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扬雄酒箴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2-10-21 12:05:59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扬雄酒箴原文及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扬雄酒箴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酒箴

  子犹瓶矣。

  观瓶之居,居井之眉。

  处高临深,动而近危。

  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

  不得左右,牵于纆徽。

  一旦叀礙,为瓽所轠。

  身提黄泉,骨肉为泥。

  自用如此,不如鸱夷。

  鸱夷滑稽,腹大如壶。

  尽日盛酒,人复借酤。

  常为国器,讬于属车。

  出入两宫,经营公家。

  由是言之,酒何过乎?

  注释:

  瓶,古代汲水的器具,是陶制的罐子。

  眉,边缘,和水边为湄的“湄”,原是一字。

  醪(劳),一种有渣滓的醇酒。

  臧,同“藏”。

  纆(墨)徽,原意为捆囚犯的绳索,这里指系瓶的绳子。

  叀(专)碍,绳子被挂住。叀,悬。

  瓽(挡dàng),井壁上的砖。轠(雷),碰击。

  提,抛掷。

  鸱(痴)夷,装酒的皮袋。

  滑(骨gǔ)稽,古代一种圆形的,能转动注酒的酒器。此处借喻圆滑。

  《汉书》作“腹如大壶”。今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等书所引。

  国器,贵重之器。

  属车,皇帝出行时随从的车。

  两宫,指皇帝及太后的宫。

  经营,奔走谋求的意思。以上四句显然指那些帝王贵族的追随者。下文补足两句反语,以寓讥刺。

  赏析:

  从表面看来,原文是说水瓶朴质有用,反而易招危害,酒壶昏昏沉沉,倒能自得其乐。读者如不能体会扬雄的本意所在,也会产生不良印象,因此,后来柳宗元又作了一篇,将扬雄的话反过来,从正面叙说,另成一篇很好的文章《瓶赋》。其实也是相反而适相成的。

  乍一看,扬雄这篇典型的状物小赋,着力描述的是两种盛器的命运:水瓶质朴有用,反而易招损害;酒壶昏昏沉沉,倒能自得其乐。然而,请注意开篇那句话:“子犹瓶矣。”清楚地表明了作者的意图在借器喻人。扬雄其人患有口吃,不善言谈,但文名颇盛。他的这篇《酒箴》,用的当是曲笔,反话正说,语近旨远,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其良苦用心,无非是要谏劝世人:莫为酒惑,应近君子而远小人。

  创作背景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人赋予了它多重含义,酒可以表示“礼仪”的内涵,也可以是“爱情”的媒介,还可以充当“文化”的源泉。汉赋中就有许多描写酒文化的内容,可见酒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深得人心。扬雄是爱酒之人,这篇《酒箴》,就是他将酒与时政相融合之后,为了劝诫汉成帝不要亲近那些圆滑的小人而疏远了淡泊的贤人而作。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幽默、讽刺、愤世嫉俗都在这一篇极富有幽默情趣的文章中表现出来了。读来既饶有兴味,又让人颇有心得,反讽的语言表达的是一种人世间的某种真谛。

  水是自然的、无色的、透明的,装水的瓶子也朴实无华,可是,装水的瓶子却容易碎,用它放到井里去盛水,一不小心就会碰在井壁的砖石上,变得粉身碎骨。然而酒就完全不一样,酒是有色的、浑浊的、不透明的,装酒的器具也与水瓶完全不一样,表面上看来有点滑稽可笑,可是它肚大腹如壶,尽管整天整天地往里边装东西,却总是装不满,那就是装酒的皮袋,然而这种东西却深受人们的喜欢,成为国家的`重要器具,经常随从皇帝的车马出游,出入于皇帝和皇后的宫门,在官府进而穿行无阻。

  水瓶在文章中喻指心地纯明,不会吹牛拍马,不会阿谀奉承的人。朴实无华、心地善良的人也是这样,他装不下浑浊的东西,他也经不起碰撞,在复杂的社会权力网中,也容易碰得粉身碎骨。而酒囊则喻指社会上那些善于投机钻营、逢迎拍马、不顾廉耻、黑心肠厚脸皮的人们。越是浑浊的地方,他们越能生存,越是充满权力争斗的地方,他们越能升官发财。这是对社会上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的逼真刻画和辛辣讽刺。

  这篇文章把人世间的两种人物写惟妙惟肖,借物以喻人,寓嘲讽和讥笑于形象之中,寓深刻的社会哲理于幽默诙谐之中,文笔犀利,思考冷峻,哲理隽水,充分体现了杨雄既才学满腹又仕途坎坷的人生体味,也蕴涵着杨雄不满当时的社会政治又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意向。

  名家点评

  清·吴汝纶:曹子建、苏子瞻皆奇此文,柳子厚屡效之而不能逮也。(《古文辞类纂评注》)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强:小赋系寄兴之辞,首句“子犹瓶矣”是解开题旨的关键,即扬雄关心的不是瓶和鸱夷,而是要借它们不同的命运来观照社会,来批判贤士被冷落,小人得势被当作“国器”不合理的现实。末二句尤为警拔,离讥刺于反问之中,将作者的人生喟叹溢于言表。(《历代辞赋选评注》)

  作者简介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一作“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人。汉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时,校书天禄阁。后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于是坠阁自杀,未死。后召为太中大夫。一生悉心著述,以辞赋闻名,在散文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曾仿《论语》作《法言》,仿《周易》作《太玄》,表述他对社会、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在思想史上有一定价值。另有语言学著作《方言》等。明代张溥辑有《扬侍郎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扬雄酒箴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扬雄《酒箴》赏析03-18

扬雄《酒箴》注释03-23

《酒箴》原文及赏析08-24

《酒箴》原文赏析03-22

酒箴原文及翻译03-06

《酒箴》原文及鉴赏03-20

对酒原文及赏析08-21

扬雄《逐贫赋》赏析03-17

扬雄的四大赋原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