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大学生励志文章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优选)青年大学生励志文章
青年大学生励志文章1
1:作为专科生的一点心得
看到前面的一篇讲到关注专科生的帖子,我虽然已经毕业两年,但是也想谈谈自己个人的经历和看法。
确实,如那篇文章所言,专科生在求职方面存在一些劣势。所谓就业是有食物链的。或者说,服从20/80法则。也就是说20%的学校的毕业生掌握80%的就业资源,如果访问下南大,或者清华这样顶级高校的BBS,就可以看到,虽然一方面很多的人在抱怨今年的就业状况不佳,但是,银行,大企业,事业单位等等的招聘启事依然很多,更有不少同学在网络上写帖子比Offer。
我不知道,但是就课程来说,就我所读的英文专业来说,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学从北大到我们学校都有英语专业。无论3年专科和4年本科所开的课程,大致上都差不多。也许会有所为深度的区别,可我不觉得就英语本身来说,专科的优秀学生会和他们的差距那么大。但残酷的是,如果你是专科生,你也同样很优秀,如果是某一个财富500强的外企的HR,他的记忆力,每天收到N多的简历,从平常心来讲,能记得中国大学的Top50,就已经很不错了。当然不排除一些存在学历歧视的单位。所以很自然地,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专科生几乎无法被阳光照到的现象。
确实,这是一道门槛。985的学校毕业生拿到AAA的Offer,211的本科拿到AA+的Offer,后面本二的人也许只能拿到B+,如果是专科,就基本上处于这个链条的底端。
我就是这条链条底端的底端。我读的是一所民办专科。
从小我就很疑惑,为什么我有那么多课外的兴趣,也很喜欢读课外书,为什么总是我越依照自己的爱好,成绩就会越差。而且,我发现每次的家长会都是很痛苦的。班主任几乎都在强调全班前3名的学习经验,中间的一些同学号召他们一定要向这几个人学习,余下的时间,就是对倒数10名同学的批评大会。所以我爸妈每次都很愤怒,很多家长都是那时他们的同学。所以回来总免不了暴打一顿。这几乎变成了恶性循环,前几名的学生从都到尾都得到了几乎无尽的荣耀:三好学生,学习委员,奖学金,当然,重点学校的保送推荐之类的。而事实上老师当然很清楚,让这么多人都争这几个名次,却把所有的奖励都倾斜给了在这个位置上盘踞的几个学生。包括课外辅导,心的提振。结果是除非一直排前的学生突然出现意外,不然所谓赶超永远只是个假像而已。我高中3年,优秀的学生永远只是那么几个熟悉的名字。虽然大家都很努力。
对于我们Bottom10%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何改变?我上初高中,从来就没见过除了补差之外,又有过什么心灵上的支持?再说课程本身,不是人人的个性都会是全能的。也许我觉得自己对化学掌握点元素的名称就已经很满足了。对英语我不想去做语法分析,而是希望应用,多锻炼点口语。可是,那些教了很多年书的老师口语很少有标准的。
所以,失望之下,我决定不再与这套方式再有任何纠葛了。每次考试都考自然分。就是随便放任。抽出时间读自己有兴趣的。结果可想而知。03年高考时,我考了273分,化学4分。如果我们那个中学没有高考0分的话,这就是全校最低了。但是,那个时候我已经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决定自己的兴趣,未来该有如何的规划。
04年调整选择了文科。多考了106分。如果是参加一个复读班的话,有这点提高,绝对是这个班级的功劳了。但,结果是什么呢?学校档次越低,分数就越没有价值。03年我的高中老师说我读不上大学,结果电话打爆,都是要我去的民办专科。04年,我沉默了,原来还是那个去年邀请我没去的学校最终录取了我。
但这一年我是自学的。我在家利用网络,第一次能够将自己的时间灵活地安排到我有兴趣的地方,前面我说,化学有兴趣的只是几个元素,但上网我自学英语,当然一开始是不懂的。但我明白了自己可以通过英语去自学我有兴趣的科目。让之前不被满足,甚至被压抑的爱好全数复苏。
所以别人读大一,我选择了英语专业已经有很多的单词积累了。当然,05年开始起所谓的Web2.0浪潮,让很多人熟知了Google,通过网络搜索,我几乎通过大量的英文语言材料来个性化自己的学习,也成就了我超越课程的成绩。此外我也参加了很多的口语培训班,有些甚至是和重点大学的同学一起对话。我发现,慢慢地事情竟然有了转机。CET-4,CET-6,口语比赛冠军,在毕业之后又通过了自学考试。我选择了我自己的爱好,终于在最不被看好的这几年,反而得到了一切。
当然,学校不好,也有了一些奇异的好处,比如逃课非常自由。我不喜欢外贸,也不太擅长导游课程,就留到最后的清理性考试解决。省下时间去看自己有兴趣的学科。学校有一些问题就是,它很重视所谓的热门。但大学如果是一门投资的话,时间太长了。而历史的就业数据(如果是真实的)依然不能概括未来现象。本来在所谓热门专业上扩张了太多的学生就已经造成就业的重负,而金融危机,热门很有可能突然成为冷门,所以在选择专业时,如果学校不能改变,或者我们可以想想专业是不是可以有特殊的兴趣。我现在会做自己领域的兴趣,无论是就业,还是继续研究(当然我选择的是后者),就不至于在学了3年到毕业时才知道,选择的专业和课程或许从一开始就不适合,在专科我们可以重组自己的'兴趣。
完全把爱好结合起来,就像开复老师讲的。这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专科生,如果有梦一样可以飞翔!
