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的励志故事
女人能顶半边天,所以,永远不要小看女生。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以下是小编为女大学生整理的的励志创业故事,欢迎阅读!
女大学生的励志故事篇一:
随着数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忧思,一股独立自强的创业潮流正在当代大学生中涌动。他们用时代赋予的创新思维,用创业证明着知识的价值,拓宽着自己的人生之路。
今天,我们访谈的是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的毕业生陈俐燕学姐。陈俐燕学姐曾被评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2015届“优秀毕业生”、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毕业生”,曾荣获“优秀学生干部”、“自治区政府奖学金”、“学业优秀三等奖”、“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社团干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胜奖”、“优秀团干部”、入党积极培训班“优秀学员”荣获“三好学生”、担任院学生社团联合总会副总会长兼办公室主任,担任班级团支书及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会长,担任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学生社团联合总会赴横县暑期实践团队队长,2015年3月,在南宁百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实习。
相对于其他的大学生来说,陈俐燕学姐的大学经历是非常丰富的。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陈俐燕学姐是其中比较成功的一位。
“燃烧的梦想”
“我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很多人说我是行健学院创业第一人。尽管四次创业有两次以失败告终,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小燕说。
上到大学之后,陈俐燕觉得有必要为自己和家庭做点什么了,不能总是漫无目的,将时间浪费在逛街吃东西上,不应该总是伸手向父母要钱,应该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想到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父母在外打工,弟弟也快结婚了,自己该做点事为家里减轻负担了。她想过勤工俭学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做服务生、家教之类,但自己是个比较喜欢自由的人,不喜欢被人束缚,不喜欢看别人脸色做事,所以就想自己做点事情。
她身边的同学好些早已开始做起了小生意,有的在格子店,有的卖小吃,有的卖文具……她起初本没有这样的想法,后来跟着同学去进货,发现了批与卖的差价,便想自己也可以试试。开始她也不知道应该进点什么东西,就随便进了一些女生用的小饰品,回来后发现卖的还可以,就慢慢干起了这行。进货的本钱来自于生活费,第一次进了700多元的东西,后来会慢慢多一些。她是个报喜不报忧的人,等到小有收获的时候才让父母知道,但父母不是很支持,身边的同学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她一开始时遇见同学也会觉得有点尴尬,觉得没面子,后来就不这么想了,自己靠劳动赚钱,没什么不光彩的,就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这是陈俐燕学姐的第一次创业。
2013年4月,念大二的陈俐燕第二次创业,与两个朋友组建了一个卖零食的小商店,最后以失败告终;几个月后,陈俐燕迅速第三次创业,与5位朋友创办一个卖生活用品的小商店,这两次创业经历都因团队不合、创业理念等问题而失败,不过小燕的创业梦并没有止步。她按照“根本上志同道合,细节上相互补充”的团队理念,找到了新的创业合伙人——南宁百团科技网络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廖颛,廖先生也是广西大学计算机学院毕业的学车,他们谈的非常和谐,就这样一起做起了农产品的生意。
现在,陈俐燕也是南宁百团科技网络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陈俐燕坚信创业经历可以让她更准确找到自己的强项和未来职业目标。“大学创业的根本目的不是为自己挣钱,而是用创新思维为社会创造财富。”
她说:“要是每个大学生在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就思考自己以后要干什么,她就知道自己这四年应该怎么学,怎么做了,恐怕找不到工作的学生要少得多。”
有过多次创业经历的陈俐燕经常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创业哲学:在成功的金字塔上,有五层阶梯,从下到上分别是知识、能力、综合素质、潜力和信念。
你准备好了吗?
