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和少年的教育问题

时间:2021-04-08 08:47:49 励志教育 我要投稿

关于幼儿和少年的教育问题

  每个国家和公民都在修改和传播幼儿少年教育问题,每一个时代都有新的不同方式教育课题。自开发以后,更多引进国外的教育方式,也引起了国内不同形式的争议,一时间,新闻评论、实时报道、亲子教育、网络传播等闹得沸沸扬扬!

关于幼儿和少年的教育问题

  中国是个文明而古老传统的国家,上千年的孔孟教育方式,如今却和国外引进的教育方式成了一个僵持局面,一方是老一辈传统文人,大都是七十年代前后的代表人物;一方是现代派人物,大部分是留学回国的专家。老一辈普遍都是打骂式的教育居多,已父母为教育中心;现代派是传承平面式的教育,一切都在讲究人权。关于这两种教育方式,并不是简单的争议,而是一年四季都在谈论,一种新鲜事物的开始,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只有根据国情在实践中去寻求真理。

  在学校每年的家长会上,老师总是叫成绩优秀的学生家长,来谈论如何教育孩子的学习时,家长大都说:“我们在学习上很少去强求他每天要做多少作业,在考试成绩上也没有要求他一定要得前三名,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在安排时间学习,我们在教育问题上也只是起了一个辅导作用,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教育方式。”

  事实证明,一个孩子的教育不一定要每天都去传教,如果孩子十分懂事,家长没有必要去刻意教导,教育其实是对不懂事或正在叛逆的孩子才使用的。

  目前的九零后很多人都出现以下的几个缺点:

  一是懒惰。

  他们在家里几乎什么家务也不想做,最突出的是从农村住进城里的孩子,他们的家长都出生在农村,从小勤劳任怨,自己吃了苦,就想让孩子不再继承他们的过去,一心想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由于城里没有农活,家务他们就在自然中包了,慢慢地孩子就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

  二是自私。

  以前,我们知道做人首先要学礼貌,从几岁时父母就不停的教导我们“吃菜夹面前,干活跑在先”的道理。而他们的'吃相是自顾自己,这也是一些家长从小怕孩子没有吃好吃饱,总把好菜都往孩子碗里夹的缘故,他们也养成了吃好的是应该的。我见过很多的少年见到客人是从不招呼,只有你先招呼他时,他才有一些反应,在外面就更不用说了,什么事情都是先顾好自己再说。

  三是自恋。

  如今的九零后大都认为自己聪明,很少把别人放在眼里,他们过早地懂得了“人权”!以自我为中心,已至忽略亲情、爱情和友谊,做事做人说翻脸就翻脸,从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包刮自己的父母。

  四是孝道。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你就有所体会,现在的孩子,懂孝的不多!有的父母条件不好,他的孩子不但不理会,反而说父母无能!你借机骂他几句说:“怎么养了你这个白眼狼?”有的会反驳说:“你们没有本事就不要生我!”当你气得心脏病都要发作时,他却悠闲地听他的歌曲,玩他的游戏。

  这就是如今一些孩子身上的“优点”!难怪西方人为什么不要孩子,原来他们是通过在几代人的生活中,体验出了一种无私奉献后的结果。

  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说有一对夫妇批评在上中学的儿子不学好、不懂事,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该生他。谁知他们的孩子却回答说:你们有想过生我吗?当初你们要不是只知道“快活”,我今天有那么痛苦吗?

  这个笑话告诉我们,教育问题不是你想起来时就去说上几句而已,其根源应该是从小做起,从父母做起。

  我们老家有一位喜欢打麻将的父亲,没日没夜都泡在麻将桌上,母亲十分反对,因性格柔弱,只能屈从她的丈夫。儿子懂事后随母亲一起进行反对,常常当众掀翻桌椅,扔掉麻将子。后来儿子也学会了麻将,结果是父子同桌,浑天黑夜。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教育不是在学校,也不是等孩子长大,教育其实就在生活之中,就在父母的一举一动里。

  有人说:“老子英雄儿好汉,母亲是娼儿女溅!”

  这些话是赞美和褒贬的意思,说穿了是一句骂人的话,如果代代都是好汉,这历史不就不会改变了吗?如果真是那样,岂不没有改朝换代的发生。

  教育是生活中的一部份,其结果还是靠孩子自己本身的悟性,和父母在自然生活中的表现。

  我认识一个年长的朋友,他生有一对双胞胎,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不好,他们夫妇就带着小儿子一起在外过着打工生涯,大儿子留在老家和爷爷一起生活。十五年以后,他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起来,就把大儿子接过来一块住居,不同的是这对卵胞兄弟的性格却截然相反,和他一起生活的小儿子骄横自私、脾气粗暴、心胸窄小;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的大儿子豁达开朗、谦虚孝顺、勤劳宽容,同是亲兄弟却有着相反的性格。他说他从小就对小儿子十分严厉,不听话时该出手时就出手,平时感觉还可以,也谈不上好也不算坏,为什么和大儿子住在一起时才发现他有如此多的缺点!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小儿子会担心大儿子会争他的家产。

  现实就是现实,很多的父母因家庭条件不好就出门营生,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直到念大学时在一起沟通的也不多,然而他们的孩子却格外懂事懂礼,懂得尊重父母。反过来是有一部份父母,害怕爷爷奶奶宠坏了孩子,不管自己多么辛苦,他们还是坚持自己带着,结果却养了一个傲慢任性,不知父母辛劳的孩子。这些说明了什么呢?

  一个教室里的学生,老师的注意力大部分都在不爱学习的学生身上,而那些成绩好的同学,老师几乎没有花费太多的口舌和精力。这又能说明些什么呢?

  有人说:“是龙就是龙,是虫就是虫,是龙变不了虫,是虫变不了龙。”这句话听起来感觉有些道理,但在教育问题上,还是不能一棒子打死某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能在考试上得前三名的,不一定在社会上是前三名;没有好好念书的,将来也不一定没有出息。

  归根结底,教育是不能忽视、是一道讲不完的课题,它需要与社会同步,需要和孩子同在一条起跑线上,也需要社会家长正确地引导,父母才是孩子榜样。只有这种多元化式的教育,教育才是一堂很轻松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