2:在大学里首要任务是找友谊
我觉得我这辈子做得最的事就是交了不少好朋友,而且和好朋友一起做成了新东方。所以我觉得,在大学期间,除了,最重要的就是交朋友。在我看来,在大学阶段最有可能交上一辈子的朋友。为什么?因为在这个阶段,同学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冲突,而且大家在一起这么多年,彼此知根知底,人品怎么样、个性怎么样、胸怀怎么样、才能怎么样,完全清楚。而踏入社会后情况就不同了:大家要么是同事关系,常会争权夺利;要么是上下级关系,难以平等相处;要么是作为商业伙伴的合作关系,相互有求又彼此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很难找到真正心灵相通或能在事业上互相帮助的朋友。
交到好朋友有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第一,你自己是个好人;第二,你要追随比你厉害的人。首先,你自己要做个好人,因为谁也不愿意去跟一个不好的人交朋友。所谓不好,并不是说做了什么违法的事,而是说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不好,比如自私,不愿与别人分享;再比如心地阴暗,总在背后说别人坏话。我很庆幸自己是个喜欢为别人服务的人。进了北大以后,我发现宿舍没人打扫,于是开始打扫宿舍。除了扫地,我还自愿为室友打开水,所以我们宿舍基本上没排过什么卫生值日表和打开水值日表。大学毕业的时候,也没有同学对我说:你真伟大,为我们打水、扫地这么多年!但十年以后,有些事情就体现出来了。那时我把新东方做到了一定程度,觉得应该找一些我的好朋友和大学同学跟我一起把它做得更好。在我游说他们时,他们说的一番话让我特别感动。他们说:大学同学四年,我们知道你是个好人,知道你是个可靠的人,也知道你有饭吃的时候,我们肯定不会喝粥,你有粥喝的时候,我们肯定不会饿死。就这样,大家最后一起回来了,新东方也就做大了。
除了要做个好人,你还要追随比你厉害的人。不管对方是哪个领域的,只要比我厉害,我就会从心底仰慕和喜欢。
我在北大一无是处,但为什么能交到像王强老师、徐小平老师等这样对新东方来说比较关键的人物?因为我在大学里受了他们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让我愿意追随他们。
其实当时在北大,徐小平已经是我的老师了。他教中国音乐史,说话富有激情,常常就能让我的心怦地跳一下。我觉得这个老师讲得真好,于是想跟他交朋友。他当时担任北大团委文化部的部长,每到星期五的晚上,他都会请一帮北大的年轻老师到他家里去聊天。学生当然很想旁听了,但老师肯定是不干的。我当时问徐老师:我能听你们聊天吗?徐老师表示不太方便,他说:我们老师聊的都是男人和女人的事情,你太年轻,会被污染的。我的反应很快,当场就说:徐老师,我刚好需要这方面的启蒙知识。于是徐老师没办法了,只好说:你这次在这儿听我们聊,下不为例。但殊不知,从此我就找到了继续旁听下去的机会。为什么?还是因为我的服务精神。他们聊天聊得口渴时,我就给他们烧水、泡茶;他们晚上肚子饿了,我就出去给他们买方便面。就这样,慢慢地,我就成了他们离不开的那个烧水、泡茶、泡方便面的人了。有时我没按时到徐老师家,还会接到他打来的电话,说:俞敏洪,你怎么还不来啊?