从容、自信、干练、思路清晰,这是小燕学姐接受采访时给记者留下的印象。让记者最有感触的不是她的创业经历,而是她用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做了充分准备。
“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你真的准备好了吗?你可曾为今后的独立生活做过准备?”仍在为找到一份理想或还可以接受的工作而奔波烦恼的大学毕业生们,也可以停下匆忙的脚步这样问自己。如果没有,那就不要懊恼现在得不到一份好工作,不要抱怨别人不给予自己一次机会,而应该从现在开始,为接下来的人生做好准备。
“大二开始,我就再没向家里伸过手,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我勤工俭学赚来的。”这是小燕学姐的第二个“小骄傲”,说到这些的时候,学姐的眼里满含着泪水,自己的一路创业,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而这些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陈俐燕告诉记者,在这些勤工俭学的经历中,她所收获的远远不止是金钱,“更重要的是,这些经历让我做好了真正走向社会的准备”。
陈俐燕的另一个“小骄傲”是在临近毕业时,大多数同学忙着找工作或准备考研,陈俐燕同学已经有着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了,就是希望跟着百团科技网络走下去做一份有温度的水果。
女大学生的励志故事篇二:
5年前,怀揣着计算机专业本科文凭和四级英语证书,恃才自傲的刘海玲雄心勃勃,准备在社会上寻找一方施展才华的舞台,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然而,几番应聘下来,屡屡碰壁的刘海玲对自己选择的岗位标准一降再降,由最初的非事业单位或三资企业免谈,一直屈降到营业员、导购员……最后她应聘到一家个体打印店工作,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打工妹。
令刘海玲心理有些失衡的是,店老板是一个比自己还小两岁,连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小姑娘。想想自己大材小用成了一个打字员,况且还是在一个年龄、学历都不及自己的小女孩手下打工,她的脸上实在有点挂不住。
更让她窝火的事情还在后头。到了月底发薪的时候,老板给其它两位打字员每月400元工资,刘海玲却只拿到了200元。她感到一种莫大的讽刺和侮辱,一气之下,刘海玲炒了老板的鱿鱼。
从此,刘海玲的送报生活开始了。每天早上7点钟,刘海玲从发行站批发报纸出来,推着一辆自行车,逐门挨户地投递,顺便还要沿街叫卖。卖完报之后,其它的投递员都回家休息了,刘海玲还四处奔跑,寻找客户。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刘海玲的报纸发行量遥遥领先,仅零售报纸的收入每月就高达400多元,加上报社200元的工资和订户提成,她的收人一下子到了800元,这让刘海玲感到非常兴奋,也看到了做报纸发行的希望。
与其它投递员不同的是,刘海玲深深懂得和气生财的道理,虽然她是一个送报卖报的,可她见到路边有小孩跌倒了就会上前扶一把,把小孩子哄到不哭为止,遇到上了年纪的老人上下楼梯不便,她会扶老人一把,平时在路上见到有困难的人,她总是热心相帮。
她出没的几个小区的住户都熟悉了这个年轻美丽、心地善良的女报贩。人们对她都很友好,放着报亭的报纸不买,情愿晚买一会儿,也要等着她来。一些住户订报也不去找邮局而是让她代理,不知不觉中,她的业务量一路飚升,半年之后,她的发行量已经名列第一,每月的收入轻轻松松达到千元以上。
《大河报》是河南省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报纸,每天有40多个版面,内容五花八门,包括国内、国际新闻、军事、经济、体育、娱乐、股票等,虽然每份报纸只卖5毛钱,可对于一些下岗工人或在校学生来说,天天买报纸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一些人对报纸上的40多个版面,往往只对其中的某个版面感兴趣,如关心股票的只对股票版感兴趣,爱好体育的只关注体育版,其它版面只是粗粗浏览,有的甚至看都不看一眼,其它的版面对这类读者来说掏钱购买纯属浪费。
为了迎合这种特定读者的需求,刘海玲灵活经营,打破中国报纸发行的惯例,拆版卖报,每版1毛钱即卖成功。这样一来,一份价值5毛钱的报纸,被她卖到了4元。她卖一份大河报的收入,比整卖40份还划算。巧卖报纸,刘海玲每月额外多赚500多元,听起来真让人感到新鲜有趣。从卖《大河报》中尝到了甜头的刘海玲,把《南方周末》等其它厚报也破版出售,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报刊配送连锁经营,小女子叫阵“邮老大”
