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育公平问题的含义及措施

时间:2021-04-09 15:46:38 励志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公平问题的含义及措施

  教育公平问题的含义及措施

教育公平问题的含义及措施

  一、教育公平的多重含义

  从教育实践主体来看,教育公平可分为学生公平与教师公平。学生公平是指对待和评价学生公平与否的问题,而教师公平则是指对待和评价教师公平与否的问题。

  从教育活动过程来看,可分为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上的公平是指每个人不受性别、种族、出身、经济地位、居住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均有开始其学习生涯的机会。过程公平是指教育在主客观两个方面以平等为基础的方式对待每一个人。结果公平即教育质量平等。

  从教育公平的结果是根据一定的公平原则进行操作而产生的这一角度来看,教育公平可分为原则的公平、操作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教育原则公平是教育结果公平的前提条件,操作的公平需要把操作的步骤合理化,固定下来,形成公平的程序,还需要各种形式的监督机制、监督机构及配套的技术手段,进而保障结果的公平。

  从是否把教育实践的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看作存在着差异,教育公平可分为同质的教育公平和差异的教育公平。同质的教育公平是指忽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用同一的教育公平原则指导实际的教育活动。而差异的教育公平认为每个人都是各不相同的。

  二、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

  在调查的过程中,主要以以下内容为主,进行由点到面的调查了解。

  (一)不同类学校之间,在诸多建设上的差别。

  (二)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效益,在周围民众心中的地位。

  (三)了解各校设施建设隐形投入,看教育发展差距。

  (四)看教师的学历结构及学科搭配情况。

  (五)看各校的制度建设,了解管理情况。

  (六)听教师课堂教学,看教学公平程度。

  (七)看各学校的校风、教风及学风了解学校的发展去向。

  (八)从校容校貌看学校精神风貌,了解学校各种健体怡情、娱心的活动。

  通过围绕以上八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了解,发觉在县城中小学校与乡镇中小学存在以下教育公平方面的问题,且存在问题多由于历史的原因,积淀较深,隐患较大。

  三、目前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

  (一)地区差别,教育差距加大

  当发达地区已经基本普及初中教育时,西部地区则仍有2 / 3的县未达到 8 5 %的普及初中标准,西部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则尚未普及初等教育。在教育质量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相关性的调查中呈现出不同的看法,其中51.2%的人认为密切相关, 30.5%的人认为联系密切,15.5%的人认为有联系但不密切,2.8%的人认为毫无关联性。据统计97.2%对经济发展状况与教育质量存在的关联给予了肯定的态度。区域经济的差别,教育差距的加大阻碍着“百年大计,重在教育”方针的贯彻与实施。

  (二)城乡差别,农村教育问题仍然突出

  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率仍然较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据相关新闻报道,有的地方农村辍学率高达10 %以上。应当指出,就许多地方的实际观察,农村学生的流失辍学率,比统计数字要高得多。

  (三)各类学校之间固有的硬件建设差距较大。

  乡村学校及教学点,仅有一点教学楼及办公设施,活动场地较窄,且不规范,有的教学点只有几间老而陈旧的教室。而对于县城中心学校或者县直学校,则有专一的教室,专一的办公室,专一的活动场所,专一的现代设施设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类学校设施的完善程度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26.9%的人对其就读学校的设施条件比较满意,50%的人认为一般,12.9%的人认为很差,0.2%的人认为极差,学校之间硬件建设差距的扩大成为了教育公平的巨大障碍。

  四、措施

  针对调查所得的以上几个问题,我认为当前应采取以下措施努力实现其教育公平。

  第一方面,要通过政府行为,改变传统观念,而把教育工作的考核纳入当地政府的德政工程考核内容,树立大校小校都是校的观念,真心认识到投入不足便育人不足,投入不足便育人的质量不高,合理规划,真正实现“麻雀虽小,肝胆俱全”的学校规划。对于乡村的学校,更应沿续这一要求,多投入资金和关注给这些学校,尤其是那些村校及单小教学点。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尊师重教的宏扬及保护意识,支持、教励支边教师,把教师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考量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在细节处抓好学校的规划、教师的教学、生活等工作。近几年,各种项目学校如数落户每一片角落,对各种项目学校的争取,政府不应只看作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应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不断投入到共同建校的良好氛围之中来。

  第二方面,要努力实现现代教育手段的公平发展。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之中,我们只觉得,只要有几只粉笔,几个本子,几本教科书,便能实现上好一堂优质课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课本、粉笔、讲台这些只是成为了实现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与此相匹配的电脑,电视、光碟等设施,绝不应理解为这是好学校才能使用的教学用具,应普及!

  要解决这一现象,还是得依靠政府重视教育,加大提高投入,努力实现这一手段的普及化。对于条件差的乡校,可把先进的一系列教育手段从他们借用或实现学生接对又互补提高学习的一种方法。同时,为真正能使条件差的学校能实施或承担起这一使命,可派员培训或全员培训,或请专人到学校辅导,或分配优秀且有这一技之长的教师到边远的乡小工作。在研究开发这一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承研单位可以通过更先进的更超前的科研方法,努力让这一教学手段普及化,以达真正意义上的实施此项工程。

  总之,要解决这一突出性较强的矛盾,关键是要加大政府的投入,使之进行到一个比较充裕的校园,让现代的环境时时闪现在乡村学校,单小学校的上空,以达到育人的先进性。

  第三方面,努力解决教师紧缺编及学科搭配不合理的问题。这得建立一个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长效机制。首先,政府应把教师编制纳入宏观调控体系,实现比例及搭配的合理性,在教师紧缺的状况下,应多渠道地招聘力争得到充实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在广大教师紧缺的情况下,充实教师更利于调整其内部结构的合理性。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支教体系,要把条件好的教师,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条件差的学校,进行合理的支教活动,让去支教的老师真正送去好的管理经验和好的教学方法。对支教的教师,应建立合理的流通机制,进行鼓励或褒扬,让他们时常看到成绩的光环,奋斗的希望。第三,努力实现学科搭配合理。当然,只有拥有充实的教师队伍,才能实现这一合理的搭配,因此,政府和学校应尽量考虑其使这些机制盘活的措施。并在不断的实践之中,力争实现循环上的跨越和质量上的合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