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励志故事
我的大学励志故事1
今天和大学同学微信聊天,才突然发现毕业至今已经9个月了,四舍五入就是一年,感叹时间过的真快。其实回过头来想想我的大学,我和工大一起度过的四年,也是一晃而过,近的好像很远。听说有人能记得过去的每一天,很遗憾我记得的只有一个个片段,有欢笑,有泪水,有骄傲,还有一些只有自己才懂得尴尬。现在想来就连当时的那些眼泪也是那么的美好。
还记得大一时,刚入校的我们看一切都那么新鲜,渴望尝试一切,渴望老师同学的认可,有着把控未来的自信和魄力。那是的我们总是和室友一起去食堂,上课总要抢第一排,总有也参加不完的活动,走在校园里时不时发出的爽朗笑声和高中遗留的穿衣风格总能让别人看出来“那是大一的”。大二、大三这个阶段其实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一个阶段,当我们经过了大一时的懵懂青涩后,开始慢慢和我们学长一样了,也被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称为学长学姐了。我们中很多人学会了翘课,学会了怎么搭配衣服才好看,知道了学校门口哪个网吧配置最好,有了男女朋友,当然也有人考出了四六级、计算机证书,学霸们则已经开始准备考研了。
毕业大半年我依然不知道谁的生活方式是正确的选择,或者我永远都不会知道,但是我还是选择相信勤奋、相信努力的意义。到了大四,每个人都开始思考要做什么,工作、读研、考公务员、进银行,抑或出国,我一直很羡慕那些目标明确的同学。回头看这大四一年你觉得自己做了好多事,又好像什么没做。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那些至今也没搞清楚的毕业手续和临别的相拥而泣。
这就是我的大学,也是大多数人的大学吧。大学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知道了生活原来还可以有这么多的选择,世界原来这么大,知识原来这么多,一个人原来也可以那么优秀,所以有一个目标显得非常重要。最后谢谢我的同学,有你们真好。
我的大学励志故事2
20xx年,我从一个普通的中专学校考入了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虽然学费已经通过了贷款取得,但是每个月的生活费却是我面临的最大问题,姐姐刚刚大学毕业,母亲的癫痫病久治不愈,一次母亲的癫痫病发,从楼上摔下来,成了残疾,虽然爸爸是一名小学教师,但是每月一千块钱的工资仅仅够家庭开销。爸爸一直说,只要你们有能力上学,不管多苦多累,我都担着,可是我怎么能一直让爸爸这么辛苦呢?
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我申请了勤工俭学,在学校的实训室打扫卫生,每月有80块钱的收入。周末我到外面发传单,每天可以挣到60块钱,一个月就有四百多块钱的收入,这样一来,我每个月的生活费就解决了很大一部分。
20xx年7月,刚刚放假,我就踏上了通往深圳的火车。我要实现我承诺的大二以后绝不向家里索要生活费的目标。在深圳,我进入了一家印刷厂打工,每月的底薪1100块钱,为了能够多挣点钱,我每次都拼命的加班。又一次,厂里赶货,24小时可以一直加班,那一次,我从周五上午8点30一直加班到周日上午9点半,在此期间除了饿了到外面的地摊上吃碗面,其他时间一直在厂里工作。周日那天加完班,我完全是从楼上爬下来的,全身一点力气都没有。就这样,一个月的时间我挣到了三千块钱。
三千块钱,对于一年的生活费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时新生已经快要开始报名了,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买一些日用品和床上用品给新生。于是我和同学一起到了武汉的汉正街批发市场,批发了30套棉被,床单,蚊帐,水壶,脸盆等新生必须的东西。最后在新生开学的那几天里,我在附近的武汉工程大学,武汉软件学院,武汉职业学院,武汉传媒,以及我们自己的学校将批发的东西卖了一大半,一下子赚了几千块。
大二开始了,我们没有了早晚自习,我便利用这些时间在学校的食堂做兼职,早上5点起床,到奶茶店卖奶茶,一直做到八点钟,每天五块钱,到了冬季,奶茶店生意不好,老板把我辞掉了,为了生计,我又到卖热干面的老板那里做兼职,本来说好的每天课余有时间就去,不耽误学习,但是做了几天后老板就变卦了,每次要做到上课铃声响,并且中午也要去。一直以来,中午是我写作业和学习诗词的时间,他让我一天三到场,我实在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最后又被卖面条的老板辞掉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在附近找兼职做,但是每个地方都要全职,或者是每天不能缺勤。