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惜红衣·鹭老秋丝》古诗赏析

时间:2024-07-29 21:40:39 林强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惜红衣·鹭老秋丝》古诗赏析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惜红衣·鹭老秋丝》古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惜红衣·鹭老秋丝》古诗赏析

  古诗

  《惜红衣·鹭老秋丝》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鹭老秋丝,苹愁暮雪,鬓那不白。倒柳移栽,如今暗溪碧。乌衣细语,伤绊惹、茸红曾约。南陌。前度刘郎,寻流花踪迹。

  朱楼水侧。雪面波光,汀莲沁颜色。当时醉近绣箔,夜吟寂。三十六矶重到,清梦冷云南北。买钓舟溪上,庆有烟蓑相识。

  词句注释

  1.惜红衣:为姜夔制曲。此计四体。此词用别体,双调八十八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

  2.姜石帚:宋末元初杭州文士,非指姜夔。苕霅(tiáo zhà):二溪水名。苕溪在浙江省北部,有东西两源,东苕溪出天目山南,西苕溪出天目山北,在湖州附近汇合入太湖。两苕溪经吴兴县城汇合称霅溪。

  3.鹭:有苍鹭、牛背鹭、白鹭之分,此指白鹭。丝,另本为“思”。

  4.蘋(pín):一作“苹”,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又称田字草,四叶菜。暮雪:形容花白的浮萍。

  5.倒柳:倒插杨柳。

  6.乌衣:指燕子。刘斧《摭遗集》记王榭航海遇风,飘至一地。其王以女妻之。榭问:“此国何名?”女答曰:“此乌衣国也。”后思归,王命取飞云车送之。至家,见梁上双燕呢喃,乃悟至燕子国也。

  7.“伤绊惹”句:《钦定词谱》断句为“乌衣细语伤伴,惹茸红、曾约南陌。”绊惹茸红:亦写燕事。《南史·孝义下》:“霸城王整之姊嫁为卫敬瑜妻,年十六而敬瑜亡,父母姑舅咸欲嫁之,誓而不许,所在户有燕巢,常双飞来去,后忽孤飞。女感其偏栖,乃以缕系脚为志。后岁此燕果复更来,犹带前缕。”

  8.前度刘郎:一本为“阮郎”。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事。《太平广记·神仙记》“汉代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远不得返。”经十三日,饥,遥望山上有桃,食之饥止。遂渡山出溪,溪边有二女子,色甚美,邀还家。久之,刘阮思归,女指示还路。既还,乡邑零落,已十世矣。

  9.绣箔(bó):绣帘。箔,用苇或稻秆织的帘席。

  10.三十六矶:即姜夔咏吴兴荷花词之“三十六陂”。三十六为泛指。

  11.烟蓑:指钓叟、渔翁。

  白话译文

  鹭因老而白羽,浮萍因愁而白花,就连鬓角都是白色的。曾折下柳枝倒插在溪边,如今重游这儿,却见这些无意间插下的柳枝已长成大树,柳荫下的溪水也被遮成了暗绿色。眼前呢喃的燕子似乎在对“我”诉说:旧友为什么没有前来赴约?着实让人感到伤心。如今又到了两人曾相遇过的这一处所——南郊的溪畔,并在此寻找从前共度欢乐时刻的遗迹。

  当年游览这里,曾看到过有座朱红色的小楼修筑在溪边,溪水上苕花浮白,另有粉红色的荷花与之相映成趣。想起当年有一次他醉后回到“朱楼”留宿,楼中姜石帚听到词人已走近至绣帘外,就故意中断了吟哦声,装睡开玩笑。现在“我”重到这苕溪边,见景物依稀,却不见人面。如果“我”在这儿买舟隐钓,恐怕就可以碰到旧时相识的渔樵了。

  赏析

  “姜石帚”,即姜夔。宋翔凤《乐府余纪》云:“词家之有姜石帚,犹诗家之有杜少陵。”就是以姜夔与杜甫并提。“苕霅”,即吴兴县境内的苕、霅两溪。姜夔曾居于此间,与白石洞天为邻,故自号白石道人。姜有《探春慢》词说“故人清沔相逢,小窗共情话”。及“老去不堪游冶,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等句,可与梦窗此词互为参照。另外,梦窗这是用姜夔自度曲及该曲原韵创作此词,这也可以窥知姜吴俩一种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并且,从词序 “余从姜石帚游苕霅间三十五年矣”一句,也可推算出,吴文英跟随姜夔游苕霅之时,是三十五年前的词人二十几岁之时,姜夔当时仍健在于世。这也可证明姜吴两人确存在一种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

