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名人青春励志故事

时间:2021-03-25 17:14:28 青春励志 我要投稿

名人青春励志故事

  正直青春的我们,应该勇于拼搏,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享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名人青春励志故事,欢迎阅读!

名人青春励志故事

  爱迪生:珍惜时间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刘月宁: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

  刘月宁,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扬琴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主任。从8岁半接触扬琴至今,刘月宁用她手上的琴竹敲出了一曲又一曲美妙的音乐,也敲出了一段又一段传奇故事。

  从年少成名到如今走出国门,受到欧洲、印度等国家广泛的赞誉,刘月宁说:“我就是为音乐而生的。虽然我是一个性格很开朗的人,但是一听到音乐我能坐得住。我觉得冥冥之中我是有使命的,那就是这一生要把这一件事情做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刘月宁向中国青年网记者介绍,她与音乐结缘是在8岁半的时候。因为刘月宁的父母都很喜欢音乐,他们身边有很多喜欢音乐的朋友。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与刘月宁父母关系很好的.喜欢弹扬琴的工人师傅认识了刘月宁,从此刘月宁就开始与扬琴结缘。

  “那时候父母都觉得我年龄太小,不适合学习乐器,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我去学。结果一试我就觉得很喜欢,弹起扬琴来也不觉得累。”刘月宁说。

  刘月宁的启蒙老师,也就是她父母的那位工人朋友名叫张五十,刘月宁总是亲切的叫他张叔叔。这位张叔叔让刘月宁从敲击凳子练习基本功开始,手把手教她弹琴的技法和一些小曲目。有一次,张五十给刘月宁布置了一个星期的作业,结果两三天后来检查的时候发现刘月宁居然已经全学会了,这让他十分惊讶。

  在刘月宁十岁半的时候,张五十遭遇到一次严重意外。从昏迷中醒来,张五十第一件事就是嘱咐刘月宁要坚持学习,不能耽误。刘月宁说:“我特别感动,因为他睁开眼睛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

  刘月宁回忆,因为当时家里边有三个孩子,家境不太富裕,“我父亲就给我做了一台扬琴,后来还把一台收音机改装成了一个节拍器。”

  后来,张五十把刘月宁介绍给了当时在河南省歌舞团的桂习礼老师。从此,刘月宁就每个月坐一次两个小时的火车从洛阳到郑州,再从车站步行到老师家练习扬琴。

  在刘月宁12岁的时候,她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刘月宁说,她是1978年4月25日入学的,这一天到现在她都记得特别清楚。在这之前,刘月宁还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举办的“考生汇报演出”。这年的春节,对于刘月宁而言,尤其难忘。因为这一年,刘月宁第一次来到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那时候我发现台很大,我走了好远好远,还能看见头上那么大的五角星。”

  随后,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以刘月宁还有她的几位同学为主角的纪录片《春蕾》,记录了她们从入学到在校学习的情景。刘月宁告诉记者,《春蕾》曾在中国100多个驻外领馆播放过,片中,刘月宁以一曲《映山红》红遍了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