我大二的时候半天都有课,只有在晚上才有时间,最后,我终于在附近的一家烧烤店找到了工作,每个月500块钱。就这样,我开始了烧烤生涯。不知是我干活肯出力,学的也快,还是老板娘看我可怜,后来每个月老板娘都会多给二百块钱,到我大三的时候就是1500元了.就这样,我的生活富裕了起来。但是每天晚上要做到十点多,周末还要做到夜里2点,我在开始的一个月里面,感觉就像死了一样的累。不过通过在烧烤店的兼职生涯,我不仅学会了烤鱼,烤羊肉,而且在那里找到了很多的写作灵感和创作的源泉,我相信在烧烤店的所见所闻一定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我从小就喜欢文学,尤其是诗歌,在刚刚到大学不久,我就加入了学习的文学社,但是在文学社,我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几次的外校学习中,我发现我们学校没有诗社,而我又知道再学校中是又很多的诗词爱好者的。就这样我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为创建诗社做准备。20xx年4月12日,为了发展校园文化,认识更多的文学朋友,增长自己的文学水平,我邀请了学校40多名诗歌爱好者,请李欣荣老师做我们的指导老师,终于创建了“清泉诗社”。我希望为人和清泉一样,是纯净的,也希望做人能像泉水一样,经得住千层万岩的层层过滤,种种考验。
在诗社创建的这一年时间里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唐诗宋词,一起游览武汉的名山名水,和武汉大学的春英诗社,江汉大学的海天涯诗社等很多高校建立了友谊。并且在20xx年全省的12.9诗歌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为了扩大影响力,更好的交流,我以诗社的名字在新浪上面注册了“武铁清泉诗社”,在博客上面向更多的诗词爱好者学习。现在,我们诗社的的博客已经有二篇获得博主推荐。
由于经常在网络发表诗歌,虽然我写的不好,但是我认识了一大批的文学爱好者,我将这些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全部加在一个群里,让所有的文学爱好者有更大的交流空间。
在大一的时间里,我先后获得了二次演讲大赛三等奖,在此期间我参加了党课班的学习,并且获得了党课班”优秀学员“的荣誉。
在学校,我每天晚上只要有时间就去跑步,检查三千米到五千米。并且向双节棍学会的同学请教,学会了一套双节棍的棍法。
由于一直爱好文学,我被选到院编辑部和院新闻中心做报刊编辑,多篇文章被选到网站。
20xx年5月,湖北省全省大学生运动会在我校举行,我知道,这对我来说是一生中难得的一次机遇,我经过层层选拔,种种考试,终于成为了一名全省运动会的裁判,和国家裁判一起工作的日子是我在大学期间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在大学期间,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多次利用周末去做武汉公交的义务指挥官,组织乘客排队上车,虽然一次次受到乘客的辱骂,说我们多管闲事,但是我依然让他们排队上车。在学校迎新的那天,为了帮助一个新生的家长退票,我骑车三个多小时,从江夏一直骑到武昌火车站,帮助学生的家长退一张动车票。从下午三点出发,一直到晚上九点回来。那天是我认为在大二上学期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20xx年暑假,为了协助武汉站完成暑运的任务,我作为志愿者在武汉站做了一个多月的暑运工作,虽然每天我们的下班时间是7点半,但是我每天都坚持到车站的最后一辆车出发,最后一辆车到站,每天晚上义务的帮助旅客找公交站,告诉他们要去的地方在什么位置,怎么坐车。我没有别的要求,我只是希望所有来武汉站的旅客走的时候都会说“武汉站不仅建设的漂亮,车站人员的素质也是一流的”。
我知道,我不够贫困,我知道我不够特殊,我也知道自己的成绩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我希望大多数的大学生可以向我学习。因为我和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一样,普通的家庭,普通的收入,但是,我希望所有的大学生能够向我学习,自立,自强。不要因为贫困而自立,不要因为贫困而自强,而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大学生,而是因为自己,正当壮年。
感动中国,学习之星,自强之星,发明之星······也许我跟这些根本搭不上边,但是我要让全国的大学生都知道,不一定自强是贫困生的专利,我们都是!让我们在大学是时间里面不要那么的颓废,让我们在大学的时间里面,不要那么的无聊!咱们有事情做,咱们有好多有意义的事情去做!