  “鹭老”三句,慨叹时光迅逝,自己已至垂老之时。“鹭”、“萍”都形白似雪。一动物、一植物;一因老而白羽,一因愁而白花及白其背面,再加上雪之白,词人见身外之物皆成白色,更加深了自身的垂暮之叹。匆匆三十五年过去,重来旧地,“鬓那不白”!又萍也泛指溪畔的苕(芦苇)花也。“倒柳”两句,言其在三十五年前与白石同游此地,曾折下柳枝倒插在溪边。但是“无心插柳柳成行”,如今重游这儿,却见这些开玩笑时插下的柳枝已长成大树,柳荫下的溪水也被遮成了暗绿色。“乌衣”两句,言眼前呢喃的燕子似乎在对我诉说:你为什么没有去赴情侣的约会?害得她伤心至极。这是触景生情,引起了他对往事的一段回忆。“南陌”三句,言如今词人又到了两人曾相遇过的这一处所——南郊的苕霅溪畔,并在此寻找从前共度欢乐时刻的遗迹。姜词有“谁问讯,城南诗客”句,可互相参照之。词中用“萍雪” 、“鬓白” 、“溪碧” 、“乌衣” 、“茸红”等设色,自成章法。上片是写重游旧地时的伤今感昔。

  “朱楼”三句,回忆旧景。言当年游览这里,曾看到过有座朱红色的小楼修筑在溪边,溪水上苕花浮白,另有粉红色的荷花与之相映成趣。“当时”两句,承前忆旧。“当时”两字,指明此系回忆。词人想起当年有一次他醉后回到“朱楼”留宿,楼中姜石帚听到词人已走近至绣帘外,就故意中断了吟哦声,装睡开玩笑。词人特写这一细节,表明两人非泛泛之交。“三十六矶”两句,言现在我重到这苕溪边,见景物依稀,却不见人面。这里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姜白石已去世多年,而词人也垂垂老矣,所以即使在梦中,也象浮云般南北飘零似的无法碰面了。姜词中也有“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可互相参阅。即“三十六矶”曾是吴姜俩共同游览过的地方。 “买钓舟”两句,留恋语,也点明这是“重来”。言如果我在这儿买舟渔隐,恐怕就可以碰到旧时的渔樵相识了。下片全是忆旧感叹。

  梦窗在其词中有“南陌”、 “三十六矶”之语,而姜词中也有“城南诗客”、“三十六陂”等言。此可见两人都曾在这些地方游览过,而两个人之间确有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存在着。当然作为姜夔来说,他那时已经是一位词坛宗师,因此他对于青年吴文英只是作一些指导或应酬;而吴文英对姜夔却是五体投地,亦步亦趋地紧紧相随,甚至在自己的词作上也是既摹仿姜的自度曲填词,又原韵奉和之,并且还不时奉上自己的新作请姜师指点。由于这一原故,所以现在只有在《梦窗词》中见到六首赠姜石帚之词,却没有在《白石词》中找到姜给吴的词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由题序可知,词人与友人姜石帚三十五年前同游苕霅二溪时曾相约再会,而今日重游故地仅自己而已,景依旧,人已非,不禁感慨万千。此为晚年感昔伤今之作。

  作者简介

  吴文英(约1200年—约1272年),宋代词人。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与翁逢龙、翁元龙为亲兄弟,后出嗣吴氏。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侯门,结交权贵,流寓吴越,多居苏州。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为苏州仓台幕僚,淳祐间在吴潜幕府,景定后客荣王邸。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其词绵丽,措意深雅,守律精严,炼字炼句,又多自度腔,词上承温庭筠,近师周邦彦,在辛弃疾、姜夔词之外,自成一格。对南宋后期词影响很大;缺点是其词雕琢工丽,音律谐婉,然多数词意晦涩,题材狭窄。张炎批评说:“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词源》)。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将吴文英、辛弃疾、周邦彦、王沂孙列为宋词四大家。今存《梦窗词》甲、乙、丙、丁四稿,存词三百余首。

【《惜红衣·鹭老秋丝》古诗赏析】相关文章:

《惜红衣·鹭老秋丝》古诗赏析03-27

《惜红衣》宋词赏析02-15

长相思惜梅的古诗赏析03-31

古诗及赏析(经典)07-20

古诗及赏析01-13

古诗的赏析01-27

《清明》古诗的赏析03-21

(优选)古诗及赏析07-20

古诗及赏析(精)07-20

古诗及赏析(热)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