后,通过对每个诗句的串连通释,在整体上把握全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4.赏意境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真正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我们要诗情画意地教古诗,学生要诗情画意地学古再现意境是关键。
如教《赠汪伦》,教者借助投影、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汪伦送诗人李白的热闹、欢乐的场景,跟着一起跳一起唱,进而反复体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喻意,分享李汪之间的深情厚谊。
以上是我在教学古诗文中一些心得。我认为学习古诗文是孩子们一辈子的事,我们在小学阶段进行的古诗文教学活动,仅仅是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诗诵读学习心得2
古诗是我国文学体裁中最美的,古诗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这学期我有幸参加了由陆襄老师主持的“读之、吟之、歌之、舞之”古诗诵读研修班的学习,对古诗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有了更深的体会。古诗创作的年代里现代学生很遥远,如何使学生感悟古诗中的诗情画意,把古诗的美落实是现在的课堂上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我觉得古诗教学中,古诗的美不仅体现在教师赵的音乐有多美,多媒体制作得有多美,更多地应体现在诗本身的音律的美,意境的美。所以,古诗教学要有一定的深度。
一、感悟诗情的深度
“诗情画意”,诗必言情,无情不为诗,没有感情,就相当于诗没有了灵魂。在这堂课中,我选用的两首诗《中秋月》(之二)、《乡思》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使人借助月亮、夕阳等景物抒发了自己对家乡浓浓的情。对家乡的思念,对于学生并没有切身的体验。而教学古诗,又必定要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走近诗人,与诗人对话。因之时间、空间的距离,学生对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不一定能很准确地体会。所以在教学中我着力于引导学生体会诗情。
在上课伊始,我以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四韵》的诵读入手,在课堂上营造了思乡的氛围,让学生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中。在此借基础上再导入《中秋月》的学习,果然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对诗中“不有雨兼风”已具有了深刻的体会,感受到诗人也在想知道千里之外的家乡的情景呢。而教学《乡思》这首更加直白的'诉说乡思之苦、之浓的诗时,我以“极”、“恨”这两个字为切入口,通过换字的方法、通过体会“恨”的含义,使学生感悟诗人所说的一切都表达了他对家乡深深的思恋,所以才会望眼欲穿,才会对落日天涯的美景视而不见。
二、指导朗诵的深度
有了对诗的理解的深度,再让学生来朗读这两首诗,读出诗意来就事半功倍了。古诗之美首先在于她的音律美,古诗的押韵、平仄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所以学古诗必先朗诵。在这次的培训中,我改变了以往读诗的节奏,告诉学生诗要读的“平长仄短”;要“两个字一个节奏点”,只有这样才能读出诗的味道。如果说一开始学生的读只是把字音读准确了,那么当学生理解了诗意,在此基础上的读,就是通过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语言美,在这种美的熏陶下发自内心的美美的朗诵,是让人陶醉的朗诵。当然学生一开始未必都能读好,因此在教学《中秋月》时,我进行了范读,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诵读,学生有了范例,读得渐渐有了诗情。而第二首《乡思》的读,我则放开手让学生来读,因为一节课中,学生手中被诗人浓浓的相思之情所包围着,陶醉于诗之美,引起了他们的共鸣,所以读得优美动听。所以我感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古诗朗诵的指导要有一定的深度,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语言的魅力,才会喜爱上古诗,才能真正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三、体会意境的深度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这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是可以做到的,但如果教师教学中没有深度的话就会直接影响了古诗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中秋月》一诗中,我让学生想象诗人所说的“同”是什么相同,而现实生活中是否“四海同”,诗人所说的“风雨”又是指什么?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体会诗人的美好愿望,与现实并不能达到四海相同,中秋之夜总会有人无法与家人团聚,从而让学生感悟诗人对千里之外家乡的思恋。而《中秋月》中,我让学生去想象夕阳西下时的美景,人们在黄昏会做些什么,感悟诗人触景生情,使学生沉浸在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中。
我觉得古诗教学就应当讲求意境的再现,不能停留在浅显的文字上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浓度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使之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古诗的能力。
古诗诵读学习心得3
我们都知道古典诗词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是极其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它不仅蕴含着传统文化、民族智慧,还饱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感、丰富想象,也体想着诗人独特的创作构思。最近几年,随着我们国家领导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倡导学校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以及人们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出现了“汉学热”、“国学热”,各学校都开始重视对国学经典的学习。为了响应上级领导的号召,也为了提升新信任教师的语文素养,我区教委特举办了昌平区“经典古诗诵读与解析”的教师活动。此项活动得到了区里各个学校领导的重视,也引起了教师们的积极响应,很多优秀教师都参与到了此项活动之中。
作为新任教师的我,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也参与到了这项活动之中,希望通过观看优秀教师们的朗诵,加深自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在这次教师古诗诵读比赛过程中,我可以看出很多老师都倾注了很多心血,下了很多功夫,看到教师们精彩的.诵读,我从心里有一种由衷的敬佩之情,正是他们辛勤的付出,才使得此次比赛一场精彩,向我们新任教师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在这次古诗诵读活动中,老师们选择诵读的词的作者大多都是李清照、李煜、杜甫和李白的代表之作,通过老师们的诵读不仅让我对一些经典诗词又有了新的认识,还让我对以后教学方式有了新的体悟。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在此之前,我只知道此词是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通过教师们的解析我有了解到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教给我们的学生,同时还要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为宣扬和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而努力。但是所有的这些工作的前提是我们教师要能做好表率作用,所以我们教师要现拥有较为深厚的文化知识素养,这样我们才能教育孩子们去学习。只有我们知道的足够多,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才能拓展知识,不被书本上的古诗词所左右,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关于诗词的知识。通过此次古诗诵读比赛,我发现古诗词内隐含着大力的信息,对人民的吸引力也是极大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孩子们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词课堂,引导他们去发现诗词的美,欣赏诗词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