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我要做的还有很多!不管是在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都会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当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说我很富裕,为什么?不是我在学校赚到了钱,而是我做了很多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做了一些年轻人应该做的事情。我觉得我很富裕,因为我学到了一些东西,拥有了几个可靠的朋友,看到了一些学校看不到的事情。
我的大学励志故事3
与麦当劳的结缘,对深圳生深圳长的90后美丽女孩于君君来说,就像放学回家般自然。
1990年10月8日,深圳第一家,也是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光华餐厅在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商业步行街盛大开幕。餐厅共设座位约460个,资料记载为新餐厅开张服务的员工人数近1000人,除了深圳首批招聘训练的400多名员工之外,麦当劳又从香港公司临时调配来多名员工,以满足顾客热切的需求。然而,第一次见到连锁快餐的人们,怀着巨大的好奇,蜂拥而至,就餐的人流从餐厅三楼排到一楼,又排到了楼外。开业当日,深圳光华餐厅创下了当时全球麦当劳有史以来的单店单天营业额与顾客光临数字的新纪录。
1991年底,于君君出生在这个有麦当劳的城市。像大多数孩子一样的是,于君君从小十分酷爱吃麦当劳,不一样的是,于君君还有一个同样喜欢麦当劳的姐姐。于君君上高二时,姐姐已是深圳麦当劳的一员,任职接待员,自己的兴趣,再加上姐姐的影响,还在学校期间于君君就利用假期到麦当劳勤工助学。
生性活泼好动并极有主见的于君君,感觉自己不是那种善读书考试的人,高三一毕业,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参加高考,而是因循着自己对麦当劳的了解与喜欢,“在这里工作,每个人都是快乐开心的,好像一个大家庭。重要的是,你知道你是被重视的,只要你肯付出,就会不断获得认可,赢得机会!”用于君君的话说就是像选择自己的另一个“另一半”一样,决定正式加入麦当劳。
凭借着勤工助学时被记录在案的优异表现,再加上餐厅经理的推荐,于君君与另外5名同伴成为深圳组建的第一家麦咖啡——光华餐厅McCafé“创始团队”的一员,由假期的勤工助学变成了麦当劳的正式全职员工。
“无论你想做什么,都会有机会,这是麦当劳的一个特色!只要你肯学习,肯努力,它就会给你机会。内部的广阔发展空间,相对外部的‘跳槽’来说,更具有吸引力和发展前景。”前辈对麦当劳的赞誉,勤工助学时于君君已有感受,入职后对此就感触更深了 。
入职前连速溶咖啡都很少冲的于君君,至此开始了咖啡职业生涯。麦当劳全球备受赞誉的“全职涯培训”,也就是说从勤工助学员工到高级主管都有不同的培训课程,帮助员工不断成长。这样完善的系统培训和多元化的学习模式,于君君在麦当劳做勤工助学时就开始体验啦。
经过了怎样的勤学苦练,于君君很少讲,别人也很少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成就于君君冲调咖啡超群技能的`不会仅仅是用心。
于君君说:“看到自己冲泡的咖啡上那圈细腻柔滑的奶泡,不仅觉得很美,也觉得超有成就感。”更有成就感的是,于君君不仅被同事封为打奶泡第一人,还有很多老顾客因为觉得她做的咖啡味道独特而点名要喝于君君煮的咖啡。
这份看似普通平凡的咖啡调配工作,却让她找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从普通咖啡师练就成资深咖啡师,更凭借着出色的咖啡调配技能,在20xx年6月,于君君报名参加了麦当劳中国全明星大赛,并夺得McCafé咖啡调配师的冠军!成为她圆梦伦敦奥运的起点。
君君说,勤工助学时曾作为旁观者见识过全明星大赛,“那种激烈而又让人兴奋的比赛气氛深深烙印在她心中,而且让她羡慕的是一位相熟的餐厅伙伴就是因为当年夺冠,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从训练员升职为经理助理、第二副经理,一年升职两级!”她意识到,这也是证明自己能力、获得认可和职业发展的公平舞台。
报名后的于君君异常兴奋,因为这一年的胜出者还有一个巨大的好机会——和9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事一起,代表麦当劳中国与全球其他地区的精英员工组成史上规模最大的奥运冠军员工团队,亲临20xx年伦敦奥运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观众和教练员提供麦当劳式的金牌品质服务。在此之前,和现在的自己同龄的、同样是麦当劳餐厅的普通员工的符永和,就是因为在当年麦当劳中国全明星大赛中获胜而去了20xx年雅典奥运会的现场。
6轮的PK赛,高手与高手的对决异常精彩,也异常艰难,这也逼出了于君君自己也未发现的潜能。一路比拼下来,于君君发现很多同伴都各有高招,有的味道尽美,有的能制作出郁金香、天鹅等精美的拉花,君君决定自己主打“用心服务”牌:与咖啡同时送出的还有如花的微笑与真诚的问候,因为于君君早已把自己完全融入进了这份工作,即使离开深圳远赴上海参赛时也同样,就连听不懂汉语的国外评委也被其深深打动,于君君获得了现场最高分,从全国1500多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荣获20xx年麦当劳中国全明星大赛McCafé咖啡调配师岗位冠军!
