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引导宝宝进行社交礼仪技巧
爸爸妈妈们应该如何对宝宝日常社交礼仪还有礼貌习惯的培养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引导宝宝进行社交礼仪技巧,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引导宝宝进行社交礼仪技巧 1
镜头1:
妈妈带玲玲去朋友家做客,在前往的路上,妈妈再三对玲玲说:“宝贝儿,等会到了要叫人知道吗?妈妈教过你很多次了,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是吧?乖乖听话的宝宝妈妈喜欢。”到了朋友家,玲玲在妈妈的“指挥”下叫着“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家都称赞玲玲是个懂事的好宝宝。
提到宝宝的社会交往(交际),我国的父母大多会联想到“礼貌”这个词,希望自己的宝宝在与别人交往时,显得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于是,镜头1中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宝宝开口叫了人,“甜甜的小嘴”总能赢得一片赞扬之声。然而有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宝宝却并不愿意这样做,他们对此十分反感。
虽然国外也有着许多不同的礼仪规则,但国外小绅士们的“修炼”过程却不同于我们。当带宝宝去朋友家做客时,国外的父母会向他们的成年朋友“隆重”地介绍自己的宝宝:“这是我的儿子xx(女儿xx)。”,与此同时,他们向自己的宝宝介绍:“这是xx叔叔(xx阿姨)。”接着,双方会十分友好地握握手或进行口头上的问好。国外的宝宝从来都不被强迫叫人,而这点仅仅是出于对宝宝的尊重和平等对待。
镜头2:
球球是个聪明活泼的小男孩,在妈妈眼里,球球最大的缺点就是过于害羞。每次妈妈带球球去公园或儿童乐园玩时,球球总显得十分内向,不愿意主动和别的宝宝打招呼。妈妈觉得球球应该像个男子汉,要落落大方一些,不能像女宝宝那样扭扭捏捏的。于是,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要求球球去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在国外,妈妈们常会为宝宝组织一些社团活动、一周一次甚至几次的亲子聚会来增进彼此间的互动交流。基于国情因素,国外的全职妈妈数量远远多于我国的全职妈妈。不过,我国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亲子机构和早教论坛,也为年轻的中国妈妈提供了大量互相交流的平台与机会。宝宝们可以更多地接触到同龄的小伙伴而不是整日在家面对着父母祖辈。但是机会的增多,并不能与宝宝的“合群”指数成正比。宝宝是否能很好地与其他小朋友玩成一片,不取决于他的性别,而在于宝宝的先天气质和父母的后天引导。
每个宝宝都有其独特的心理发展特征,相对于中国妈妈,外国妈妈往往更倾向于从宝宝自身的特点出发,关注宝宝的心理多于他的表面行为;不会急于求成地催促他去与人交往,更不会用责备、嘲笑的形式乱给宝宝“扣帽子”。外国妈妈会无时无刻地肯定宝宝,鼓励他大胆尝试。如果宝宝还没有准备好,她们会耐心等待。
试想一下,即使是成人,在初融陌生集体的瞬间都会觉得有些不自在甚至紧张,更何况是两三岁的小宝宝呢?
镜头3:
2岁的冬冬是大家眼中典型的“淘气包”,走到哪儿都是一副小霸王的姿态。他要么抢别人的玩具,要么玩滑滑梯时推别的小朋友,再要么冷不丁儿地拿着自己的小拳头对着别的小宝宝一阵攻击。这让妈妈很是头疼,甚至担心冬冬是个有着攻击性行为的问题宝宝。不管是耐心地给他讲道理,还是狠心地惩罚,小家伙依旧软硬不吃、我行我素。冬冬妈觉得如此下去,冬冬的社会交往会有很大的障碍。
冬冬的行为是婴幼儿社会交往中出现的典型现象。中国父母的传统做法是:如果自己的`宝宝欺负了别的宝宝,一定会严厉地进行批评:“不可以欺负别的小朋友(不可以打人),那是坏宝宝的表现!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的,快说对不起。”当自己的宝宝不愿意将自己的玩具给别的小朋友分享,妈妈也一定会要求宝宝做个大方的宝宝:“不可以那么小气的,小朋友之间要友好分享。”而如果自己的宝宝动手抢了别人的玩具,多数妈妈会本能地将玩具夺下来还给别人,然后认真地教育宝宝:“可以这样做吗?抢别人的玩具是不对的,不是好宝宝,妈妈不喜欢。”
那么这些说法、做法,对宝宝来说是好的引导方法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宝宝的交往欲望在规则的束缚下被压制住。其实,宝宝出现上述的行为,大多是由当时的心理发展特征决定的。外国妈妈不会对宝宝说“你是个坏宝宝”或“我不喜欢你”。因为这并不能帮助他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同时妈妈的话会对他造成沉重的心理打击,反而让他觉得更加委屈,进而表现得更为叛逆。较合理的方法是,在理解和接纳宝宝这种行为的基础上给他讲道理,告诉他这样做别的小朋友会很难过的,而不能用家长的权威来强迫宝宝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因此,妈妈在引导宝宝进行社交和教授宝宝社交礼仪技巧时,需要多从宝宝的角度出发。请记住:宝宝和宝宝之间是平等的,宝宝与成人之间也是平等的!