所以,只要你是个乐于分享、愿意奉献的人,只要你肯摆正心态,追随比你厉害的人,你一定能交到可在人生路上扶持和帮助你的挚友。大学时光美好而短暂,除了专心学业,你也应该在这里找到心灵相通的朋友,结下终生难忘的友谊。
3:大学,我们追求的应该是成材而非成才
这两个月,各种各样的企业来到学校招聘,我猛然间意识到一个问题:我马上要走出校园了,我一下子被吓到了,整个人都颤抖了,发了好长时间的呆。
我禁不住地问自己:上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大学又会起到怎样的作用?以前总觉得,大学是把一个人打造成才的地方,好像上完了大学,我们就都是人才了。现在想想:与其说成才,不如说成材。
一般意义上讲,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的人,需要明确的方向,长期的深入,有一定的成果和造诣才能称之为人才;而人材就不同,只需要一些基础的能力和素养,如缜密的思维,不错的学习能力,良好的表达和沟通等,而且这些都是对大学生基本的要求。
大学时,我们都是钥匙坯,读大学就是为了把我们打磨成能开企业这把锁的钥匙。可是一把已经加工成品的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而没有成型的钥匙坯却具有打开任何一把锁的可能,而且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在被打磨,也不知道自己将被磨成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自己要开的是一把怎样的锁。这里还存在一个风险,就是一旦具备了开某一把或某一类锁的能力,想要打开其他的锁,就只能回炉再造。所以,在不清楚自己想成为怎样的钥匙之前我宁愿接着做一把钥匙坯。
其实,在大学里的很多时候,我们似乎都陷入了盲目色疯狂竞赛中;考试的排名,分数的高低,证书的多少,甚至担任的职位和恋人都可以拿来攀比。我们上课好像只是为了不挂科,或者说是为了找工作,再也没有因为获得新的知识而感到愉快和欣喜;证书则几乎沦为了摆设,不知多少人,过了四级之后再也没认真的学过英语。成绩和证书不能堆砌出人才,只能让人蜕变成机器,达到了指标才可以休息,这简直有些悲哀。
当然,应该没有企业会不喜欢人才,可是我们毕竟还在学校,对于一些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知之甚少。即便能够耳濡目染道听途说一些,也很难切身的体会到;实际上,即使清楚单位的要求,处在学校这个环境里我们还是很难把自己打造成他们所需要的标准人才的,因为你没有那个环境。
曾经在一个讲座里这样告诉在场的大学生:社会需要怎样的你们,绝不是拿来就能用的你们,而是能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能不断学习的你们,一个有潜力可以塑造的你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也就是材。其实在我们刚踏进大学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一块材料,不幸的是一部分自甘沦落成废材,一部分挤破头想成为人才,可是很少人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潜力的可塑之材,也许这就是出众的英雄只是少数的原因吧。
我们在象牙塔里生活,绝大多数时间里还是在按照这里的规则行走,可是在这里对人才的要求和以后企业的标准会一样吗?倘若还在用读高中的思维看待大学里的各种标准,真的不排除被教育毒害的可能。既然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到工作中学习,那干嘛非要在不清楚要学什么的时候盲目的去学呢?踏实的学习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多看本书,或学门外语,积累一些实实在在的能力,扎实的文笔,标准的普通话,等等。这些在以后工作中的作用绝不亚于你得过几次奖学金,当过几回第一名。
大学,我们追求的应该是成材而非成才,而现实是毕业能够成为人才就很不错了。
4:什么样的大学生最受欢迎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普遍现象,归根结底是需求方与供求方也就是社会需要的与学校培养的不相吻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问题,就要从源头抓起从制度上做出改变,围绕社会需求改变现有的教育的制度生产出社会需要的大学生。那到底什么样的大学生才是社会需要的呢?笔者总结了十五条这里面也包含了大学生工作中的注意点以及中获得提升的秘诀。
1、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拥有理论知识。尽管说学历是门槛,可光有学历光拥有理论知识没有能力也是不够的。
2、不要把自己当大学生看,把自己当成菜鸟,要有归零心态,愿意从低层做起。多做事少说话,踏踏实实地做事让主管看到你的成绩与对企业做出的贡献。
3、不要太在意工资,笔者不是说不要工资而是说先做出贡献才有谈工资的资本。记住表现好自然会有高工资。
4、能够吃苦耐劳,具有精神同时具有团队精神能够协助他人完成团队工作。团队了才会有自己的成功,光有个人成功团队不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
5、要有结果导向的心态,做事除了要过程外更要有结果。做事要有目标而且要将目标分解成每天的行动,而且还要定期检查行动是否完成。
6、脾气小一点,刚出校门还没有发脾气的资本。遇到不开心事想开点,要学会控制脾气,记住这也是种能力。
7、做事多一点,多干点活不要斤斤计较就当对自己的锻炼,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更多的表现机会,才会成长更快。
8、理由少一点,失败没有理由不要为自己找借口,借口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影响执行力,关键要拿出改进的措施避免再犯第二次。
9、嘴巴甜一点,要学会适当的拍马屁也可以叫赞美,每个人都喜欢被赞美,多赞美别人就会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
10、脑筋活一点,凡事要从多个角度去想,不要一根筋。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角度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看法。
11、说话轻一点,很多时候声音的强度不能超过主管。处处要让主管表现,帮助主管成功,只有主管上去了你才有机会上去。
12、学习多一点,不行不要紧关键要爱学让主管看到你身上的潜质和希望。应将学习变为生活的一部分。
13、行动快一点,行动要快执行力要强,不要拖拖拉拉,想到就要做到。企业永远不缺有想法的人而是缺执行力强的人。
14、微笑多一点,没人喜欢你愁眉苦脸。多一点微笑不但可以增进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同事来说也是种。
15、效率高一点,做事要高效率。只有高效率主管才会重视你,给你分配更多的任务从而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但前提是方向没错,要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的做事,事不正确再有效率也不会有结果。
5:大学生如何找到并且实现自己的梦想
很多大一大二学生跟我说,他们很迷茫,整天过得很颓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鉴于此,学长专门写下此文来告诉你们如何找到并且实现自己的梦想。
首先说如何找到自己的梦想
方法一:关注自己的兴趣
兴趣是最容易滋长梦想的土壤,随时留心你热爱的事物,梦想也是个会成长的种子。
首先,看看你了解到和你类似的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推荐什么样的生活,他们想要什么,然后对于其中自己不了解的部分,勇敢的去尝试,去接触。如果有一天你做某件事,做得很高兴,能比较容易做成,且能给你留有探索空间的时候,或许就找到了。
方法二:欲望记事本
准备一个记事本,写下你想要的东西。假设有个阿拉丁灯神可以满足你无数愿望,每天写,大的小的愿望都行,然后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你会看到你重复次数最多的是什么,基本就能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
这种方法不仅仅是重复写东西帮你找到梦想,而更在于通过让你不断询问自己内心,发觉真实的自己,从而了解自己到底要什么。当然,梦想可能是会变的,它随着你的成长而改变,但是你只需关注此刻的自己就好,未来的梦想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方法三:自我问问题法
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十年后你就死了,你希望死之前做成一件什么事?或者你希望十年后你过什么样的生活,那么三年后呢?再或者一年后呢?