除了圆梦伦敦奥运,她还收到了升职奖励,20xx年底升至McCafé组长,协调多家麦当劳餐厅的管理工作。“我的徒弟,比我小两岁的Miko就给我发短信说以我为荣,她明年也要参加比赛了。”、“还有我的朋友听说我可以去伦敦奥运,都羡慕死了,嚷着要来麦当劳工作”。
奥运期间,作为伦敦奥林匹克公园惟一品牌食品服务零售商,世界上最大的麦当劳在奥运公园开业,奥运一开始这里就成了最繁忙的地方,金牌品质和金牌服务使它成为了观众和运动员们最受欢迎的餐厅。同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伙伴并肩作战,亲临奥运赛场观看比赛,面对面服务顶尖运动员,切身感受伦敦的异国风情……对作为咖啡师从伦敦回来后的于君君来说,奥运结束了,但这份经历却永远在记忆里。
这是一个有能力就有舞台的时代,关键是怎样找准自己的舞台。
调了几年咖啡的于君君,还是那样认真地料理每一杯出自自己之手的咖啡,她说她无比珍惜与咖啡的缘分。就是这样一杯小小的咖啡,杯杯相连,连成了于君君给人感触颇多的职业成长之路。尤其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于君君做好一杯咖啡的坚持对很多人有着不小的触动。
我的大学励志故事4
一个人逛书店的时候,我常常想起我的朋友老崇。他比我年长5岁,戴一副黑框眼镜,最大的爱好是逛书店。
如果不走近他身边,闻到那股垃圾桶般的味道,你很难发现,老崇其实是个流浪汉。
在我的母校复旦大学,他一度还颇有名气。身高一米八几的老崇成天手提几个塑料袋,在校园里穿梭,见着瓶子或报纸就拾起来。
撞上老崇的时候,我还是个本科生。纪录片课的老师要求我们去拍个片子,我脑中马上出现了老崇的样子。
连续好几天,我扛着摄像机在校园里寻找老崇。但当我根据保安的提示找到他时,却紧张得吐不出一个字来。
对我这个突然闯入的陌生人,老崇倒显得非常轻松。他完全不能理解我为什么对他感兴趣,但还是爽快地答应了拍摄要求。甚至,当我累的时候,他主动要求帮我拿摄像机。
不瞒你说,我在心里挣扎了好一会儿,才将机器递了过去。老崇没有像我隐隐担心的那样,一拿到机器撒腿就跑。相反,他有一句没一句地跟我聊起天来。
我开始尝试以平和的姿态去接近老崇,渐渐发现,外界对这个男人的传言并不真实。
在山东老家的农村,老崇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可家境困难,他最终选择外出打工谋生。20xx年,22岁的他只身来到上海,在好几家小餐馆做过配菜工,后来听了老乡建议,开始“捡瓶子”。
“捡瓶子”一度是收入不错的行当,但老崇坚持只在大学校园里捡。他有那么一点心高气傲,感觉在外边拾荒过于丢人。并且,在“工作”以外,他还希望过上“大学生活”。
他常常去旁听复旦的一些公开课,最喜欢历史系的课,葛剑雄、樊树志先生的课他都听过。
我开始每隔几天就扛着摄像机去跟拍老崇。拍累了,两人就随意席地而坐,东南西北地胡扯。
我看老崇的视角,越来越平。尽管他还是浑身酸臭味。
有时,我甚至是仰视他的。
一次,我与老崇并排坐在草坪上,摄像机随意架在不远处。聊到兴之所至,老崇突然大声吟起诗来:“人生本来一场空,何必忙西又忙东。千秋功业无非梦,一觉醒来大话中。”吟诗的时候,他潇洒,爽朗。直到今天,我依然对那一幕印象深刻。
入夜以后,老崇就走进复旦南区的露天体育馆,跳进一个凹槽里睡上一觉。在那儿,他曾经养了一只出生不久的流浪猫,每天喂它吃喝。小猫后来长大了,不知所终。拍完纪录片,又过了半年,老崇的手机再也打不通了。
毕业后,我转而攻读社会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并在一个服务弱势群体的民间机构实习。我曾经亲眼看见,在一个废弃的停车场里,几个流浪汉分工合作,洗菜生火,轮流做晚餐。一碟青菜,几杯劣质白酒,几个人聊得天高地阔。而在一个破旧的简易棚屋前,一位老人就着月色,拉起自己心爱的二胡,余音悠悠,环绕陋室。
置身于这样的画面中,我总会想起老崇,想起在那个阳光和煦的早上,老崇伏在课桌上,在一本破烂的本子上安静地写着自己的日记。透过教室的玻璃窗看去,他与复旦学生并无两样。
那部记录他的片子,我最终取名为《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励志故事:我要上大学04-01
我的励志故事03-31
我的光励志故事05-09
我的励志故事作文02-10
我的励志教育故事05-13
大学生励志故事01-03
大学生励志故事精选01-04
关于大学的成功励志故事02-28
关于考研的励志故事:《我的考研故事》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