引导宝宝进行社交礼仪技巧 2
心理学家认为,人际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在人际交往中总是退缩、犹豫不前的孩子,中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张雅莲给出这样的说法:
对于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父母可以培养,但是不要压迫和限制,要给孩子适当的发展空间。有些孩子确实会在特定环境下,他不是冲在最前面,也许会有些害羞拘谨,但是不要把这个孩子在特定环境中的表现当成是他日后的样子。
因为孩子的可塑性太大了,这期间我们只要竭尽全力做一些能够培养和建构他的社会能力的机会就好了,剩下的事情,交给孩子自然发展。所以,父母不要理所当然地觉得,社交能力不行孩子就会不幸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安全边界,安全边界不被破坏的孩子,各方面能力才会发展得更好。往往很多比较慢热、小心翼翼的孩子,更善于思考和规划。
所以并不是孩子不善于与人交往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家长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行为,甚至孩子整个人。
孩子的人际交往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对于有些孩子不擅长与人交往,家长要做出正确的引导。在改善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时,这几点要特别注意:
①尊重孩子的先天气质。
每个孩子都有专属于自己的自然属性。有的孩子乐观热情、善于交朋友;但是有的会比较慢热、谨慎。
当代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说: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法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50个孩子。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先天属性,就算是孩子不善与人交往,没关系,千万不要为了迎合而把孩子随便打入人群中。
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只要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是快乐的,他就会越做越好,迟早会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在孩子与人打交道这件事上,父母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
②不要对孩子的害羞大惊小怪和贴标签。
孩子最害怕的是父母给自己贴标签,有些标签一旦贴上就很难再撕下来。
很多父母“恨铁不成钢”,把孩子奚落一番,甚至就毅然决然地把“害羞”“不会与人交往”的标签给孩子贴上了。
其实这个时候,父母的理解和鼓励,才是让孩子勇敢地踏出那一步的力量源泉。
③给孩子建立合适的交往环境。
想要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父母首先要经常与人打交道,多邀朋友来家里玩,多带孩子出门去,去到各种公共场合,见识各种人各种事。和越多的人相处,见识到多种性格的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就越强。
在这些与人接触的机会中,父母可以给予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和规则,包括怎样待人接物,怎样与小朋友友好相处,怎样向别人提出请求更合适,等等。
孩子在交往中表现得越有素养,在小伙伴中就越受欢迎。
父母还可以跟孩子多做一些社交游戏,比如模拟购物,孩子做店主或顾客;又比如警察和路人的游戏,在这些社交场景中让孩子懂得更多的.社交礼仪。
孩子可以从父母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到父母人际交往的经验。而自己的亲身实践,会促使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变得更加顺利。
④父母要塑造有爱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很多孩子在外露怯、紧张,胆子特别小,这样的孩子往往感受到的爱也不够多,很没有安全感。足够的安全感才是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勇敢踏出那一步的神助攻。
心理学家鲍尔比说,在孩子的早期发展中,孩子依靠父母给予的安全感,可以探索环境和学习。父母婚姻幸福,孩子才能从美满的家庭氛围中感受到爱和被爱,父母之间的爱会像阳光―样照射进孩子的心房,给孩子最初的安全感。
孩子内心有安全感,才能让孩子对亲友,对所处的环境产生信任感,在和小伙伴交往时才能放得开。
引导宝宝进行社交礼仪技巧 3
其一:宝宝要出门时候
在妈妈要带上宝宝上幼儿园时候,在出门前,让宝宝要和爸爸说下再见。
友情提示:所有父母要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要一定要注意去培养起来宝宝的良好的习惯。那千万不要去因为他是自家的人那就忽略了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生活礼仪。那如果要是宝宝给忘记了,那妈妈就要去用温和比较轻快的语气去提醒宝宝。
其二:宝宝在路上的时候
宝宝在路上主动地去与认识的一些人打招呼。
友情提示:在宝宝心情很好的时候呢,他会主动的向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去打招呼,这时候妈妈千万不要去以为宝宝在向生人们打招呼就会觉得会很尴尬。那就在这时候呢,就应该这时候对他进行一些鼓励,那这样呢宝宝就会知道了这也是一种比较受人欢迎的一种行为。那以后要是宝宝在见到生人的时候呢,他就会乐于向他们打打招呼。这时候宝贝也就会变得是人见人爱了。
其三:来到了幼儿园时候
带小朋友们到了幼儿园时候,要向老师打招呼问好,并相互打招呼问好。
友情提示:有人说过“身教重于言传”是要在于公共的场合在进行一些社会交往的时候,妈妈就一定要给自己的宝宝作一个好的榜样。按这样呢在比单纯地要求下宝宝效果会好很多的"。宝宝要是在这种比较融洽的轻松的环境中成长,按就会更乐于向别人来表示友好行为。
其四:宝宝也是要玩的
当小朋友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会发生一些争执,经过老师教导以后,那么孩子们就会和好如初,还会在一起去玩
【引导宝宝进行社交礼仪技巧】相关文章:
社交礼仪与沟通技巧08-26
社交玩笑的技巧03-27
社交技巧训练10-14
酒桌上的社交技巧01-24
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评语01-31
了解学习社交礼仪的知识06-03
社交口才有技巧01-24
社交技巧训练2篇11-02
对宝宝进行阅读训练的方法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