不断的问自己,不仅会让你找到自己想要的,还可以让你找到你当前需要做些什么来达成你想做的。
方法四:好好活在当下
也许很多人的梦想,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平平淡淡过一生,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过好今天,明天就会更明朗。在不危害社会的前提下,尽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
再来说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胖子不是一口气吃成的,但是却是一口口吃出来的。
有了梦想,还需要将梦想尽可能的分解为可执行的小目标。可是在目标设定和分解的过程中,很多人由于不清楚如何合理科学的分解,导致很多目标和计划都成了空头支票,而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比如很多人学英语,让自己每天早上6点半起来学英语,理论上可行,可实际操作,大多数人往往都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为什么,因为你把自己置于一种困难处境中了。
如果自己找一个每天可以自己支配,毫无困难的时间,比如中午吃饭后,或者下午某个空闲时间,不用再和早起做挣扎,然后选择一个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数量。比如背完50个单词,就像稍微看了个短片一样轻松,这样他们做起来,难度就小很多,却达到了同样学英语的效果,结果是他们可以坚持更长的时间,从而养成一个习惯,可以坚持更久,然后就变成了有毅力的人。可见合理的分解和制定计划有多么重要。
目标需要分解,分解的目标,可能还需要分解,直到落实到每天可做的事情上,你这目标才算被一条有效的线给链接起来了,这样的目标,才是最后可能实现的目标。不然很可能是空想而已。
比如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钱,他们觉得这是他们的目标或者梦想,其实不是的,因为这个目标一点都不明确,没有具体的金额,没有时间节点,只是一个大概,如果你是开口在向上帝要钱,上帝也不会知道你到底要多少钱,如何才能给你呢?所以,把你的目标具体化,形象化,29岁前1000万人民币净资产等。明确了目标,你才不会在以后给自己找借口,明确了目标,你才能真的知道怎么去分解它。接着上面的目标,那么28岁的时候是不是要有100万,26岁是不是要学会所有百万富翁的思维方式等,一步步分解下来,你就会发现,你今天需要做的,可能就是读20页《穷爸爸和富爸爸》。
如果到了这一步,目标都分解好了,那么就是去做了。如何去做呢?如果你已经把目标分解过了,怎么做,具体的做法,也已被你分解出来了,此刻的你不会再迷茫了,你该清楚你眼前要做什么了。只是可能那还有偏差,因为那只是从你的经验和经历分解出来的步骤,不一定对。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去验证,需要有人指导甚至批判,那么适时的告诉他人你在做的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目标分解得再好,终究还是想法,就像说的: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现在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按你的计划去执行了,只要前进,就离你的梦想更近了。
青年大学生励志文章2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刚来到大学时,总是有点自卑。所以我和寝室另外五个来自城市里的姑娘相处,总是充当老好人的角色。我妈妈是传统的农村妇女,她从小告诉我,做人要善良,要帮助困难的人。因此,寝室里每天总是有一两个人,总是以各种理由让我帮她们打水,但我都任劳任怨的替她们打好。她们说,每节课六个人要一起坐在后面,后面老师管不着,必须要一起,这样体现寝室的团结。
后来,有一个女孩子就似乎养成了习惯,水壶里没水了,就问我“今天怎么没有打水呢”,当时我觉得特别委屈,想哭,觉得妈妈骗了我。她们经常到了周末,就发动全寝室去KTV。有时候甚至逃课去新开的饭店吃夜宵,晚上还要去看电影,经常折腾整晚,所以第二天基本都是睡到中午才起床。我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在大学不学习,每天吃喝玩乐,可他们连新衣服都舍不得买,我感到特别内疚。可是只要我说一句不行,她们便会群起而攻之,说我不合群,不团结,大家都去,就我一个人搞特殊。我为了所谓的合群,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和她们继续挥霍大学时光以及父母的血汗钱。
有一次暑假返校,我带了妈妈亲手做的特产,在火车上我也小心翼翼地背着,想带给寝室同学吃。到校后分给她们,她们也把自己的东西分给我吃,我吃得特别开心。可是当我转身走到寝室门口,听到她们在里面嘀咕,说我带的特产难吃死了,一看就是便宜货,有一个同学甚至偷偷丢掉了。这时我才知道,妈妈说错了,原来不是每个人都会感激你对她的好,有些人,会当成理所当然,会不知足。我开始自嘲自己以前为了合群,为她们付出了这么多,现如今却换来的是她们对我的冷嘲热讽,根本不值得自己堕落去将就她们。
