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问题
中国的教育传统自孔孟迄今为止,走的都是一条路线。读书受教育便是走仕途,求功名,住黄金屋,娶颜如玉,光耀门楣。这就是主心骨和原动力。
而现今的各种教育制度无论是美其名曰的"素质教育"还是早已淘汰的"应试教育"。都只不过是科举制度的摩登化而已,一味顺从的体制下知会产生没有思想,毫无个性,僵化教条的学生,而"五四"时期的大学生是何等激扬有主见。敢于和政府对立,面对弊端和不公他们能够站出来,集会演说。。。现在校园中的学生们在干吗?看漫画书,读武侠小说,周杰伦……没有迫在眉睫的问题要解决,没有战斗精神,没有对现实深刻的认识和自我的反省。有的只是麻木,堕落,愚蠢,花心,滥情,肮脏,卑鄙。下流,无所事事,是非不分,剩下的则是没事找事。
我们的教育只能说是天下的乌鸦一般黑,而不是局部的有问题,从大体上的教育制度,授师法,师资,课程分配等等。都是缺乏人文,人性,自由,民主,很久以来教育的中心是教师,教科书,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而不是学生。这看起来很可笑,学生好比顾客来买东西,而买主老师却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于学生身上。我想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判别这个女孩比那个女孩漂亮这样的辨别意识,那么他对学校,老师,专业等也会具有辨别好坏的能力。
但现实不是那么回事,你不能说你喜欢历史而不喜欢英语,老师对你的要求或者"素质教育"对你的要求是成绩要扯平,都得喜欢。所以无论是提倡"素质教育"的人还是身体力行"素质教育"的人基本上都没什么素质。
有次我在街上,不知道又是那位领导来视察还是开会,前面警车开道,路边严。这时我身边一位妇女对只有八九岁的儿子说,看看人家多风光,你要好好读书将来要是你有那样,我死也瞑目了……这种话无论是我在农村还是城市都会听得到。不知是上代的愚昧还是下代的无知。我为此感到悲哀。
学校评判一个人的好坏往往是在期末。一次考试你的一切都被定格了,你不要说你足球踢的好,文章写的好,字写的漂亮……考试不过,你就是差生。学校方面衡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好比是在妓院里衡量一个男人的好坏般。都是单方的意愿。许多学生被开除或退学,人们都在学生身上找毛病,而不是在学校,教师,教育上找问题。我们现在要面对的问题已不是还有多少学生没上学,而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学生有学上却不上学。我们已经反思多少年了,现在也该是教育反思的时候了。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一些被老师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而它的价值多半取决于遥远不可知的将来。而现在要学习的只仅仅是预备。我们的教育教给我们的只是记住答案,而不是提出问题自己去解决。学生知会只能作的的是把书上的抄到卷子上去。
剧作家易仆生有一出明剧《本鬼》中有一个患了梅毒的父母,生出的儿子也同样有梅毒,每次儿子病发的时候都得吃药,有次儿子愤然道,我不要吃药我宁愿死。你看你们给我一个什么样的身体?这能怪他而不怪他的父母吗?先今我们的教育也是如此,老师家长往往教育训斥着孩子,为什么学习退步,为什么要退学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但是就没有反思一下自身推而广之反思以下教育有没有问题?我们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底蕴有没有问题?
很多人读完初中或是在此之前就离开学校,这些学生一经获得初步知识,获得刚好生存用得上的读写算等符号就学习厌恶得不能在继续下去,更有甚者说,只要上厕所时分得清男女二字即可,会点钞票就行。尽管我们的教育家们还在谈论着教育的目的,素质的教育,发展学生的人格,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怎样的文化陶冶……可是大多数受教育者却把它当做是获得面包以勉强维持一定生活的一种狭隘的实用手段。
“我们对学生毫无所知,只用我们错误的见解去办,越办越错了,那些最聪明的著作家竭尽心力去讨论一个人因该知道什么,却不问一个学生所能学什么。”这是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的几句话。这就是说教育的中心和重心是学生,而我们现今的教育只仅仅关注教育本身,却忽略了本应注重的学生。在五经的《礼记。学记》中有这么一段话,大致意思是说,如今教书之人,只知念诵读本,一味进行知识的灌输。急于追求快速进步,却不顾及学生本身能否适应。由此造成的后果便是学生不够专心诚意,老师也不能因材施教,学生对学习只是厌恶,害怕,虽然勉强完成了学业,但所学的东西很快就忘记。
即使我们教育出一批把所指示的东西学会的学生,也没有必要为之欣慰,就接着判定没有学会的人是没有好好学习的。而前者仅仅是他们头脑如光洁的镜子般把我们所指示的东西反映出来而已,如同计算机般只是按照我们编排好的程序在运做而已。
在现代的学校里,我们该学会的都没学会,不该学的却都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