2000年,刘海玲在报纸发行上已经打拼了2年多,从白手起家做起:如今她的手上有了一笔近3万元的积蓄,春节回家过年时,她把初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的两个妹妹接到了安阳,她去跑订户,让两个妹妹亲自上门投递。三姐妹相互配合,业务量不断扩大。
可总是这样跑来跑去,没有自己固定的经营场所,刘海玲总感觉心里不踏实,于是,她便四处打听有没有转让书报亭的。2000年3月,安阳市红旗路上一个书报亭的老板不愿干了,想要转让摊位,刘海玲闻知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12000元的转让价格接了过来。而刘海玲接了书报亭后,手上的积蓄已所剩无几,她把在乡下的父母接到了安阳看报摊,她负责进货送货,两个妹妹送报卖报,一家5口人紧密合作,成了安阳市第一个家族化报业发行“集团”。
由于从乡下进城的父母为人厚道,吃苦耐劳,说话和气,她家书报亭的生意格外地好。每月除了书报,再加上公用电话和零售饮料的收入,纯利润达到2000多元。仅仅半年时间,她的12000元投资就收了回来。看着书报摊利润丰厚,刘海玲瞅准时机,又在繁华地区一口气接下了2个书报亭,分别让两个妹妹经营,至此她的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事业渐入佳境。刘海玲并未满足,胆子也越来越大,心气也渐渐地高了起来。她不想再小打小闹,而是想把报纸发行做成一番大事业。2002年5月,她又一口气买下了5个书报亭,加上原来的3个书报亭,总共有8个摊点,以每个报摊每月1500元计算,月收入超过12000元。
2001年5月,刘海玲到广州旅游时,发现广州街头的书报亭的报刊品种比较丰富,比安阳的报刊市场多出了几十种,有些大的书报摊经营的报刊达200多种。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与广州的报刊零售市场相比,安阳的报刊市场真是冷清得可怜,因为安阳的报刊发行只有邮局一家垄断性经营,导致报刊发行受阻,书报亭常卖的杂志只有区区的10几种成功女性励志故事故事。在广州却有几十种之多。
如此反差,刘海玲顿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自己成立一个报刊批发中心,与邮局竞争一下,激活安阳的报刊市场呢?
想到这里,刘海玲再也无心旅游了,而是频频光顾广州的报摊打听行情,进行市场调研。通过调查刘海玲看到了报刊批发巨大的利润市场,同时也坚定了她扩大投资的信心,随后的几天,她来到广州几家较有名气的报刊发行部谈妥了合作事宜。
一周后,刘海玲从广州回来,她说干就干,立即到安阳市文化市场租了一间门面房,办好有关手续,成立了安阳市首家报刊批发中心,随即与国内30多家报刊社建立了合作关系
为了和邮局竞争,刘海玲大胆引进了广州市场的报刊配送模式,她投资7万多元买来一辆昌河面包车,雇了一个司机,为各个书报摊送报刊上门。这一招果然厉害,先前安阳市邮局的报刊批发由于是垄断性经营,一直是坐等客户上门取货,来往不便,且又花路费又浪费时间,刘海玲的报刊上门配送,正好解决了客户的这些不便和麻烦,再加上她的报刊都是由发行商直接供货,速度既快,价格又略低于邮局,凭着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与实惠,刘海玲轻而易举地抢占了安阳的报刊发行市场。
2年后,刘海玲的资产已达到了100多万元,拥有了2辆报刊配送车辆,15个书报亭,一个报刊批发门市,手下雇用的员工达33人,她不断扩大服务发行网络,安阳所属的林州、汤阴也有了她的一批客户。迄今为止,刘海玲是豫北地区最大的报刊经销商,全国有200多家报刊社与她建立了合作关系,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外地报刊,正是凭着她强大的发行网络,在安阳闯开了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拥有了固定的读者群。
说到自己的成功,刘海玲深有感触地说:“甘于大材小用,从小处做起,才有了我今天的成就。”
【女大学生的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在校女大学生的励志奋斗故事04-01
一个励志的女大学生创业故事03-23
按摩女的启示的励志小故事12-08
东北80后女汉子的励志创业故事03-31
中国成功女性何巧女的励志故事05-06
大学生励志故事03-25
大学生励志故事精选03-25
桃花女龙的故事10-20
女词人李清照的故事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