后来,我就不和她们五个人呆在一起了。我每天去图书馆自习,看了老师推荐的很多优秀的书籍。上课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老师讲课,下课找老师问问题,一起讨论很多文学的东西。我每天在食堂吃,荤素搭配,一点也不贵,吃完晚饭就去操场跑步。每天早上都是六点起来,去读书室朗读英文,背专业书。每次12点自习,吃完饭回来,寝室同学才起床。晚上我10.40准时睡觉,寝室同学有时候还在外面玩,有时候拿着手机,准备通宵看剧。每次当我努力学习时,她们总会说,考试之前熬夜复习就好了,你真蠢。有时会遇到冷嘲热讽:为什么不和我们一样呢,每天让自己这么累,寝室就你最特殊,看看你以后比我们好的到哪里去,我妈给我安排了……一毕业就去。我只想说,学习非一日之工,我相信需要慢慢沉淀,看书,思考,会让我的眼界和思维会变得开阔。我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但我从未看不起自己的`父母。我只是普通人,我的父母也只是普通人,他们对我特别好,支持我对未来的所有选择。
如今我读研了,已经签约了很不错的公司,薪水很高,能够给父母安稳不错的生活。昔日的寝室同学有的在公务员岗位上,两点一线,整天抱怨上司。有的已经成了孩子妈,正打算要二胎。其实大学里有很多人选择了堕落,看剧、打游戏、整天谈情说爱、聚会而毫不自知。她们喜欢拉上所有人都这样,和她们一起堕落才是最好的合群人。到了毕业时,她们找不到工作,就使劲宣传如今就业难,完全不反思自己是否有能力去胜任一份工作。其实完全没必要合群,你要学会拒绝,学会为自己考虑。 我就不合群了,你们去堕落吧!
青年大学生励志文章3
励志文章1: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比想做什么更重要
小李对自己当前的现状很不满意,他去拜访自己的老师,希望老师能够给他指点。他向老师说了自己的生活目标,其实就是想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好工作,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
听了他的话,他的老师问他:“那么,你现在到底想要做点什么呢?”
小伙子回答道:“我自己也不太清楚,因为我从来没有去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只知道现在所做的工作我一点儿也不喜欢,我想要的生活绝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
老师接着问:“那你有什么爱好和特长么?对于你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
“我也不知道,”年轻的小伙子很诚实地回答说,“对这一点我也从来都没有仔细地考虑过。”
老师追问:“那么假如让你选择,你想做什么呢?你真正想要做的是什么呢?”
此时,小伙子已经感到非常困惑:“我真的不清楚,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我也从来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
老师听后,对他摇了摇头,笑着说:“你对自己当前的状况并不满意,想要离开,到其他地方去。但是,你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不知道你想去哪里。而且你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这样你怎么能改善你的处境呢?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果你真的想做点什么的话,那么现在就不要犹豫不决,你必须给自己拿定主意。”
老师对这个学生进行了彻底的分析,然后针对他的能力而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这个学生有很多潜在的能力。老师知道,对任何人来说,前进的动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培养他的目标感和对自己的认识。如今,这位小伙子已经知道了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做,已经没有什么困难能挡住他前进的脚步。
对于一般人来说,一个人最困难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古人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要告诉我们,要把“知己”放在首位,你只有了解了自己,清楚自己的实力,你才可能获得成功。人生最重要的,也不在于目标多么宏远,或者如何踌躇满志,而是善用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并且有最佳的发挥。
你的能力决定了你的高度,不要手里拿着100万的资金就想接1000万的项目,不要一口吃一个大胖子,要量力而行。子曰:三十而立。要想“立”,就要了解自己的能力,能做什么比想做什么更重要。首先要具备应有的能力,才能决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不要眼高于天,要在自己心中放上一把尺子,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要想办法把自己的才华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成功的青睐。
励志文章2:不信奋斗信什么
“史上最难就业年”,大量高校毕业生临近7月1日离校时节,工作仍无着落。看到家有“富爸爸”的同龄人,一毕业就进入企业管理层或者得到创业资助,再听到个别用人单位“萝卜招聘”的消息,不公平感从心底滋生。有人气馁,再怎么努力也没用,好工作轮不到寒门子弟。有人感叹,阶层固化严重,向上流动是空想。网络上、现实中,不少人表示“不再相信奋斗”。
不信奋斗,还能信什么?“含着银匙出生的人”,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少数。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家庭孩子,如果想拥有更好的生活、实现更大的发展、改变自己的人生,最可靠,甚至是唯一的法宝,只有奋斗。
不奋斗可能一无所有。等靠要,等不来一份工作,等不来发展的机会,最后往往只能去“啃老”。一味地怨天尤人,蹉跎的是自己宝贵的时间,真正的机会来时,容易因准备不足而失去。面对青年就业难题,国家制定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首次明确对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确保就业,并强调要促进就业公平。“市场主导就业”的前提下,如此政策已称得上对高校毕业生尽最大可能照顾。即便是专供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一样要面对竞争,一样要通过个人的努力才能获得。
“奋斗没有用,向上的通道早就封死了”——最近网络上一篇这样的文章引起热评。向上流动的难度在当下或许变大,可说到“封死”,除了自己放弃,其他人都做不到。就业过程中,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时有发生,急需大力纠正。然而,用人单位终究要用人,科研院所需要有才华能钻研的人才,医院需要懂专业能吃苦的年轻人,企业需要勇于开拓、积极向上的高校毕业生拓展业务……求职者自身的才华和能力永远是用人单位考虑的核心因素,没有谁会想招录一批有背景没能力的人。进入社会之初未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也不等于奋斗就此无用,人生从此暗淡。最近大热的电影《中国合伙人》片尾,展示的那些改革开放以来成功者的形象:新东方创始人、马云、“老干妈”……起初未必有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好工作”,最终靠的仍然是不懈的奋斗。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面临较大困难,同样有不少学子踏实肯干,迈出了创业的步伐,用奋斗经营自己的人生。
强调奋斗的力量,不是说社会没责任、问题都出在个人观念。现实生活中,起点不公平、机会不公平、规则不公平的情况确实存在。这就要重视经济社会中所有不平等环节,畅通向上流动的渠道。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让寒门子弟在起跑线上就落后。打破垄断行业、权力部门的就业壁垒,防止近亲繁殖,尽可能实现就业公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让踏实肯干的劳动者更多地积累财富,让“勤劳致富”成为劳动者可触摸、能实现、进而深信的事实。
畅通向上的渠道意义重大。但无论怎样的通道,都不会是笔直的。公平地进入好大学,不等于进了保险箱。公平地获取好工作,不等于必定有好前途。人人有上升的机会,不是人人必定能上升。任何时候,奋斗都是人生的底色。
励志文章3:输在起跑线,怕什么?赢在终点就是了
看起来只有那么一点点,实际上却不是小距离。这点我深有体会。当时我的成绩,再怎么努力都进不了前10,但就算不努力也滑不出前30,所以我那时一直以为,一个人的水平是稳定的,他应该在自己可以达到的范围内,追求最好的结果。但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付出再多努力也是徒劳。
方同学读了四年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经历过三四十场,只有两次不是第一名。第一次是第一年的高考,他全县第二。第二次是第二年的高考,他全县第三。说来也奇怪,他以平时的'成绩,怎么说都能够上清华的分数线,可是一到了高考,就会发挥失常。
第二年高考后,方同学对着参考答案估分,发现比第一年还差很多。一气之下,没有报志愿就一个人跑回家了,把陪他来填志愿的爸妈扔到学校里。他离开学校之前,托付同桌杨说:“你只准给我报中科大,别管我爸妈怎么说,你不能给我填别的学校!”方同学的父母怕他连中国科技大学也考不上,要再降一降志愿。杨说,除了中科大,别的学校方同学是再也不肯上的,就中科大吧。结果考上了。
那个暑假,我和杨在一起聊天。聊到方,我们都很感叹。我说,人总有个适合自己的高度,并且最终会到那个高度上。再往上,哪怕只高了一厘米,还是怎么跳都够不着。杨深以为然。
有意思的是,若干年后,杨被保送到了清华读博士。杨在清华期间,发表了几篇很牛的论文,还因论文获奖上过清华主页,甩出别的清华生一大截。方同学从中科大本科毕业后去美国读博士,临走前从北京坐飞机,特地去清华看杨。当然,看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看清华。他跟着杨一起在清华校园逛,对于这时的方来说,清华已经算不上什么了。虽然如此,想着自己从小梦想的学校却没有读成,反倒被同桌读了,觉得有点滑稽。
无论是方,还是我,或者是杨,都知道,如果让杨高中就报清华,考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我虽然比不了他们,但中大的经济学硕士毕业,也还不算次。‘回头来看,我们都很幸运。但再想想,这也不是幸运,而是本该如此。我们只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到了和自身水平相称的位置上。虽然这过程中有波折。
我现在的同事、好朋友雷,是凤凰男出身。雷脑子不如我,学东西也比我慢,但我们在同一个单位,他工作各方面都比我出色得多,也很受领导赏识。如果看天分,他无论哪个方面,都非常一般。中学时,都没人相信他能考上大学,他发奋几年,加上运气好,考上了湖南师大。他当时的最大梦想是毕业后能去《湖南日报》做记者。结果又发奋了几年,从湖南师大考上了复旦新闻系。在复旦新闻系他参与到中宣部的项目里,去新华社实习。我问他,你那时候还想去《湖南日报》不?他笑笑摇摇头,说看不上了。
雷常对我说自己脑子不好使,走到今天这一步纯属幸运。但我明白,这绝对不是幸运。虽然他每一次的身份转换,看起来都很偶然,都很幸运。但所有这些幸运连缀在一起,就不是幸运了,而是实力。他有本事一点点向远大目标迈进,虽然很慢,但非常扎实。他能走到今天,在我看来,完全是应得的。
一个人层次的提升不是渐变的坡度,而是层级的台阶。如果一次要跳太高,跳不上又落下来,就还等于在原地。可你哪怕一次只上个小台阶,三五个台阶下来,就发现和之前的境界是天渊之别。
励志文章4:我不想成为一个不是我的人
我只能说我个人的感受,就是我不想成为一个不是我的人,我知道外界对我有很多光环投射,觉得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或者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有时候我会觉得很羞愧,因为外界对我的期望和我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己,可能有一些差异。
但是我会争取自己的心,不要去变成不是自己的人。有些人会觉得,德芬应该是一个每天都活在喜悦、平安当中,不会发脾气,没有负面情绪,充满了慈悲可爱的人,但我没办法做到。
我也不想投射那样的形象给别人,就像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的: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的身心灵作家。我不愿意再做什么“首席”,也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身心灵导师,只是一个身心灵导游,在身心灵殿堂里玩儿得很开心,并且引导大家进来玩儿,我觉得自己就是这样一个身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
做真实的自己是最快乐的。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多少人一直想要做一个不是自己的人给别人看,只是因为别人希望你怎样你就怎样,而不能真正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其实,做真实的自己是最快乐的。我们不能做自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父母,父母给了你很多压力,他们想让你成为医生,可是你想学画画,可是你小的时候没有能力抗衡,只能听从他们的安排。我想我当时就是没有这样的智慧和能力吧。大学的时候,父母让我去学工商管理,然后出国念书,念的是企业管理硕士,其实我真正的兴趣在文学,我从小就喜欢文学,大学时我非常想去念外文系或中文系,可是父母觉得学那些没出息。后来我一直在商界、在大公司里打拼,可是我始终觉得自己真的太不快乐了。于是我辞掉那些看起来很好的工作,停下来,空白一段时间,然后才有能力去写一些书,并最终找到自己爱做的事情。
励志文章5:除了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
现在打开朋友圈,每天都有人在遗憾地说“今天又睡到十点,早起跑步的计划泡汤了”,“昨晚一直在刷微博,给自己安排的读书两小时的计划没有执行”,“今天周末,出门踏青去了,本想晚上回来写完明天要交的稿子,但现在浑身无力,明早再写吧”。
我相信每个人在做计划的时候,都是有着美好的、激动人心的夙愿的,可无论这个夙愿多么现实和有成效,比如跑步可以减掉身上的赘肉,都无法改变他们的懒惰、拖延的状态。长久观察之后,我发现,这种人一个月里至少得有四五次这样“遗憾”的表达,我甚至能想象他每次向别人诉说时的愁眉苦脸,可不管当时是如何地谴责自己,到头来,还是改不掉身上的坏习惯,一而再再而三地做不到。
我大致就把这类人归为不努力的人群。无法想象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每天都活在一种自我谴责中。而纵观周围的对生活满意度高的人士,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允许自己一次次地拖沓、无聊和懒惰的,相反他们抓紧了分秒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只给奋斗找时间,不给空虚留时间。
在我的微博上,有一个名叫“每天打鸡血”的分类,开微博三四年的时间,我每天不管多忙多累,都会刷一次这个分类上所关注之人的更新。到目前为止,我微博上关注了近千人,但这个分类里最多的时候,也只有五个人,在这五人之中,又只有一个人是我几年里从来没有间断关注的,她就是专栏作家、北京交通广播电台的主播麻宁。相比较那些明星大佬,她没有那么风光,但也因为如此,她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普通白领应该有怎样美好的生活状态,她的日常生活距离我们如此之近,以致每个人都可以学习。
她出生在河南郑州,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的播音主持专业本科,因每年成绩都是第一,顺利地被报送到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做了交通台的主播。很多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在她这里,算是有了很好的注解,学习上如此优秀的她,更是生活的好手。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她写的一条微博,她这样写道“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坐着23:55的红眼航班回来,一夜没睡。今明两天上直播,同时还要在31号之前完成这么多事……但是居然只用了一天就基本都做完了!剩下的两件事也都会在一天之内完成,我真是太感谢自己的没有拖延症了!”
她所谓的“只用一天的时间都昨晚的事情”包括:完成《时尚新娘》的专栏、《年轻人》的专栏、物业费、车险、送干洗、给爸爸电话、拷照片、提供父亲节采访资料;“剩下的两件事”是办签证和《女友》专栏。
大家可不要忘了,她是坐夜班飞机回国的,第二天没有倒时差、没有躺下休息,竟然还顺利地完成了这么多事情。作为一名写作者,我深知写作是一项脑力劳动非常大的工作,她竟然还顶着疲惫写完了两篇专栏,于是,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她可以以20多岁的年纪,在北京买了房,有了车。
这当然不是偶然,即便她的微博不展示她今天做了什么,你也会从她的只言片语中看到她勤奋而快乐的生活状态。最近的一条微博,她写道“7点到8点写专栏,9点到17点上节目,19:30到21:10东宫看《最后的晚餐》,21:20到22:30三联采访”。不管工作如何劳累,如果有好话剧,她一定抽出时间来看。
所有看过麻宁照片的人都会觉得她好美,那种美不是五官有多么妥帖,身材有多么棒,而是她的脸上没有一丝懈怠、一丝无趣,整日都是神采飞扬的,她有一双感染人的眼睛,让每个人都愿意和她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没错,精进的人都挺快乐的。
如果说,你们觉得麻宁名校毕业的光环,会让她觉得有种最初的优势所在,还不足以激励你那颗已经懒到扔块石子,都不会起涟漪的心湖,那么,我就用块石头砸向你,让你有些稍微的摆动。
我有一位“忘年交”前辈,他叫周智琛,媒体圈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名字——国内最年轻的社长。
1980年出生于福建泉州,2003年七月毕业于华侨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通过各种招聘和考试,进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006年3月,不到26岁的他,离开南方报业,而出任东莞日报社执行总编辑;28岁创办《东莞时报》;2019年8月,到云南《都市时报》出任社长、总编辑,时年31岁。
对很多人而言,22岁到28岁这六年,是人生中最黄金的几年,这几年中你的努力程度,会直接决定你的中年和老年,将会以一种怎样的状态度过,我想周智琛是深谙这个常识的。2019年,我有机会参加他举办的首届“都市时报”青年记者训练营,从全国4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选出20名学生去参加,提供食宿,还有稿费可拿。虽然我早前就听到过关于他的故事,但是当我真正和他接触起来,才知道他之所以成为他的理由。
白天时,他的办公室很少开着门,他要去参加这个会议、那个活动,他算过一天辗转三四个场合是常事儿。你如果想要找他,最好是在晚上十点半之后,八九点是他最忙的时候,他要签版。十点半之后,如果有同事来访,他便泡壶清茶,和他们聊天谈心;如果没事儿,他便关起门来读书,他的办公室里有很多好书,大部分他都读过;他晚上很少回家,基本都是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他经常在飞机登记时间结束的前几分钟,才能达到机场;有时,在办公室吃顿有红烧肉的外卖,都要在朋友圈里炫耀一下。他完全没有一个报社社长的架子,他的吃穿住行都是围绕着工作进行,怎样方便工作,就怎样做,好多次早上我去办公室时,在楼道里遇到他,他都是头发直立,脸都没洗。
很多同事建议他说:“能不参加的活动尽量不需要去了,每天这么累,不值得。”他这样解释到:“人哪,总是会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你把这件事做好了,就可能件件(事情)都会做好。如果一件事做不好,那么(件件)事情都做不好。如同读书,比如你今年获得了‘三好学生’,可能明年国家奖学金就光临你。做工作、做人也是一样。”
他最近做的一件事情,是深圳大学邀请他去做答辩委员,按照常规来说,就是在学生讲述完自己的论文思路和写作过程之后,给出一些评价或者指点就可以了。但他做的是在《深圳晚报》用8个版,展示了这些学生的毕业作品,他说他要给这些优秀的学生最高的礼赞,为青春加油。他努力把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都做好,当其他的报社同仁,都在为某一个选题而兴奋不已时,他从日常生活的各个小的环节入手,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个个小的选题的光彩,让他这个总编辑也越走越远。
他说:“我这个人有个小习惯,闲下来的时候会找出以前的照片,看他的眼神,看他的脸相,你会发现有一阵子你的状态非常好,眼神会比较清澈、平和,有一阵子又会比较涣散,眼神就比较乖戾。从眼睛里面是可以看出东西的,相由心生。这也是我一个绝不会放弃努力的原因,我希望我整个人都能由内而外有种号召力,感染我的同事。”
我相信他每一天的“挑战自己工作极限”的努力,便是他成为周智琛,而不是三四十岁还在做“媒体民工”的普通记者的原因。
人有很多本性难改的东西,比如只有当失败、不如意时,才会放眼观光周围的人事,而当生活如常、平静如水时,总是混混沌沌,每日上班、下班而不再去反思当下的自己能否做的更好。
有数据现实,玩微博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月工资3000元以下的普通白领和身无分文的学生。倒不是说微博不好,而是倘若一个人花费很多时间刷新微博、沉浸于微博的各种段子时,也就意味着很可能这部分时间没有得到高效率的利用。
我有一个理论——“低端的人”都偏爱输入(输入:每天花很多的时间去吸收各种信息),而“高端的人”更偏爱输出(输出:把自己的思想和所收获的传递出去),因为输出比输入要累很多,它多了一个反刍、咀嚼和表达的过程。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懒散惯了的朋友,给自己定了一个新的目标:每天在“知乎”上回答三个问题,周遭的朋友都恨不得给他点32个赞。不管目标大小,只要我们不荒废时间在长时间的睡觉、整夜的打游戏和数个小时的聊天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善用时间和努力的力量。
所以,每当无所事事的时候,你可以在心里默念一遍“除了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我相信,你立马就可以找到要做的事情。对我来说,还挺管用的,希望你也是。
【青年大学生励志文章】相关文章:
青年大学生励志文章10-17
青年励志文章10-17
青年的励志文章07-22
有关青年励志的文章03-14
【必备】青年的励志文章07-23
有关青年励志文章10-18
青年的励志文章实用15篇07-23
励志大学生文章11-06
给大学生的励志文章12-02
大学生励志文章11-15